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杨妙  邓康 《天津药学》2017,(5):69-73
食欲素(orexin)是下丘脑外侧orexin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经肽,包括orexin-A和orexin-B.Orexin受体是G蛋白耦联受体,有两种亚型:OX1R和OX2R.近年来,食欲素受体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发现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对失眠、肥胖、抑郁症、药物成瘾等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为人类寻找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s)用来治疗失眠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有1个上市药品Suvorexant及处于临床Ⅲ或Ⅱ期研究的药物,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对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类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治疗失眠障碍的药物种类繁多,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失眠药物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作为新型治疗失眠障碍的药物,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s)与传统促眠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它可以通过拮抗食欲素受体兴奋传导通路,选择性地影响大脑的睡眠/觉醒机制,能够避免常见传统促眠药物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并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在老年患者及青少年神经发育障碍患者中的失眠治疗效果均可观。最新研发的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daridorexant)在全球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不仅可以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夜间失眠症状和日间功能,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综述将对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aridorexant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各个研究阶段的临床数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daridorexant是一种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u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 DORA),于2022年1月10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Quviviq),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失眠症成人患者。与传统镇静类催眠药物不同,daridorexant通过与双重食欲素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觉醒食欲素神经肽的作用。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治疗失眠症新方法即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web of knowledge、scifinder和pubmed等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44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I)和药物治疗两大类。由于CBT-I法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药物干预法存在许多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中运用都受限。近年来研究发现食欲体系可调节睡眠-醒觉体系,食欲素拮抗剂是一类新型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且副作用小,现已有大批量的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用于失眠的研究。结论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失眠的一类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薛正明  杜颖 《中国新医药》2004,3(5):113-113
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药物在我院广泛应用,品种较全。由高肾素引起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而引起。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药物有两类,一类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一类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抑制ACEL发展到受体拮抗剂,增加了药物的选择,方便了医患的选择,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氟马西尼作为苯二氮GFDA1(BDZ)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结合中枢BDZ受体,减少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从而拮抗BDZ类、非BDZ类药物引起的抗焦虑、镇静催眠、麻醉等作用。根据其作用靶点和方式,就目前氟马西尼在临床、科研上的应用和剂型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纳络酮在急救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0):119-121
纳络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近年来,纳络酮广泛应用与临床,特别对阿片受体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和酒精中毒,以及复合麻醉催醒、新生儿窒息、脑梗死、急危重症等的急救效果显著.现就纳络酮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缬草镇静催眠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具有镇静催眠活性,在欧美国家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失眠。其镇静催眠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挥发油、缬草素类、黄酮类以及水溶性氨基酸成分等。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有乙酸龙脑酯、缬草烯酸,缬草素类成分主要有缬草三酯、二氢缬草素和乙酰缬草素。缬草素类和挥发油类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欲素对外周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A组),食欲素低、中、高剂量组[25μg/kg(B1组)、50μg/kg(B2组)、75μg/kg(B3组)],B3组+10 mg/kg食欲素1型受体拮抗剂处理组(C组),B3组+10 mg/kg食欲素2型受体拮抗剂处理组(D组)。观察各组小鼠每日摄食量,检测其胃液的分泌量和胃蛋白酶的活性;计算小肠炭末推进率,检测小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A组比较,B组小鼠摄食量、胃液分泌量及小肠运动功能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C组给予食欲素1型受体拮抗剂后食欲素促进摄食、小肠运动功能和胃液分泌的作用消失(P>0.05);D组给予食欲素2型受体拮抗剂后食欲素仍能促进摄食、增加小肠运动功能和胃液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P<0.05)。结论食欲素能通过激活1型受体,增强外周胃肠道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镇静催眠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解军波  张彦青  张明春 《中国药房》2011,(41):3906-3908
目的:了解镇静催眠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发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镇静催眠药物的4类主要作用机制,并分别列举相关的代表药物。结果与结论:4类主要作用机制有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机制、细胞因子调节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机制、5-羟色胺(5-HT)受体机制。其中GABAA受体有ω1受体和ω2受体2种亚型,ω1受体与镇静催眠有关,而ω2受体则与认知、记忆和精神运动有关(代表药物:地西泮);细胞因子是睡眠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代表药物:西酞普兰);谷氨酸是兴奋性氨基酸,在中枢内分布极广,是主要的兴奋性递质,在失眠中起重要作用(代表药物:酸枣仁总皂苷);失眠抑郁症状可能与5-HT含量不足有关,升高突触间的5-HT含量的药物可缓解症状(代表药物:齐哌西酮)。通过对该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促进镇静催眠相关药物的研发及其向高效、高选择性、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防止产生药物依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防止产生药物依赖性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100050)赵志刚,陈晓红,朱乐婷,彭名炜镇静催眠药是临床常用的一大类药,由于其种类很多,数量大,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各异,药理作用广泛,成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抗惊厥、镇静和催眠等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2.
