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紫杉醇过敏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领.方法 对1例紫杉醇过敏患者的临床表现、抢救过程及护理进行回顾.结果 在使用紫杉醇化疗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最好用药前做心电图,向患者解释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心,做好心理护理.结论 一旦发生紫杉醇过敏反应,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早期症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就能将危害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奥沙利铂过敏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接受至少1次奥沙利铂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的临床特征。结果 194例患者中,21例(10.8%)发生过敏反应,其中34度过敏发生率为4.6%。过敏最常发生于第74度过敏发生率为4.6%。过敏最常发生于第78个周期,发生率为7.3%。延迟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过敏症状;以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过敏表现者,症状发生最快、程度最严重。结论中国患者奥沙利铂过敏发生率与西方人群或其他亚洲人群类似。第78个周期,发生率为7.3%。延迟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过敏症状;以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过敏表现者,症状发生最快、程度最严重。结论中国患者奥沙利铂过敏发生率与西方人群或其他亚洲人群类似。第78个周期过敏发生率最高,严重过敏多发生在输注开始前10 min,提醒临床医生在此期间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期间奥沙利铂的过敏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相关资料,分析奥沙利铂过敏情况.结果 138例患者中,有13例(9.42%)发生过敏反应,其中男8例、女5例.发生过敏时使用奥沙利铂的中位次数为8.结论 虽然奥沙利铂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其对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加强临床护理和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处理过敏反应的应对能力,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草酸铂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酸铂属于第3代铂类化合物,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化疗药物。随着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对其过敏反应的认识逐渐加深。过敏类型主要包括I型和Ⅱ型过敏反应,特点不一。过敏源尚不确切。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过敏症状,但作为预处理的效果不肯定。程度较轻的I型过敏患者可考虑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一例含碘非离子型造影剂所致心包积液的个案,通过查阅文献,探讨本例含碘造影剂过敏的发生机制。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含碘造影剂过敏致心包积液,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含碘造影剂过敏考虑IgE介导相关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后合并非MTX性过敏,导致重度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4例2011年至2014年参照2006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诊疗的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应用HDMTX后合并非MTX过敏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 4例ALL患儿既往均多次应用HDMTX,化疗均顺利.此次应用HDMTX 72 h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药浓度均正常,但过敏后均发生MTX血药浓度轻度增高、重度骨髓抑制、黏膜炎、感染或胃肠道出血,经对症支持后疗效良好.结论 过敏因素增加MTX血药浓度,导致其体内代谢明显延迟,加重黏膜炎及延长骨髓抑制期,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感染及出血并发症,但临床转归良好,不同于MTX过敏所致的持续高MTX血症患者.对儿童ALL应用HDMTX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郑宇欣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6):997-1000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阿片类药物吗啡是治疗急慢性疼痛的常用药物,但长时间应用会导致吗啡耐受及其相关痛觉过敏现象的发生,制约其临床应用。本文总结分析近年相关文献,从伤害性感受角度探讨慢性吗啡耐受及其相关痛觉过敏的形成原因,重点阐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其中的作用,从CGR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分布、长期吗啡应用与CGRP的关系、CGRP与痛觉过敏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慢性吗啡给药所致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与CGRP表达上调之间的关系,并对CGRP表达上调对机体伤害性感受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CGRP表达上调与痛觉过敏形成之间的关系。从机制上论述了CGRP表达上调所致的伤害性感受增强对吗啡耐受及其相关痛觉过敏的促进作用,为治疗吗啡耐受和进一步研究吗啡耐受机理提供了一个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耳鼻咽喉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7例耳鼻咽喉部血管瘤患者均给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7例患者中,治愈24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8.9%,总有效率为100.0%.全组仅出现发热反应2例,给予地塞米松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过敏,肝、肾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耳鼻咽喉部血管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栓塞术后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肝癌患者58例(肝癌组)和因其他疾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非肝癌组)手术前、后血气变化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二者手术前后PO2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手术前、后PO2变化,术后PO2下降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碘油用量、过敏体质的关系.结果肝癌组患者TACE术后PO2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非肝癌组介入手术前、后P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10);肝癌组较非肝癌组介入术后更易发生低氧血症(P<0.001);肝功能Child B级较A级更易发生低氧血症(P<0.001);碘油用量和低氧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与术后是否发生碘油肺栓塞有关,也与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有关.本组中未出现与过敏体质有关的低氧血症.结论肝癌行TACE术可引发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与肝功能Child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吕遐智  荣枫  刘勇 《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52-195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对6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例患者自第2周期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其他不适,1例患者在第10周期出现发热症状,并于第15周期出现Ⅱ度过敏反应,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皮疹,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结论:奥沙利铂过敏临床并不罕见,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市场销售水果中,因不同程度的受霉菌污染而霉变,食用后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霉变后的梨可引起消化道过敏,类过敏性皮炎,食物中毒。为了解霉变水果的主要污染菌及其产毒致突作用,我们对霉变桔子、梨、苹果、西红柿和香蕉作了霉菌分离与鉴定,并以梨、桔子污染霉菌的提取物作了LD_(50)和微核试验。  相似文献   

12.
