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CCMD-3关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及简明精神量表BPRS≥18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3分,病前无精神病史,未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82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2.5~10mg奥氮平治疗2周,用BPRS和CGI评定疗效。同时对用药前后副反应量表(TESS)分,心电图QT间期,肝肾功能进行监测。结果: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1例病毒性脑炎病人无效外,BPRS及CG1-S1同时〉75%3例,50~75%43例,50~25%34例总有效率97.6%,副反应量表TESS,心电图QT间期,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养显著,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剂量舒必利对内源性抑郁的疗效,对39例内源性抑郁进行四周双盲对照,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发现,舒必利组与阿米替林组相比HAMD因子分减分量在第二周、第四周末无差异;TESS量表植物神经系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56例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8例)、地西泮(28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与地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gt;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副反应两药相似,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痛、头晕和恶心。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氮丙嗪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单用氯丙嗪和单用氯氮平各治疗50例精神分裂症患,于治疗前、治疗4w末和8w末分别进行CPK检测,观察两组血清CPK的动态变化,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其病情严重度,于8w末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同期选取本地区无精神病和精神病家族史的健康体检69名为对照组。结果 (1)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极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后显下降;(2)经治疗CPK值逐渐下降并与BPBS总分的下降相平行,但氯氮平组的CPK值在4w末和8w末均显高于氯丙嗪组且稍高于正常组;(3)在BPRS减分率相当的情况下,氯氮平组的副反应较氯丙嗪组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血清CPK水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显升高,与病情严重度相平行,氯氮平对CPK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与其较严重的副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帕罗西汀组38例,给帕罗西汀20—60mg,1次/d,口服8周为1个疗程。氯丙咪嗪组40例,每日给氯丙咪嗪100—200mg,分两次服用,8周为1个疗程。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结果 帕罗西汀组有效率58%,氯丙咪嗪组有效率6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gt;0.05);氯丙咪嗪组副反应较多。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6周末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4,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起效快,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维思通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0例年龄〈14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用维思通治疗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监测评价安全性,于基线时,实验第1、2、4、6周末分别评定各量表。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共收集有效病例70例,其中基本痊愈34.3%(24/70),显著进步45.7%(32/70),好转10%(7/70)和无效10%(7/70)。BPRS总分、PANSS总分、PANSS各分量表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维思通对阳性、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结论 对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01/2004-06在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和院外联络会诊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42例、万拉法新组40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万拉法新治疗6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观察副反应。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两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6%,万拉法新组为7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西酞普兰组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焦虑/躯体化因子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西酞普兰组在第1,2同时副反应较万拉法新组轻。结论:西酞普兰起效快,副反应少,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为安全.依从性好,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现代电抽搐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均伴有冲动激越行为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MECT治疗和利培酮并氯硝西泮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末,两组PANSS总分、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t=3.223-8.920,P〈0.05);治疗8周末,A组PANSS量表总分较B组明显下降(t=2.672,P〈0.05),TESS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087,P〈0.05)。结论MECT和利培酮并氯硝西泮治疗均获得很好疗效,MECT更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舒必利治疗内源性抑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盲对照对39例内源性抑郁进行4周观察,目的在于研究低剂量舒必剂对内源性抑郁的疗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TESS)量表评定。结果发现舒必利组与阿米替林组相比HAMD因子分减分量在第2周、第4周末无差异;TESS量表植物神经系副反应较少。本文认为低剂量舒必利与阿米替林近期抗抑郁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1.
