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7例。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81%)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组间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采取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3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3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谷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10-1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溶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对治疗便秘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发生率、便秘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51.35±12.47)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首次排便时间(86.74±13.98)h,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40.63%),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9.1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便秘症状评分(12.36±3.08),且明显低于组间干预前的便秘症状评分(11.49±3.21),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9.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40.6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的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朱海波  金剑  钟绍发  李璐  黎小霞 《江西医药》2021,56(10):1759-1761
目的 总结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住院静脉溶栓治疗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将采用尿激酶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溶栓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儿茶酚胺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且能改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效果及在救治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实施院前和院内一体化救治,在救治过程中观察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未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6h内和6~12h内以及总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血管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通立静脉溶栓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瑞通立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快速再通血管,治愈率及安全性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发症的效果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试验组(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38例(63.33%)比较,溶栓治疗2h内试验组血管再通率49例(81.67%)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出现并发症(皮下出血点、黑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尿激酶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4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81.8%),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6 h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灌注成功率及复发情况、心肌酶谱水平、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s-cTnT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灌注成功率,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并优化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1例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卡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5):1057-1059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再通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6 h内再通率、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提高用药后6 h内的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刘艺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27-3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整体护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采用溶栓治疗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结果对照组再通率为64.62%,观察组再通率为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改善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是确保溶栓效果的保障,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护理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溶栓成功率为91.18%,护理组溶栓成功率94.12%,护理组溶栓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明显高于护理组(χ2=3.865,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护理效果,避免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罗慧 《北方药学》2021,18(4):22-23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铭复乐(rhTNK-Tpa)溶栓治疗效果及全程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10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溶栓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则接受全程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溶栓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同期配合全程风险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溶栓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到本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急性期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氧疗护理、大便护理、溶栓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心率、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前区、胸骨后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优质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疼痛,保护心功能,对心源性休克及猝死起到良好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实验研究。将纳入的100例实验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尿激酶原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后的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三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90%)高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率(94%)高于对照组(8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4%)小于对照组(2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溶栓再通率高、胸痛症状缓解率高、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