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跟骨骨折合并肌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合并足部肌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0月~1999年6月,利用Whiteside法测压装置对98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足部肌筋膜间室内压力监测。其中9例间室内平均压力达46mmHg30~55mmHg),均经足后内侧入路进行足部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术后继续监测全足各筋膜间室内压力,1例足部严重碾压伤者,术后跖骨间肌筋膜间室内压力仍为40mmHg,故再次行前足背侧入路减压。9例患者术后1周以刃厚皮片覆盖伤口口愈合经外侧入路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9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行走或站立过久时足跟及踝部有轻度疼痛,其中1例两点辨别觉、痛觉略有减退。无一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结论肌筋膜间室压力测定是诊断跟骨骨折合并足部肌筋膜间室综合征惟一可靠的方法,治疗方案以足后内侧切口进行减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治疗足部急性间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高能量足踝骨折合并足部急性间室综合征患者,采取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足踝部永久性功能丧失。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8月,未出现Volkman肌挛缩,无爪形趾、慢性疼痛、僵硬和神经功能丧失。结论采用早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是治疗足部急性间室综合征防止继发Volkman肌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雪峰  刘彬轶 《中国骨伤》2009,22(8):615-616
目的:观察跟骨骨折和足肌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8年3月各型跟骨骨折患者78例,男72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34.2岁。对其中出现严重肿胀的54足采用Wh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足底筋膜室的压力,8例确诊为足肌筋膜室综合征。8例经足底内侧切口减压,全足肿胀很快消退,术后5-10d减压切口得以缝合。结果:8例患者随访7~12个月全足运动感觉正常,无爪形趾、足弓挛缩、足趾僵硬等表现。结论:足肌筋膜室综合征一般发生在跟骨骨折后1~3d内,Sandens Ⅱ—Ⅳ型骨折易并发足肌筋膜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样,都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导致肌肉与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的病理状态.足部的骨筋膜室小,骨折损伤处的严重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进行性增高,进而微循环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治疗应当以迅速减压为第一要务.笔者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改良手术减压加药物综合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并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例Lisfranc损伤并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9~6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就诊时间1~14 h。根据Myerson分型法,A型1例,B型1例,C型3例。均行早期切开减压并螺钉固定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复位者跖跗关节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无感染、骨髓炎、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44~97分,其中优2例,良2例,差1例。结论:早期切开减压并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操作简便,减压彻底,螺钉固定不占用空间,减压及固定效果可靠,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5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55岁,平均32岁),行足背双切口减压4例,足底内侧减压9例,足内外两侧减压2例。1周后行减张缝合或植皮术。结果:15例随访9~24个月,12例恢复佳,足运动感觉正常;2例有足底感觉减退、足趾麻木;1例遗留前足挛缩、无力,足趾麻木。无爪形趾及功能障碍者。结论:足损伤后,Whiteside法测定组织间隙压力是诊断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靠方法。治疗时足部如有骨折、血肿者,骨筋膜室减张切口,宜选择足底内侧切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8月-2002年2月,利用whiteside测压装置对208例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足部筋膜间隙内压监测,其中19例间隙内压为30—59mmHg(平均45mmHg),均经前足背侧入路进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术后继续监测筋膜间隙内压。10天后缝合减压伤口,伤口不能闭合者刃厚皮片覆盖。结果:19例患者随访3—8年(平均4年),15例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4例行走或站立过久时前足部有轻度疼痛,其中3例前足增宽,足弓较健侧减小,2例两点辩别觉、痛觉略减退。无一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结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不容忽视,应及时进行间隙内压力测定,减压是最佳治疗方案,前足背侧入路是安全可行的减压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OCS)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例手部急性OCS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将手部OCS按病变发生范围分四型。Ⅰ型(3例):病变发生局限于三个以内骨筋膜间室。Ⅱ型(8例):病变发生于三个以上骨筋膜间室,累及大部分手内肌。Ⅰ、Ⅱ型均将发生病变的筋膜间室取独立切口切开减压。Ⅲ型(4例):病变发生于三个以上骨筋膜间室,并发掌中间区内动脉弓等组织损伤,形成区室内高压。必须将发生病变的筋膜间室和掌中间区同时切开减压;Ⅳ型(9例):病变发生于三个以上骨筋膜间室,甚或有掌中间区内高压,并发急性腕管综合征。在手部筋膜间室、掌中间区切开减压后,同时行腕管减压术。结果随访时间6周~1.5年,按黄悦等手腕部OCS疗效的评定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将手部急性OCS按病变发生范围分型,有利于切开减压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血压与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差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收缩压、舒张压与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差值的临床意义,旨在为诊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提供一个客观标准。方法应用穿刺法通过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血压和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的测量,明确减压手术的客观指标。结果30例中14例非手术治疗,16例减压治疗,随访均未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结论收缩压、舒张压、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的结合测量,对指导骨筋膜室综合征何时行减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并发急性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同时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2月,对22例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早期松解手部亚肌筋膜室,充分暴露每一块内在肌减压,同时对多发掌骨骨折行AO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辅以早期康复锻炼。[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2a,平均6个月,X线片显示8~12周有骨痂生成,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无成角畸形及骨不连发生,无爪形手畸形,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3例,良8指,差1例,总优良率95.5%。[结论]采用早期切开减压同时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多发掌骨骨折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可取的、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