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应对方式各维度(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及生活质量各项(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应用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能有效改善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7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即日记干预、食疗干预、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量表(RPFS)得分和整体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RPF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RPFS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RPFS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可消除或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放松疗法联合循经按摩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以获得有效的护理方式,减轻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放松疗法联合循经按摩干预。护理4周后,采用心理痛苦量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中医症候疗效评定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痛苦低于对照组(χ~2=4.556,P0.05),观察组的KPS评分、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337、-3.447,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167、1.972,P0.05、P0.05)。整体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χ~2=58.333,P0.05),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8.333,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放松疗法联合循经按摩能减轻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面对得分较低,屈服、回避得分较高,干预后两组面对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上升,屈服、回避得分有所下降(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阳性强化行为护理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胃肠道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AL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AL患者化疗中,能明显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依照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比较2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后心理弹性水平[采用美国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干预前后病耻感[采用Cataldo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LCSS)]及生活质量、依从性、切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3、6个月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病耻感和切口感染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肢功能锻炼知晓率及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功能锻炼知晓率及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提高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知晓率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8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综合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社会性功能、活力和精力、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情心理疏导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干预给予亲情心理疏导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病耻感、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水平[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耻感总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观察组干预后CD-RISC评分、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两组干预后MCM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亲情心理疏导护理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病耻感和术后心理压力,提高患者面对困难的应对能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QQ平台、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等一整套延续护理,采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和乳腺癌患者特异量表( FACTB)测评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情况,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性疲乏量表中认知、情感、感觉和行为评分分别为(3.24±1.51),(3.15±1.42),(3.13±1.58),(3.11±1.31)分,对照组分别为(4.02±1.81),(4.23±1.72),(4.15±2.01),(4.14±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4,2.98,2.46,2.8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87.24±6.53)分,对照组为(82.67±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0,P<0.01)。结论通过QQ平台、电话访问、家庭访视对患者实施动态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用药指导等一整套的延续护理服务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性疲乏(CRF)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癌性疲乏护理干预,即CRF评估、循证、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认知干预、建立自护模式及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应用疲乏自评量表与生活质量测定表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当日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总分为(4.66±1.12)分,对照组为(5.52±1.6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当日总体健康评分得分为(60.82±9.12)分,对照组为(54.05±6.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5,P〈0.01)。结论按照科学的护理程序,评估CRF,根据患者的CRF原因与信息反馈情况,制定具体的癌性疲乏护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每位患者建立个体化的癌性疲乏干预,可以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CRF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乳腺癌病人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8例乳腺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护理(即常规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合理情绪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评定病人的心理焦虑程度及应对方式水平。[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心理焦虑程度及应对方式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心理焦虑程度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减轻,积极应对方式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消极应对方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能明显改善乳腺癌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积极应对方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DSS评分总分为30.54±15.23分,对照组SDSS评分总分为39.25±17.74分,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CCQQ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CCQQ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较大(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住院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疗全程的舒适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焦虑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三氧治疗在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有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加用免疫三氧治疗。应用简易疲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的程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三氧治疗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苏艳桃  郑惠霞 《全科护理》2013,11(23):2159-216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痔疮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痔疮病人80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抑郁程度、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程度及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并调查两组病人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早期护理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比5.0%,P<0.05);早期护理组可完全自理的病例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痔疮病人术后疼痛和改善病人术后情绪状态,明显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步行锻炼对接受化学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接受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58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步行锻炼。在研究第1天(化疗前,基线水平)、第5天(第1周期化疗)、第19天(第2周期化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重度疲乏率和简明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重度疲乏发生率低(第5天,6.9%vs 10.3%,P<0.05;第19天,10.3%vs20.7%,P<0.05),BFI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I,第5天,(4.38±1.05)vs(5.68±1.07),P<0.05;第19天,(4.91±1.14)vs(6.24±1.20),P<0.05])。结论步行锻炼可以减轻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胃癌手术出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