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小鼠顺铂(cisplatin,DDP)肾损害的防治及抗氧化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 DDP 8 mg/kg单次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肾脏损害模型,再以不同剂量的灯盏花素灌胃,1次/天,连续给药7 d后采样,观察肾脏结构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皮质 SOD 及 MDA 的变化。 结果灯盏花素可明显改善顺铂肾损害的小鼠肾脏结构,降低血清Scr、BUN及肾皮质 MDA含量(P<0.05,P<0.01),而 SOD 活性明显升高(P<0.05)。 结论灯盏花素可明显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顺铂肾损害所致血液和肾皮质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合多糖联合大蒜素对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 BALB/c小鼠腋下注射肝癌H22细胞计数瘤液建立荷瘤模型,分为百合多糖组(100 mg/kg)、大蒜素组(40 mg/kg)、百合多糖低剂量+大蒜素组(50 mg/kg+40 mg/kg)、百合多糖中剂量+大蒜素组(100 mg/kg+40 mg/kg)、百合多糖高剂量+大蒜素组(150 mg/kg+40 mg/kg)、正常组、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30 mg/kg)。处理7 d后,观察小鼠的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18、TNF-α、IFN-γ、IL-2、IL-6水平及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大蒜素组、百合多糖中剂量+大蒜素组、百合多糖高剂量+大蒜素组抑瘤率分别为27.27%、34.68%和30.64%。百合多糖中剂量+大蒜素组和百合多糖高剂量+大蒜素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百合多糖高剂量+大蒜素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IL-18水平(P<0.01)。百合多糖中剂量+大蒜素组TNF-α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百合多糖中剂量+大蒜素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IL-2水平(P<0.01)。百合多糖高剂量+大蒜素组较模型组降低VEGF水平(P<0.05)。结论:百合多糖联合大蒜素能抑制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并促进小鼠分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18、TNF-α、IL-2,减少分泌VEGF。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TAEP 125、250、500 mg/kg组,地塞米松(2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剂量组按相应剂量每天灌胃1次给予受试物,连续3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根据预实验结果,在第30天按14 mg/kg行气管滴注PM2.5(采样于乌鲁木齐市)悬液,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造模3 h后,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大鼠右肺上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下叶称取质量后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取大鼠左肺行肺泡灌洗,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其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升高(P均 < 0.01),血清中LDH、MDA、NO含量升高(P均 < 0.01),肺组织W/D升高(P均 < 0.01),SOD和GSH含量降低(P均 < 0.01);与模型组比较,TAEP各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降低(P均 < 0.05或0.01),血清中LDH、MDA、NO含量降低(P均 < 0.05或0.01),肺组织W/D降低(P均 < 0.05或0.01),SOD和GSH含量升高(P均 < 0.05或0.01);TAEP 500 mg/kg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接近(P均 > 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随TAEP剂量增加大鼠肺泡形态结构破坏降低,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AEP 500 mg/kg组大鼠肺脏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肺泡及各级支气管均结构完整,与地塞米松组相近。结论: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鑫  薛建新  卢铀 《肿瘤》2011,31(5):395-39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C57BL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acute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ARILI)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A组)、RES组(B组)、放射+0.9%氯化钠溶液组(C组)和放射+RES组(D组),每组10只小鼠。采用60Coγ射线单次16Gy大剂量照射小鼠全肺ARILI模型。照射后4h,RES组用RES20mg/kg灌胃,0.9%氯化钠溶液组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灌胃30d。取小鼠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以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羟自由基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并检测肺组织中MDA活性。结果:D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C组小鼠明显减轻,其肺组织及血清MDA活性、血清羟自由基浓度以及血清TGF-β1、IL1-β和NF-κB表达水平虽然较略高于A组,但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SOD活力明显高于C组,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各项检测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可有效减轻小鼠的ARILI,且对小鼠肺组织几乎无毒性。RES有望成为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减轻ARILI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辛硫磷和灭多威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研究辛硫磷(phoxim,Pho)和灭多威(methomyl,Met)混配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的联合毒性作用。 材料与方法: 选用性成熟健康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辛硫磷组(1/50 LD50 ,29.4 mg/kg Pho)、灭多威组(1/50 LD50 ,0.34 mg/kg Met )、辛硫磷+灭多威组(两者1:1混合)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 共4组,每组6只。