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太原市高校学生毒品相关知识了解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对毒品、戒毒及全民禁毒等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高校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对太原市七所高校学生进行毒品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866份,回收率89·3%。在有效问卷中,有近90%的高校学生知道我国流行的毒品有海洛因和“摇头丸”。对新型毒品如氯胺酮(K粉)知晓率低(低于40%),来自城市的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比来自农村的同学高18·58%,约95%的学生不了解毒品成瘾问题,学生对禁毒戒毒的关注程度仅为50%。结论:太原市高校学生对毒品相关知识的了解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有些认识比较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对毒品问题,高校应提供科学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毒品滥用人数的增多,吸毒群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几年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并且有由低文化群体向高文化群体蔓延趋势[1].了解北京地区高学历吸毒的人口学特征及变化情况,为有效预防该群体毒品滥用提供依据,对北京安康医院强制戒毒所2000年-2003年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毒品较泛滥的民族地区处于高危年龄阶段的医学生对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吸毒、戒毒及全民禁毒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对凉山卫校学生进行毒品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在300份问卷中,共回收有效问卷286份,回收率95.3%。其中,近98.0%的汉族学生知道"白粉"即海洛因是本地最流行的毒品,91.1%的少数民族学生知晓该问题。对毒品成瘾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汉族学生为58.7%、少数民族学生为3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毒品成瘾的危害性了解较完整的汉族学生为76.0%,少数民族学生为5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学生对禁毒戒毒的关注程度仅为62.0%。结论:毒品较泛滥民族地区卫校学生对常见毒品的知晓率较高,但对毒品的深入认识不够,有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加强多方位的科学教育,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未成年吸毒者住院戒毒情况,为加强管理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阅卷调查未成年吸毒者的住院戒毒情况及所采取的管理、护理对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成年吸毒者经住院戒毒,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文化知识和对毒品危害性认知有了显著提高.结论:针对未成年吸毒者身体和心理特点而采取的多项措施是有效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治疗康复模式:"太阳花"治疗康复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与吸毒是目前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新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吸毒,2003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人.中国对戒毒工作非常重视,从劳动教养,强制戒毒到自愿戒毒(目前全国约有自愿戒毒所1 000多所),从躯体脱毒、心理康复到回归社会,各种模式繁多.但脱毒治疗后3个月内复吸率可达86.7%~98.8%[1].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吸毒成瘾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具有强迫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2].因为长期吸毒,大脑机能发生了一系列的慢性病理性改变.身体因素(如稽延性戒断症状、疲劳、失眠等)、心理因素(心理依赖性、暗示、情绪障碍)、社会因素(原吸毒环境)及生活事件(身体和心理应激反应)等诱发复吸[3、4].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毒品滥用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戒毒的关键是解除戒断后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即毒品渴求)来防止复吸[1]。毒品渴求是成瘾者对过去体验过的精神活性物质效应的一种难以抑制的渴望。毒品渴求作为预测因子,渴求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复吸;作为戒毒工作的结局变量,可用来判断成瘾者是否达到结束治疗的标准[2-4]。客观评价成瘾者的毒品渴求是戒毒效果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评估戒毒工作成效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治、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由于吸毒人员成分复杂、素质不同,对强制戒毒的认识不同,收治与反收治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管理的规范化,戒毒学员的反收治从公开与民警的直接对抗逐渐向吞食异物和诈病方式发展.吸毒人员长期滥用毒品,生活长期不规律,食物摄入量少、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而使机体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1].吸毒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或机能障碍,多伴有并发疾病,许多疾病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2].吸毒是一种特殊的违法行为,而诈病的发生又多见于违法犯罪人员[3],其诈病方式又多种多样,这就为识别诈病带来不小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周科盈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59-2960
