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梅 《北方药学》2017,(12):101-10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2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2.3%;治疗后60d内对照组复发率约13.9%,观察组复发率约2.8%;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组接受与对照组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7%vs 74.4%,χ2=3.957,P=0.693);实验组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间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0%vs 9.3%,χ2=0.156,P=0.693)。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两组患者均以1年为观察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及观察期间继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TC、TG、LDL-C及HDL-C均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用药1年内继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对血脂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从而减少继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近期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患者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凝血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首次进行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口服治疗,均为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治疗,每天1次。观察并比较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75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共30 d,30 d后改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随访1年内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卒中复发率为12.7%,而治疗组复发率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对照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治疗。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抗治疗,给予(安慰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抗血小板;实验组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联用3个月后改为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抗血小板.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实验组复发3例,复发率5.26%;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3,P=0.045<0.05).治疗过程中无出血副作用,实验组明显减少患者致残.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3项指标,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蛋白原变化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宋颖  郭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173-174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孕产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孕产妇10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安慰剂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凝血功能状况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共11例(20.37%),对照组孕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共24例(4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凝血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明确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n=76)与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25%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74/76),高于对照组71.05%(54/76),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10/76),低于对照组32.89%(25/76),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妊娠高血压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6)患者予以奥沙利铂治疗,试验组(n=50)患者予以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艮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00%、疾病控制率为84.00%,对照组为26.09%和56.52%,试验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恶性结、直肠肿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序贯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37)。两组患者均予以改善循环、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予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次,1次/d,24 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改为10 mg/次,2次/d,静脉滴注,7 d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出院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NIHSS)量表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出血、神经功能恶化、过敏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41%(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序贯治疗能减轻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能有效改善3个月后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且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赫丽杰  于秋菊  王梓瑛 《中国药师》2014,(10):1698-1699
目的:探讨人重组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排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排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卡氏评分改善率(8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予以DC-CIK细胞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5.30%),5例部分缓解(17.0%),治疗有效率为22.3%;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5例完全缓解(14.0%),10例部分缓解(34.0%),治疗有效率为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患者中7例病情稳定(28.0%),5例病情进展(14.0%),治疗组患者中13例病情稳定(42.0%),5例病情进展(14.0%)。此外,对照组中12例患者出现发热;25例出现粒细胞I度减少,11例发生Ⅱ~Ⅳ度减少;23例发生I~Ⅱ度胃肠道反应;而治疗组中4例出现了发热,但体温均未超过38.5℃;20例出现粒细胞I度减少,11例发生Ⅱ~Ⅳ度减少;10例发生I~Ⅱ度胃肠道反应;有3例发生I度血清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化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效应。方法将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双盲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普通常规治疗和安慰剂治疗2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普通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后等同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较对照组优;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有效率较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适当护理手段对于长期卧床患者给予干预,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病率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肺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4.8%和2.9%低于对照组的10.1%和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适当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香砂枳术煎加味改善肿瘤相关性厌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接受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砂枳术煎加味,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对症处理。2周后观察患者的食欲、体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食欲改善34例(54.8%),体重增加33例(5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相关厌食,应用香砂枳术煎加味能改善患者食欲及增加体重,对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及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8.
蒋荣斌  刘丽娜 《肿瘤药学》2013,(4):303-305,318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95.5%(42/44)和81.8%(36/44),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沪〈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疼痛,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2014年3月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放疗+热疗联合组(治疗组)50例采用CT定位适形放疗,肿瘤放疗剂量45~70 Gy,同期体外高频热疗,设定温度41~43℃,热疗时间40~60 min/次,患者在放疗后60 min进入热疗室,每周配合放疗进行2次热疗,2次间隔3 d,不同肿瘤按放疗剂量不同给予8~14次热疗。单纯放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放疗,其放疗方法及剂量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及肿瘤退缩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灶变化情况、各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0%,对照组为5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放疗中及放疗后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单纯放疗组好,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单纯放疗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7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经尿道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前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及尿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液学及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11/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9/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及尿液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复发率,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