每天用受试物给大鼠灌胃1次,每周灌胃5 d,连续灌胃 30 d。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法观察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血清和卵巢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血清中丁酰胆碱酯酶(BchE)的含量;并观察子宫及卵巢组织形态的改变。 结果: 析因分析显示,在本试验剂量水平下(0.34 mg/kg) 灭多威使大鼠动情期延长、E2浓度升高、P4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辛硫磷组、灭多威组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血清SOD、GST、GSH 水平升高、MDA含量下降;卵巢SOD、GST、GSH水平下降 、MDA含量升高(P< 0.05或P<0.01)。辛硫磷+灭多威混配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血清SOD、GST、GSH 水平升高,血清MDA、 P4含量降低;卵巢SOD、GST,GSH 水平降低(P<0.05或 P<0.01),表现为拮抗作用。辛硫磷和灭多威混配组大鼠卵巢的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但子宫出现腺体数目增多以及部分腺体扩张的改变。 结论: 在本试验剂量水平下,辛硫磷和灭多威单剂对大鼠生殖系统和机体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辛硫磷和灭多威混配可对大鼠生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睡莲花烟花苷对D-半乳糖胺(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烟花苷(25、50和100 mg/kg)给药组,共6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和烟花苷给药组按10 mL/kg每日灌胃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2 mL/g,其他各组腹腔注射D-Gal(800 mg/kg,按0.02 mL/g)造模。造模8 h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摘取肝脏、脾脏称取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取0.3 g肝组织制备匀浆,检测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取肝左叶距边缘0.5 cm处小块组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在(50、100 mg/kg)剂量时,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 0.01),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INF-γ水平降低(P < 0.05);肝脏、脾脏系数降低(P < 0.05),肝匀浆中SOD和GSH活力均显著升高(P均 < 0.05),MDA和NO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 < 0.05);肝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烟花苷各剂量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其中烟花苷50和100 mg/kg组较25 mg/kg组受损程度较轻、修复情况较好。结论:烟花苷对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促进抗氧化酶、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银花多糖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金银花多糖,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中、高剂量的金银花多糖对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3.95%和30.02%,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的金银花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金银花多糖可以上调肿瘤组织中的Bax、Bcl-2蛋白表达;中、高剂量的金银花多糖实验组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5)。[结论]金银花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且对荷瘤小鼠的生长和免疫功能没有明显不良影响;其抑瘤的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凋亡通路及促进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或β-胡萝卜素对小鼠经^60Coγ射线辐射后的抗氧化损伤作用,为维生素应用于抗辐射损伤提供实验资料。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辐照组(阳性对照组)、维生素E组(VE组)、β-胡萝卜素组(β-car组)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组(VE+β-car组),共5组。实验小鼠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一次性给予4.5Gy的^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各组灌胃给受试物,V_E的剂量为30mg/(kg·d)、β-胡萝卜素剂量为20mg/(kg·d),溶剂为经乙醇及高温处理过的市售菜籽油,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溶剂,连续灌胃3 d。其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并剖取肝脏。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荧光法测定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辐射组RBP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MDA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给予VE和/或β-胡萝卜素使^60Coγ射线辐射引起的RBP下降得以回升,对血清和肝脏MDA的升高和GSH的下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VE单用组较VE与β-胡萝卜素联合组的作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VE和β-胡萝卜素对^60Coγ射线辐射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两者合用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在癌性恶病质(CC)形成中的作用并观察不同剂量吲哚美辛(indomethaein,IN)对CC改善效果。方法将鼠结肠腺癌26(colon26)细胞株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构建CC模型。将6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健康对照组、恶病质 等渗盐水对照组、恶病质 IN 0.5mg/(kg·d)组、恶病质 IN 1.0mg/(kg·d)组、恶病质 IN 2.0mg/(kg·d)组。监测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去瘤体重、血清IL-6、TNF-α的水平、各生化指标浓度变化、肿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及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等情况。