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特点,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库尔特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与目视显微镜(手工法)对174例血小板减少症标本进行PLT计数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t=14.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仪器检测与目视检测值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能力尚有一定局限性,异常标本或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必须严格按照复检标准复查,确保临床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血液分析仪中血小板分析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血液分析仪中的血小板检测技术及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两参数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型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行健康体检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型组与传统组,两组均采集血液标本,新型组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传统组采用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血细胞形态指标、检测所用时间及检测成本。结果:两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血红蛋白水平(Hb)水平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血细胞形态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检测所用时间及检测成本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会使得Hb水平升高,可通过相应措施矫正以提高检测准确度,且能够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4.
非操作性误差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有一些假性血小板减少者[1],多数是由于检测血小板计数时操作误差所致,但也有一些非操作误差而产生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常见标本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和病人本身可能含有冷凝集抗体,也可导致血小板发生明显簇集而显著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检测速度,降低工作强度,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血液参数值及直方图,便于更迅速、准确、及时诊断疾病。但实际中我们发现,其对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往往很不稳定。现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参数,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以及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组的PLT、MPV、PWD。结果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PLT、MPV显著降低,PDW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WD亦有明显差异(P〈0.01),随着肝功能的下降,PLT、MPV随之下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在临床诊断、治疗、观察病情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通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在实验室间建立可比性,对实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评价与监督,提高了实验室识别检测误差的能力,对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实验室间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2006年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实验室必须参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验条件影响BC-3000血液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干扰因素并对其进行探讨.方法 对临床科室送检的新鲜血液标本20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CI)患者诊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检测,82例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1~7d及8~14d两个检测组各41例,分别与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比较.结果 CI发病1~7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PF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T、MPV、PDW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I发病8~14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D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IP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疗效及预防、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在卫生检验工作中,实验室检测工作必须依据国家卫生标准严格执行.实验室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检验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方法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报告中表达.因此,国家卫生标准对检测评价产品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某些国家卫生标准中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欠妥,提出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边红放 《医疗装备》2011,24(3):56-56
血小板(PLT)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各种原因PLT减少症的重要指标。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但诸多的因素对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DVIA60血液分析仪(简称分析仪)测定血小板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分析仪与手工法计数的准确性和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误差原因。方法:以EDTA-2K抗凝静脉全血分别用ADVIA60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并与手工法进行对比检验,同时作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结果:仪器的重复性、稳定性,线性范围因仪器不稳定,试剂不配套,操作技术误差而引起结果的增高和偏低。结论: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使用合格的配套试剂,标准物和质控物,确保检验质量在预计的标准线内。  相似文献   

13.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发现少数病人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检测时,血小板测定值常不准确,血小板数值与临床症状不相符,为探讨其发生原因,本文对200例健康人血标本进行重复平行监测,寻找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及重复测定的可比性及影响因素。1材料与方法1·1仪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公司生产的MEK-6318K血液分析仪。1·2试剂MEK-6318K专用配套试剂(溶血剂、稀释液、清洗液)。1·3其他校准物与质控液,全血校准液(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全血质控物(由河南省临检中心提供)。1·4方…  相似文献   

14.
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抗凝剂EDTA及枸橼酸钠所致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及观察仪器法和手工计数法两种方法检测EDTA及枸橼酸钠所致血小板聚集标本的不同结果。方法:血小板仅对EDTA发生聚集反应的标本为一组,血小板对EDTA及枸橼酸钠均发生聚集反应的标本为二组。用Sysm ex-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上述两组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同时采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和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一组中EDTA抗凝血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血血小板数值与手工计数法结果相接近。二组中EDTA抗凝血血小板数值与枸橼酸钠抗凝血结果相近,均明显低于血小板手工法结果。结论:除EDT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导致血小板数值假性减低外,极个别情况下,血小板也对枸橼酸钠发生聚集反应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对于首次检测血小板数值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或涂片镜检,以确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为本院尿液检测分析患者的尿液样本,共200例,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对上述尿液样本分别开展尿液分析仪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两种检测措施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比较,均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结论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均有一定差异存在,临床具体使用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可以将上述两种检测措施联合使用,以此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220例静脉血标本,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并采取显微镜下人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血小板凝集、大血小板、小红细胞干扰的情况下,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呈异常分布,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下的正常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因此,对于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应结合直方图的特点及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显微镜下手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减少误差,为临床提供可靠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室温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用EDTA-K2抗凝全血1ml,充分混匀后在AC-900 型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用显微镜法平均值与血细胞分析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温11℃~17℃时仪器法计算与显微镜法计算结果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室温23℃~25℃时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当室温降低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算偏低,最好室温控制在25℃左右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尿液常规检查可对多种临床疾病进行初筛,既往的尿液红细胞显微镜检测存在过程较为复杂、检测周期长的不足,而尿液分析仪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逐渐应用至临床,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尿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以为临床疾病初筛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09-04-2017-09-04新蔡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收入的尿液检验样本230份,对其同时进行尿分析仪红细胞计数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测定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含量,以干化学试验、尿沉渣分析及镜检联合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尿液分析检验与显微镜检验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9,P=0.023;显微镜检验阳性检出率较尿分析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97,P=0.029;显微镜检验灵敏度(χ~2=18.743,P0.001)及特异度(χ~2=0.128,P=0.474)均较尿分析仪检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检验Kappa值较尿分析仪高。结论尿液分析仪红细胞计数法相对操作简单,用时短,但其检验效果比较传统的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仍存在不足,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选择或结合使用,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各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弹力图Angle角(r=0. 256,P <0. 05)、MA值(r=0. 375,P <0. 05)、EPL (r=0. 605,P <0. 01)、Ly30 (r=0. 309,P <0. 01)、CI值(r=0. 455,P <0. 01)与血小板计数正相关,K值(r=-0. 370,P <0. 01)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结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对于评估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出凝血状态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增高或降低的影响.方法 取检查血常规正常标本10例,溶血标本10例,脂血标本10例,EDTA-K2依赖性凝集10例,溶血标本10例,共40例.采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目视显微镜对50例血标本进行血小板的计数.结果 10例正常标本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目视显微镜计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