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室缺合并肺高压的围手术期护理63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高林春,刘小莉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死亡率比未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为高。小室缺在3~12岁很少发生肺高压,手术效果好,而大室缺患儿在3岁时就可能发生严重肺高压,手术宜尽...  相似文献   

2.
室缺合并肺高压患儿心脏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室缺合并肺高压患儿心脏术后呼吸道护理的经验。方法:对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我科实施VSD修补术的103例室缺合并肺高压患儿,术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呼吸道护理:适当的PEEP支持时吸;镇静;平衡出入量;定或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拔除气管插管后加强体疗。结果:本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最长29d,最短池,平均11h,术后平均住院无数8d,无呼吸道并发症出现,死亡率为0。结论: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可减少室缺合并肺高压患儿心脏术后的井发症,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心内直视纠治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5月~2006年1月100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PB手术,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5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转流中常规使用硝普钠,部分婴幼儿使用超滤技术。结果:CPB22~161min,阻断主动脉10~112min,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正常。全部患儿心脏自动复苏,无死亡和并发症。结论:先心病合并肺高压CPB转流中,应特别注意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1991- 6~ 2 0 0 1- 10我们共抢救了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搏骤停 12例。初级复苏成功9例 ,死亡 4例。现就患儿术后早期心搏骤停诱因、预防措施和抢救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早期发生心搏骤停 ,男 7例 ,女 5例。年龄 2 5~ 10岁 (平均 3 2 5岁 ) ,3岁以下7例 ,术前 9例右心导管检查均证实为中、重度肺高压 ,平均肺动脉压 4 6 5~ 6 4 5mmHg ,平均 5 1 8mmHg,肺血管阻力为 6 5 7~ 15 6 3kPa·s/L(平均 97 3kPa·s/L)。室缺 2例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室缺合并房缺…  相似文献   

5.
肺动脉高压(PH)是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风心病合并PH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时,常由于PH而导致术后心、肺功能衰竭,而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更加重了肺动脉高压及导致心肌损伤。瓣膜置换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有效手段,但因此类患者大多病史较长,其肺血管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术后肺动脉高压往往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42例(房缺)房间隔缺损合并畸形及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本文对手术适应症、房缺合并畸形、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强调了术中心肌保护,缩短心室纤颤时间、开放主动脉时采用低容量低灌注及复跳后短期内辅助循环。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用降低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提高心输出量的药物。本组房缺合并畸形及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虹  刘英楠 《护理学报》2001,8(4):12-14
目的 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有效观察。方法 对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389例婴幼儿室缺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其与年龄,术前心胸比值(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方式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关系。结果 389例中心律失常30例,发生率为7.7%,年龄≤1岁,C/T≤0.5,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1cm,手术为补片修补,主动脉阻断时间≥30min为高危因素,是手术的主要死亡的原因,本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3%,婴幼儿室缺心内直社修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术前C/T,合并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相关。结论 对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是观察的特点,有针对笥的进行观察,及时采时效防治措施,可降低手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婴幼儿室缺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的监护、减少患儿死亡率.方法1993年11月~2001年11月,355例3岁以下的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5例患儿因呼吸系统原因死亡.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证有效供氧和吸痰、防止误吸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术后呼吸道监护的关键,可有效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婴幼儿室缺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的监护、减少患儿死亡率。方法1993年11月~2001年11月,355例3岁以下的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5例患儿因呼吸系统原因死亡。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证有效供氧和吸痰、防止误吸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术后呼吸道监护的关键,可有效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惠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措施,对42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进行矫治术,术后主要采用持续肺动脉压力监测,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正确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监护措施预防和处理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42例中有9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治愈.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中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和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对预防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PH)是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风心病合并PH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术治疗时,常由于PH而导致术后心、肺功能衰竭,而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更加重了肺动脉高压及导致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总结20例室缺合并肺高压术后患者应用一氧化碳(NO)的护理经验。规范NO吸入的各项操作和监护指标:应用NO呼吸机前加强检查,正确连接和冲洗管道,使用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监测NO及二氧化氮(NO2)浓度,注意观察NO毒性和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0例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病情稳定,顺利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85例先天性心脏病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监护主要措施为:(1)手术前吸氧法及应用心肌极化液可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2)手术后要做好严密的呼吸系统管理,改善气体交换预防呼吸衰竭发生。作者强调呼吸机使用中为避免呼吸机与呼吸对抗,应定时给予镇静药物,必要时采用肌松剂。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8年以来对先心病患者行B超显像下双氧水声学造影85例。室缺4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房缺1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合并室缺1例,房缺2例),法四1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记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各时间点QTd值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延长,以术后第1天最显著(P〈0.01)。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均〉80ms。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QTd与QTcd明显延长,提示术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与手术、麻醉有关。QTd有可能作为预测CPB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超声诊断经手术证实的2例肺动脉瓣缺如,其中1例合并术后细菌性心内膜炎。两例均于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IV/VI SM伴细震颤,例2伴DM。x线检查:左、右室扩大,肺血多。心电图检查:右室肥厚。例1行右室造影,诊断为房缺、室缺及肺动脉高压。 超声检查显示无正常肺动脉瓣叶,例1见肺动  相似文献   

17.
大龄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 (房缺 )大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年龄≥ 35岁的房缺术后患者 2 6 0例 ,观察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分析其与年龄、心胸比值 (C/T)、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方式及房缺直径的关系。结果本组 2 6 0例中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4 1.6 % ,年龄≥ 5 0岁、C/T≥ 0 .6、房缺直径≥ 3cm、合并肺动脉高压补片修复为高危因素 (P <0 .0 1)。结论大龄房缺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与年龄、C/T、房缺直径、合并肺动脉高压及手术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8.
60例体外循环病人在围术期对胃液量、游离酸、总酸度、胃液呈咖啡色、胃潜血及处置进行前谵性监测,并试图探讨与体外循环阻断时间及灌注压的关系。 临床资料 1 本组男3例,女27例,14岁32例,15岁28例,平均年龄16岁。 2 病例选择:房缺14例;单纯室缺13例、室缺合并卵园孔未闭2例、室缺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鲁氏四联症8例;右心室双出口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  相似文献   

19.
婴儿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婴儿心肌致密化不全(又称海绵样心肌)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例婴儿海绵样心肌的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结果 婴儿海绵样心肌具有严重的心腔增大、室壁增厚、心肌呈网状窦隙并与室腔相通及内膜回声极不规则的声像图特征。心脏收缩功能显著减低,可合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或其他心血管畸形。表现呈进行性的充血性心衰。结论 婴儿海绵样心肌罕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在CPB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试验组在CPB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中加入20mL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在CPB中仅行常规肺动脉灌注。2组患儿在CBP前、主动脉开放后0、6、12、24h时抽取动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CPB前、主动脉开放后0、6、12、24h时的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6、12、24h血清MDA、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6、12、24hRI、Q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6、12h气道峰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氧合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在CPB中的肺保护作用较单纯持续肺动脉灌注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