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入组时和1年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经电子社区管理1年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t=2.31~5.72)、MRSS各项评分(t=2.19~5.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复发率(28.43%)低于对照组(42.30%)(χ2=4.33,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定向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个案管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出院后继续给予为期1年的干预。应用MRSS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SDS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个案管理模式干预,患者精神状况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较为显著,相比对照组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显著,且1年内研究组患者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案管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同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出院后的社会功能,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和研究组(利培酮联合认知治疗)各50例,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及韦氏记忆量表(WMS)分别评定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于出院1月及1年后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并追踪出院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但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AIS-RC及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WAIS-RC及WM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出院1年后,研究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5,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治疗与单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无差异,但联合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用利培酮,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100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1月)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评定和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0.05-0.01);研究组的社会支持(SSRS)总分(40.1±7.3)和主观支持分(23.9±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6±8.3、25.8±8.7,P<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79~0.388,P<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186~0.298,P<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更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密切,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方法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关未治疗期及社会功能缺陷的调查,于治疗前和出院半年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定,以未治疗期〈1年122例为研究组,≥1年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的差异及半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未治疗期为(0.33±0.26)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7±0.89)年(P〈0.01);经过住院治疗和出院维持治疗半年后,两组的SD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改善,但SDSS总分和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和生活能力等方面以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出院半年后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从业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年内复发的比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未治疗期与其社会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一种社区干预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白银市抽取20个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6例生活在社区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实际完成研究的例数分别为90例和84例。对研究组给予社区管理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原有的个案管理的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月末和干预6月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SD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NSS总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的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阳性症状量表评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ADL的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DSS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D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个案管理比较,社区干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部分残留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电话随访对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给予两组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并告知定期门诊复诊;在此基础上干预组于出院1周时及此后每2周电话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共12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第1、3、6及12个月时给予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统计复发率。结果:两组间各时间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183,P0.01),时间与组别间交互作用显著(F=17.280,P0.01);两组间PSP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18,P0.01),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94,P0.01);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4.383,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复发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26%)(χ~2=4.000,P=0.046)。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虽不能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区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在入组时及随访3年间用Krawiecka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社会功能、康复状况等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问差异.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Krawiecka[(11.36±6.08)vs(11.57±5.06)],SDSS[(7.17±1.78)vs(7.12±1.41)],MBSS[(80.86±24.17)V8(79.14±23.54)],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年末两组均分比较:Krawiecka[(5.77±5.01)vs(11.78±6.98)],SDSS[(4.91±2.16)vs(7.43±1.90)],MRSS[(51.94±28.50)vs(84.43±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实施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技能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经过住院治疗100例处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SAS软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技能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SANS总评分及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251~1.582,P<0.05),研究组M-WCST评分持续性应答数较对照组低(t=2.104,P<0.01),M-WCST评分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高于对照组(t=3.351,P<0.05),WMS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得分高于对照组(t=1.256,P<0.05)。结论技能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途宿舍"系统康复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刚出院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入住中途宿舍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2年;对照组患者接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分别于入组时、入组第3、6、12、18、24个月末接受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研究组PANSS、SDSS评分在第6、12、18个月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第24个月末两组PANSS、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复发率(8.57%,3例)与对照组(2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途宿舍"系统康复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