镇静催眠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非常高,临床应用的镇静催眠药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巴比妥、苯二氮革类等。这些药物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可产生耐受性,疗效降低,另一方面还可成瘾,突然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所以临床上需控制使用时间,或与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由于其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常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了解此类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英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31-1833
盐酸纳洛酮(naloxonehydrochloride,NX),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能与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其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是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并且无激动活性,在体内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能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解除中枢抑制作用。近10多年来,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特别对于阿片类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酒精、一氧化碳中毒,以  相似文献   

14.
慢性荨麻疹(CU)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容易复发的疾病.目前,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治疗药物.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第二代抗组胺药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极少通过血脑屏障,相对无镇静作用,对认知和精神运动功能无损害,与H1受体的亲和力更高,且有半衰期长和疗效较长的特点,可以通过肝脏代谢产生具有很强活性的物质.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的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比拉斯汀、卢帕他定等.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采用联合用药,如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联合H2受体拮抗剂或与其他药物一起联合应用.多数研究显示,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比单一用药疗效高.既往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免疫功能存在异常,与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鼠梗死面积、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利用TTC染色结合球积仪、氢清除法组织血流计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等方法,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梗死面积、rCBF、神经功能缺失征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银杏苦内酯药物治疗组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同时药物能改善缺血侧皮质rCBF的下降,并显著减轻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均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药物滥用是全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由药物滥用造成的个人和公众健康损害、道德沧落、意外事故、刑事犯罪、恐布主义等社会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在国际公认的滥用药物类型中,镇静催眠药被列入国际精神药物公约管制。镇静催眠药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的药物,其种类多,数量大,药理作用广泛。一般镇静催眠药小剂量的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有的还有抗惊厥,抗精神病作用,是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不可缺少的药物。传统的镇静催眠药有巴比妥类(常用的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是强的缩血管因子,肺动脉高压患者内皮素表达明显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已经作为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其疗效及前景备受瞩目。波生坦、安立生坦分别为口服的双重和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s),均能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的生存,Macitentan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非肽类双重ERAs,现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疗效可观;西他生坦是选择性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因其肝脏毒性已经退市。对于这些双重或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选择问题至今仍存在分歧,长期疗效、联合用药及肝脏安全性等问题都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实。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 ,其发生率在成人中可达 2 0 %。常见抗高血压药物分为 :交感神经抑制剂 ,血管扩张药 ,利尿降压药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现有的抗高血压药物已逾百种 ,而近年发展起来的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具有高效、长效、可口服等特点 ,并避免了非选择性 ACEI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一类新型的用于抗高血压病治疗的药物。氯沙坦 (losar-tan)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 Ang 受体拮抗剂。现陆续上市的有缬沙坦 (valsartan)、坎地沙坦 (candesartan)、伊贝沙坦 (irbe-sartan)、…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受体肽类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皮素是重要的缩血管因子。内皮素和内此素受体具有很强的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但它们之间三维结合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截取内皮素肽链的有效片段,或根据天色肽类提取物,利用D-型天然或特殊4忱基酸,进行结构改造。获得重要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线性六肽、线性三肽和环三肽等。特殊氨酝 酸的空间限制性构象、芳环的脂溶性等,在3肽类拮抗剂与内此素受体结合时有重要作用。另外,末端的羟基、可形成氢键的官能团或原子,是构效关  相似文献   

20.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身心分离剂类和镇静催眠类都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该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