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癌痛是一种机制独特而复杂的慢性疼痛,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对痛觉过敏、超敏等疼痛相关行为,其相应的脊髓节段内发生独特的神经化学改变.癌痛的发生与外周传入神经敏化和中枢敏化有关,在癌痛早期,以肿瘤细胞、炎症细胞产生的致痛物质以及破骨细胞的持续活化所致的初级传人神经敏化为主;在癌痛后期,肿瘤生长引起的神经压迫与损伤参与了癌痛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抗过敏药物预处理、奥沙利铂减慢速率输注或脱敏治疗进行奥沙利铂再化疗的可能性。尝试对奥沙利铂过敏的患者进行3个浓度梯度的皮试,同时分析奥沙利铂皮试结果与临床奥沙利铂过敏的符合率,了解皮试结果与临床奥沙利铂过敏的符合率。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经临床医师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为奥沙利铂Ⅰ-Ⅲ度过敏反应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对Ⅰ-Ⅲ度奥沙利铂过敏的患者进行3个浓度梯度(0.01 mg/ml、0.1 mg/ml和5 mg/ml)的奥沙利铂皮试,并以5%葡萄糖水作为阴性对照。15~20分钟读取测试结果。如果皮疹最大径大于阴性对照3 mm判为阳性结果。之后根据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等级进行不同方式的干预措施。主要研究终点为奥沙利铂再次化疗3周期的完成率,次要终点为奥沙利铂皮试结果与临床医师判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126例在本中心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患者中,14例(11.1%)发生奥沙利铂过敏。发生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中位疗程数为第8疗程,过敏反应时患者已接受的奥沙利铂中位累积剂量为1 200 mg(600~1 500 mg),男性8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1岁(43~73岁)。Ⅰ、Ⅱ度过敏反应10例,Ⅲ度过敏反应4例,无Ⅳ度过敏反应的患者。14例患者的皮试结果为:13例阳性。皮试结果与临床的符合率为92.9%。除1例Ⅲ度过敏反应的患者拒绝继续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其余13例均接受了奥沙利铂的再化疗。总体再化疗成功率为100%。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本中心设计的奥沙利铂过敏的干预措施是可行的。奥沙利铂皮试与临床医师判断之间的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华伟  郭峰 《四川肿瘤防治》2006,19(4):235-235
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面部、颈部浮肿半月就诊。半月前,患者不明原因逐渐出现面颈部浮肿,略感搔痒,就诊于上级医院皮肤科,以“过敏性皮炎”治疗1周但疗效较差,随后又出现气紧胸闷,在我院五官科、皮肤科、门诊内科先后就诊,经检查排除了咽喉病变,仍以过敏性皮炎治疗,病情无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过敏反应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既往19例因使用化疗药物而发生较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救治情况。结果 19例患者中因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的有13例(乳腺癌7例,肺癌6例),平阳霉素过敏4例(恶性淋巴瘤2例,食管癌和鼻咽癌各1例),博莱霉素和多柔比星各1例(食管癌和恶性淋巴瘤各1例)。除了3例平阳霉素过敏患者后来出现39.5 ℃以上的高热以外,所有患者均程度不同地表现为胸闷、气急、面部潮红以及皮肤荨麻疹,经立即停止应用化疗药物以及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和(或)肌肉注射非那更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2例使用紫杉醇的乳腺癌患者除了出现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血压下降,最低分别降至9.3/5 kPa和9/6.7 kPa(1 mm Hg = 0.133 kPa),经上述处理及皮下注射0.1 %肾上腺素0.5 ml后,过敏症状消失,血压升至正常。高热患者经降温处理[物理降温和(或)使用退热药物]后均降至正常。无一例发生死亡。结论 肿瘤化疗过敏反应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注意防范,一旦发生应积极救治。  相似文献   

16.
贫血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博  石远凯 《癌症进展》2007,5(3):269-275
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但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对其认识却远远不足.贫血可以对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贫血还可以加重肿瘤细胞低氧.其结果是引起肿瘤细胞在基因水平发生改变,诱导侵袭性表型的产生,进而造成肿瘤耐药和进展.目前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减少患者的输血风险,并有效治疗患者的疲劳状态,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肿瘤患者尽早开始抗贫血治疗,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去除影响rhEPO疗效的因素,可进一步提高rhEP0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前常规行地塞米松5 mg预处理后过敏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降低奥沙利铂过敏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收治的242例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过敏反应发生率,对多项因素与过敏反应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过敏反应发生的独立因素,并探讨奥沙利铂过敏患者再次使用奥沙利铂治疗的结局。  结果  242例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前行地塞米松5 mg静推,发生过敏反应12例(4.9%),均为Ⅰ型过敏反应,中位发生时间6(5.5~ 10.5)个周期,中位累积剂量895(716.5~1 075.0)mg。多因素分析提示存在无奥沙利铂间隔期为过敏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4)。其中3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接受药物预处理后再次使用奥沙利铂,1例(33.3%)成功完成治疗。  结论  奥沙利铂使用前常规行小剂量地塞米松预处理,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安全性高,无奥沙利铂间隔期患者再次使用该药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奥沙利铂过敏患者再次使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面部、颈部浮肿半月就诊.半月前,患者不明原因逐渐出现面颈部浮肿,略感搔痒,就诊于上级医院皮肤科,以"过敏性皮炎"治疗1周但疗效较差,随后又出现气紧胸闷,在我院五官科、皮肤科、门诊内科先后就诊,经检查排除了咽喉病变,仍以过敏性皮炎治疗,病情无缓解而收入住院.查体:T 36.5℃、P 106次/分,R 28次/分,BP130/80mmHg,神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球结膜略充血,颜面部及颈部浮肿,颈静脉明显充盈,气管无偏移,右上肺散在哮鸣,心率10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异常发现,临床拟诊为上腔静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0引言 目前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紫杉类、长春生物碱类、铂类等抗肿瘤药物可产生神经损伤毒性作用,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抗肿瘤药物的这种效应被称做化疗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它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已成为化疗药抗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有关化疗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随着动物模型的建立,相关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大量的研究表明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敏感化(peripheral sensitization)和中枢敏感化(central sensitization)介导的.在外周传入神经纤维中,由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伤害性刺激.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是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的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无蓄积等优点,但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发生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阐述了近年来预防和治疗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药物、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