保健,意即保护健康,是指医疗机构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1].婴幼儿处于人体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及时了解他们父母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促进婴幼儿正常的身心发育[2].我们随机抽取527例父母调查分析他们对婴幼儿保健知识需求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毒品成瘾社会危害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毒品成瘾和复吸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导致各种戒毒方法的针对性不强,戒断后复吸率极高[1,2]。在中国毒品成瘾者吸食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海洛因是毒品之王,其易成瘾性及成瘾者对其心理依赖和戒断后综合征更是吸毒者戒毒后复吸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药物滥用(吸毒)问题在中国死灰复燃以来,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截止200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10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者74万人(占70.5%)[1].禁吸戒毒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禁毒方针之一,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有效的戒毒康复对于降低毒品非法需求和禁毒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我国的戒毒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为主体的模式.就隶属关系而言,戒毒机构大体上分为三种:公安系统的强制戒毒,司法劳教系统的劳教戒毒和(卫生系统的)自愿戒毒.应该说这三种戒毒模式各有特点,在特定的时期,对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柳州市毒品问题现状,以便更有效地遏制柳州市的毒品的蔓延,我们对1996年以来柳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收入戒毒的吸毒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使禁毒工作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者对药物 (包括香烟、酒 )滥用及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知识。方法··:自拟《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对西安、贵阳、武汉三地的戒毒机构收治的药物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录入、处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58份 ,其中男性199例 ,女性144例 (15例性别缺项 ) ,平均年龄为27.8a±s5.1a,滥用药物主要为海洛因 ,占92.3 % (310/336) ,药物滥用时间为4.7a±s2.8a。分别有67.8 %、58.9%的被调查者认为“即使对香烟上瘾也没关系”、“家庭(或朋友)聚会时必须有酒” ,19.8%的被调查者反对“偶尔尝试毒品可能上瘾”。药物滥用者对知识题的应答正确率介于5.3 % -95.9 %之间。香烟、酒精、毒品和艾滋病知识题各题平均得分分别为0.485±s0.225、0.451±s0.236、0.703±s0.218和0.238±s0.202 (F=221.1 ,P<0.05) ,除酒精知识外 ,其他三方面知识得分无性别差异。除香烟知识外 ,其他三方面知识得分存在地区差异 ,贵州高于西安、武汉。结论··:本次调查的药物滥用者对烟、酒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吸烟、饮酒、吸毒和HIV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贫乏 ,有必要在戒毒中对吸毒者进行香烟、酒精、毒品和艾滋病等方面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TC模式中脱毒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前毒品以海洛因为主,在各地呈蔓延趋势.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帮助吸毒者戒除毒品不仅是帮助吸毒者本身,同时会减少对主流社会的伤害,故也是帮助我们自己.目前戒毒有强制戒毒、单纯以药物为主戒毒、TC模式戒毒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49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前对毒品认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49例海洛因依赖者在吸毒前对毒品及吸毒行为的认知调查,发现他们对毒品的危害、快速成瘾和戒毒的难度严重认识不足。推测对毒品知识的缺乏可能是吸毒的重要原因之一。提议要预防吸毒应从中小学就开展药物依赖等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2010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驻马店市监测到的205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驻马店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往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偏多;(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减少;(3)滥用药物种类多.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入所常规检查心电图(ECG)与B型超声(肝、胆、脾、肾),分析了解戒毒人员的健康情况.以便教育戒毒人员和广大市民,关爱生命,远离毒品.方法:对吉林省某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观察组)352例进行入所常规检查心电图和B型超声,并与226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52例中,有疾病者306例,异常率...  相似文献   

19.
药物滥用者对毒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者对毒品(包括香烟、酒)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行为及其所造成危害的认识程度。方法:自拟《毒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武汉某戒毒所收治的药物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TATA软件处理。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19份,其中男性158例(78.15%),女性61例(27.85%);平均年龄为30.2±6.6a;滥用药物主要为海洛因,占92.23%;滥用时间为5.1±2.5a。绝大多数人知道阿片类是毒品,但多数人不认为精神药品是毒品。依赖者身受其害,但仍有半数人不了解能引起的具体疾病。大多数(85.84%)人认为吸毒是一种堕落行为,90.70%的人反对自己亲属吸毒,仅25.57%的人认为一旦成瘾将不可救药,表明大多数人有改邪归正的潜力。药物依赖者普遍对AIDS的知识了解不够,可能是吸毒者中HIV感染率高的原因之一。结论:本次调查的药物滥用者对吸毒及艾滋病等方面缺乏全面、基本的正确认知,与初始吸毒密切相关,并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戒毒的远期效果,有必要在戒毒中对药物依赖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存在的行为特征问题,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为样本,采用《戒毒人员入所信息调查表》对所内785名强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统计分析目前我所强戒人员人口学特征、毒品滥用情况及行为特征。结果:共调查785名戒毒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7.63±9.14)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使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单用合成毒品者有351(44.71%)人,单用海洛因者有189(24.08%)人,混合使用者有245(31.21%)人。通过对三组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单用合成毒品者更倾向于伤害他人并且表现出更多的外向行为,单用传统毒品者更倾向于伤害自己,而多药滥用者出现暴力方式伤人和自杀行为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单用合成毒品组和单用海洛因组,且出现过以上行为问题的成瘾者所占比例要超过一半。结论:强戒所戒毒人员主要使用毒品种类不同其行为特征不同,在所内应当针对不同行为特征分组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