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娩球结合俯卧位在枕后位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侧卧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观察组采取分娩球联合俯卧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比较两组产妇分娩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血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分娩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满意度及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俯卧位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新生儿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我院持续性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传统分娩模式的产妇为对照组,另外50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第三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初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 0. 05),阴道助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使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有助于减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枕后位、枕横位异常头位分娩活跃期使用山莨菪碱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276例,临产后诊断为枕后位、枕横位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在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时给予山莨菪碱10 mg缓慢静脉推注,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山莨菪碱,其余处理相同。记录每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会阴裂伤度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会阴裂伤分级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后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生后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分娩活跃期使用山莨菪碱可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减少会阴裂伤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性高,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疼痛程度、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初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实验组产妇接受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实验组由助产师指导在产程使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照组除不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外,其他助产措施与观察组一致。比较2组产妇的产痛和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3级疼痛占19.2%,对照组占24.3%;实验组的2级疼痛占35.9%,对照组占53.6%,实验组的1级疼痛占44.9%,对照组占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分娩时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有助于降低初产妇产痛,促进产程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345
探索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影响随机抽取收治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产妇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截石位分娩,观察组产妇则自由选择体位分娩。对两组分娩结果展开分析。观察组产程异常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13.95%低;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比对照组的9.30%、6.98%低;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对于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体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9月胎头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66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对照组采用单纯侧卧位纠正。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自然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且自然复位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度屈髋外展联合侧卧位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中自然复位率高,自然复位时间短,且不增加母婴损伤,对促进自然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手法旋转胎位等资料,并与同期216例枕前位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枕后位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较枕前位组高(P0.05);新生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亦较枕前位组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转位能使部分枕后位改变为枕前位阴道顺娩。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早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分娩方式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在改善产妇自我效能、疼痛评分及妊娠结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分娩球分娩,选择自由体位。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减少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提升产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19-3920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82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仅给予分娩镇痛,而试验组产妇则给予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的疼痛程度以及母婴结局。经过研究发现,对照组产妇在不同产程中宫缩疼痛评分和试验组相比明显升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全程陪伴联合分娩镇痛,不仅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并减少产程,而且能够提高镇痛效果,增加分娩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腰骶部按摩及家属陪伴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11月在本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实行家属陪伴待产,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由助产专业小组成员指导夫妻正确使用分娩球,宫缩时家属按摩产妇腰骶部,对照组产妇在临产后采取常规体位,即卧位(平卧位、交替左右侧卧位)。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需要人工破膜干预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产程时间、分娩镇痛等药物干预和体位促进枕后位旋转为枕前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腰骶部按摩在家属陪伴待产中能减轻疼痛、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顺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92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切口愈合、切口疼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会阴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联合体位指导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分娩时实施全程陪伴分娩联合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总产程时间、产妇出血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及产后产妇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产妇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联合体位指导可以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加快产程,减少产妇出血量,同时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所用的时间、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疼痛评分(VAS)、焦虑评分(SAS),新生儿的Ap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三产程所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总产程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90.32%;剖宫产率3.23%,低于对照组的9.68%;产妇SAS评分(36.27±4.52)分低于对照组的(50.72±3.31)分;产妇VAS评分(3.59±2.37)分低于对照组的(7.26±1.59)分,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加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一产程耗时,减轻疼痛程度,且产妇焦虑情况发生少,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进行分娩球运动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助产士门诊就诊并在医院产房分娩的18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观察组孕妇妊娠晚期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接受分娩球运动培训,对照组孕妇妊娠晚期仅给予常规指导。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及会阴体撕裂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使用分娩球运动有助于降低会阴切开率及会阴撕裂程度,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在我院产房顺产的初产妇100例,按照其是否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的体温、疼痛程度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分娩镇痛后4h、5h、6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体温38℃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但产妇产间发热的发生率会提高,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发热产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的产妇为试验组,60例接受常规分娩护理模式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结果试验组的分娩方式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产后出血量(151.40±21.21)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9.40±23.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产妇分娩方式、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优势显著,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对孕产妇焦虑及分娩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助产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分娩疼痛、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及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控制量表(D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可有效减轻孕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其分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侧卧位分娩在阴道分娩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12月采取阴道分娩的孕产妇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早期均采用自由体位待产,试验组在胎头拔露后采取侧卧体位分娩,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半卧位分娩体位。对比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孕妇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儿难产率、产伤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肩难产率、产伤率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分娩方式有助于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增加舒适度,对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肩难产率及产伤率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初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行责任制助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助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助产护理应用于初产妇助产护理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待产方式和传统待产方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待产妇随机分为改良待产方式组(实验组)和传统待产方式组(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初期侧卧,身侧垫一枕头以承托腰骶部,抬高床头20°~30°,对照组产妇平卧,抬高床头20°~30°.[结果]实验组产妇疼痛明显减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待产方式可减轻产妇疼痛、缩短产程、减少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