结果恶病质小鼠去瘤体重明显下降(P<0.05),血清各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出现代谢消耗状态(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IN中低剂量组尤其中剂量组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生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IN高剂量组较对照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与CC的发生密切相关,适当剂量吲哚美辛有显著的逆转CC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明日叶查尔酮(AC)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AC低(5 mg/kg)、中(15 mg/kg)、高(30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灌胃给予受试物,体积为10μL/g,每天1次,连续30 d,正常对照组与酒精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一次性灌胃50%酒精,灌胃量为12 m L/kg。灌胃12 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肝脏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脂质代谢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5),肝脏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转氨酶活性、TC、TG和LDL-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BP)对辐射损伤脊髓神经(SCN)细胞的保护作用,并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I表达的变化,探讨LBP对辐射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CN细胞,应用不同剂量(0、2、6、10 Gy)X射线辐照损伤后,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辐射剂量,建立辐射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15、25、40 mg/L)LBP对辐射损伤的SCN细胞进行干预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最适LBP干预剂量;用最佳辐射剂量和LBP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I的表达。结果:X射线辐照后,SCN细胞存活率在2~10 Gy范围内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TT实验结果显示,与辐射组相比,不同浓度LBP干预后SCN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故确定10 Gy X射线照射和40 mg/L LBP干预进行后续造模。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辐射组细胞的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I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辐射组相比,LBP+辐射组细胞LC3 Ⅱ/I蛋白表达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BP对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辐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LBP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I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学单体齐墩果酸(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热量葡萄糖溶液)、酒精暴露组(灌胃给予4 g/kg酒精构建酒精性胃壁损伤模型)、OA干预组(灌胃给予溶解了10 mg/kgOA的酒精溶液进行干预),共3组,每组8只,持续30 d。观察OA对酒精诱导的大鼠胃壁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检测胃壁大体改变和HE病理变化;胃壁组织丙二醛(MD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抗氧化酶转录因子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 g/kg的酒精暴露30 d可以成功诱导大鼠胃壁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与酒精暴露组大鼠相比,OA干预组的胃壁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胃壁组织MDA、GSSG含量减少(P < 0.05),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增加(P < 0.05),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同时TNF-α、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OA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发挥对酒精诱导大鼠胃壁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灌胃染毒对亲代大鼠的一般毒性、交配行为和对胎仔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8、170、1 080 mg/(kg·d)]DEHA染毒组,每组30只,雌:雄比例2:1,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受试物,每天灌胃1次,雄鼠染毒10周、雌鼠染毒2周后同组动物合笼。各组雄鼠结束染毒后,雌鼠在交配期、妊娠期持续染毒至实验结束,测定亲代大鼠体质量、相关脏器质量及其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测定亲代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记录交配成功天数、怀孕动物数、每窝胎仔数和胎仔体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亲代大鼠中,高剂量DEHA染毒组亲代雄性大鼠终体质量减少(P < 0.01)、睾丸脏器系数增加(P < 0.05),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肌酐(CREA)水平均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肝脏和肾脏质量及肝、肾脏器系数均增加(P < 0.01或P < 0.05),低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AST水平降低(P < 0.05);高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血清球蛋白(GLO)、总胆固醇(TC)水平均升高(P < 0.05);高剂量组的胎仔体质量降低(P < 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DEHA灌胃染毒可影响亲代大鼠体质量增长,对亲代大鼠肝、肾有毒性作用,引起胎仔生长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灌胃染毒对亲代大鼠的一般毒性、交配行为和对胎仔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剂量[分别为28、170、1 080 mg/(kg·d)]DEHA染毒组,每组30只,雌:雄比例2:1,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受试物,每天灌胃1次,雄鼠染毒10周、雌鼠染毒2周后同组动物合笼。