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口服奎硫平治疗;对照组29例,口服氟哌啶醇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4w、8w末采用潘氏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9%(U=2.089,P〈0.05)。潘氏量表评分治疗2w末起两组总分、阳性症状分及研究组一般精神病理分,4W末起研究组阴性症状分及对照组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8W末对照组阴性症状分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2w末一般精神病理分、4w末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0.05),阳性症状分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W末副反应量表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016,P〈0.01)。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抽动秽语综合征使用镇静药有效,但急性肌张力不全,动眼危象等副反应和迟发运动障碍的危险性导致对新治疗方法的探索。目的:证明甲氧氯普胺控制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改善智力、记忆的疗效及无锥外系副反应的优势。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盲法评估。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湖南中医研究所,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象:选择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来自2000-01/2001-06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抽动症专科门诊,家长同意配合本科药物治疗及定期复诊观察。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21年,平均年龄(10.4&;#177;4.2)岁。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氧氯普胺组、氟哌啶醇组,每组25例。方法:两组均服用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啶醇去标签的100片瓶装白色药片,瓶上标记Ⅰ或Ⅱ为各药的相应代称,定期复诊时由专人发放。药量:Ⅰ号药0.5~2mg/(kg&;#183;d),Ⅱ号药0.05mg/(kg&;#183;d),分3或4次口服(剂量个体化原则)。甲氧氯普胺组重度以上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初诊时接受专职护师执行的Ⅰ号药10mg肌注,2次/d,2-4d不等。①治疗前和治疗2,4,8,16周患者的病情程度采用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病情程度、综合损伤越重)。②临床疗效根据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减分率变化进行评估。③药物的副反应采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估,分数越低副反应越少。④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认知功能的状况,采用韦氏智商量表(包括语言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共11个分测验)、记忆商量表(共有10项分测验,记忆商数如果低于标准分,说明其记忆功能存在问题)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分。②两组患者疗效比较。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韦氏智商、记忆商。④两组患者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记分均显著减少,甲氧氯普胺组2,4,8,16周稳态减少,氟哌啶醇组2,8,16周递减,第2周和第4周时基本接近。②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好转率均为92%(23/25),P〉0.135。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韦氏智商:甲氧氯普胺组和氟哌啶醇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93.0&;#177;15.1,87.0&;#177;14.6;93.2&;#177;17.0,87.3&;#177;13.6,(t=3.43,2.3,P〈0.01)]。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韦氏记忆商:仅甲氧氯普胺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87.8&;#177;12.8,75.8&;#177;15.5,(t=3.30,P〈0.01)]。⑤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分:甲氧氯普胺组低于氟哌啶醇组[(1.00&;#177;0.76),(3.24&;#177;1.40)分,(t=7.05,P〈0.01)]。结论: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啶醇均有控制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抽动症状,改善智力、记忆功能的疗效,但甲氧氯普胺副反应轻微,尤其无锥体外系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欢  张一凡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91-1691
目的:了解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评定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结果:BPRS总分,PANSS总分,PANSS各分量表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显性差异。痊愈25例,显进步12例,进步5例,无效1例,副作用有轻度嗜睡,乏力,体重增加,便秘等。结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有效,安全性好,副作用小,适用于各年龄组,患依从性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认知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组联合认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第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精神焦虑分及躯体焦虑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治疗6w末治疗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及躯体焦虑分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认知治疗可以提高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56例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8例)、地西泮(28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地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副反应两药相似,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痛、头晕和恶心。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6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利培酮和舒必利,疗程12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7.7%有显著性;治疗前后阴性量表分2组间差值比较,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舒必利显著,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疾病不确定感对肺癌化疗病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若  庞丽芳  李艳 《护理研究》2008,22(4):866-869
[目的]观察疾病不确定感对进展期肺癌病人化疗副反应、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指标的影响。[方法]97例进展期肺癌病人接受TP或NP方案化疗,结束后接受Missal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抗癌药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量表、中国癌症病人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和护理需求指标评估。[结果]胃肠道毒副反应评估中,疾病不确定感低得分组(〈121.68分,5l例)的1:7腔炎、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评分和消化道毒副反应总分均明显低于高得分组(≥121.68分,46例;P〈0.0l或〈0.05)。QLQ-CCC评估中,低得分组的生理方面、精神及心理因素、社会方面、其他方面等分项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高得分组(P〈0.01或〈0.05)。心理护理需求比较中,低得分组的心理干预总时间、每天心理干预时间、每次心理干预时间、心理干预总频度和每天心理干预频度均明显少于高得分组(P〈0.01或〈0.05)。[结论]进展期肺癌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其化疗副反应、生活质量及心理护理需求指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产舒托必利针的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制订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 1 8例重症精神病患者作为期一周的舒托必利针固定剂量肌注治疗 ,分三个阶段观察副反应 ,并自制量表用“ ”号评定。结果 副反应总发生率为 88% ,其中 71 .2 %程度较轻 ,以锥体外系副反应、流涎、失眠等多见。结论 提示国产舒托必利针剂副反应总发生率较高 ,大部分属轻度症状 ,基本上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激越行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伴激越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治疗,研究组予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1 d、7 d、14 d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 d末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7 d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阳性症状、兴奋症状因子分和研究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兴奋症状因子分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14 d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阳性症状、兴奋症状因子分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7 d末起,研究组副反应量表评分较治疗1 d末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记忆障碍(30.0%)、头痛(26.7%)、肌强直(23.3%).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激越行为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癸酸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联合癸酸氟哌啶醇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w、8w、12w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定强迫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社会功能康复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w末显效率为63.6%。强迫症量表总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因子分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8w末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12w末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处理可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癸酸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