各组雄鼠结束染毒后,雌鼠在交配期、妊娠期持续染毒至实验结束,测定亲代大鼠体质量、相关脏器质量及其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测定亲代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记录交配成功天数、怀孕动物数、每窝胎仔数和胎仔体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亲代大鼠中,高剂量DEHA染毒组亲代雄性大鼠终体质量减少(P < 0.01)、睾丸脏器系数增加(P < 0.05),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肌酐(CREA)水平均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肝脏和肾脏质量及肝、肾脏器系数均增加(P < 0.01或P < 0.05),低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AST水平降低(P < 0.05);高剂量组亲代雌性大鼠血清球蛋白(GLO)、总胆固醇(TC)水平均升高(P < 0.05);高剂量组的胎仔体质量降低(P < 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DEHA灌胃染毒可影响亲代大鼠体质量增长,对亲代大鼠肝、肾有毒性作用,引起胎仔生长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他胺染毒孕鼠对子代雌鼠子宫、卵巢发育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为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8周龄自然受孕ICR雌性小鼠40只,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孕12~18 d连续7 d进行300 mg/(kg·d)氟他胺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大豆油灌胃。于子鼠出生7周后观察雌鼠外形,称体质量,取子宫、卵巢并称子宫、卵巢的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小鼠子宫、卵巢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并对各级卵泡计数。而后每组随机检测12只子鼠子宫、卵巢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子宫和卵巢中氧化应激基因Noxo1、Sod1Gpx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雌性子鼠与对照组相比外观无明显差异,但体质量降低(P < 0.05),子宫与卵巢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卵泡计数结果显示,实验组原始卵泡数量和成熟卵泡数量比对照组少(P < 0.05)。实验组雌性子鼠子宫中SOD活性、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P < 0.05),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卵巢中SOD活性和GSH-Px含量低于对照组(P < 0.05),MDA含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子宫中Noxo1mRNA表达水平升高,Sod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Gpx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卵巢中Noxo1 mRNA表达水平升高、Gpx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Sod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氟他胺染毒孕鼠可致子代雌鼠子宫和卵巢发育异常,并抑制其子宫和卵巢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脏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4 mg/kg制作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不成功大鼠腹腔注射补注STZ 25 mg/kg。成模大鼠根据血糖、体质量分为4组:模型组、高剂量[1.08 g/(kg·d)]丹蛭降糖胶囊组、低剂量[0.54 g/(kg·d)]丹蛭降糖胶囊组、吡咯列酮组[10 mg/(kg·d)],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6周,测定大鼠一般体征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BUN、Scr、mAlb、尿蛋白量),心脏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肾组织采用HE、MASSON及糖原PAS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摄食量、摄水量明显增加,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升高(P < 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增加,肾脏包曼氏囊结构改变,细胞质基质增多,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咯列酮组、高、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量、摄水量下降(P < 0.01),病理学观察可见心脏、肾脏各项病变均有所减缓。吡格列酮组、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下降(P < 0.05或P < 0.01),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虽下降,但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HbAlc、TG、TC、mAlb水平与吡格列酮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或P < 0.01)。结论: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缓解多饮、多食症状,并可减轻高血糖对大鼠心肌及肾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脏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4 mg/kg制作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不成功大鼠腹腔注射补注STZ 25 mg/kg。成模大鼠根据血糖、体质量分为4组:模型组、高剂量[1.08 g/(kg·d)]丹蛭降糖胶囊组、低剂量[0.54 g/(kg·d)]丹蛭降糖胶囊组、吡咯列酮组[10 mg/(kg·d)],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6周,测定大鼠一般体征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BUN、Scr、m Alb、尿蛋白量),心脏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肾组织采用HE、MASSON及糖原PAS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摄食量、摄水量明显增加,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化增加,肾脏包曼氏囊结构改变,细胞质基质增多,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咯列酮组、高、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量、摄水量下降(P<0.01),病理学观察可见心脏、肾脏各项病变均有所减缓。吡格列酮组、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下降(P<0.05或P<0.01),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虽下降,但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b Alc、TG、TC、m Alb水平与吡格列酮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缓解多饮、多食症状,并可减轻高血糖对大鼠心肌及肾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