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空腹血糖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446例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肾移植手术且移植肾存活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空腹血糖,将患者分为移植前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正常3组,观察各组术后空腹血糖变化规律.对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分析术后移植后糖尿病( PTDM)发生及转归,比较持续性PTDM和一过性PTDM临床特点,并比较PTDM组和非PTDM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肾移植后患者血糖整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28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共有87例(20.3%)发生PTDM,其中15例(占总PTDM的17.2%)在随访中转为空腹血糖正常或空腹血糖受损.与持续性PTDM相比,一过性PTDM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更高(P=0.043).与非PTDM组相比,PTDM组术后感染、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发生率更高(P<0.05).平均随访(5.65±3.68)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PTDM并非持续存在,在病程中有可能转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空腹血糖正常.急性排斥反应是一过性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肾移植后PTDM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但本组术后随访,存活率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5月—2018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心理状况、术后血糖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较高,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经由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呈非常满意与满意的患者有96例,满意度为97.96%。有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对手术室护理干预服务不满意,不满意度为2.04%;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与实施护理干预前对比,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手术方案期间,对照组(72例):选择开腹手术方案加以疾病治疗;观察组(72例):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加以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血糖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加以治疗,于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促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该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病人68例,对其手术期间血糖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8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转开腹手术切除,5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切口感染10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感染几率大、手术风险高,尤其是老年体弱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围术期血糖的控制是减少手术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之间该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病人68例,对其手术期间血糖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8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转开腹手术切除,5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切口感染10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感染几率大、手术风险高,尤其是老年体弱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围术期血糖的控制是减少手术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方法 138例接受CABG的患者,按术前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术后观察其血糖水平.结果 138例患者中有101例术后发生高血糖,其中非糖尿病组53例、糖尿病组48例,两组相比,P>0.05.术前血糖水平与术后高血糖的发生有关(P<0.01),术后高血糖患者99.0%血糖升高出现在术后24 h以内,血糖峰值的出现时间为术后16 h.结论 CABG后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且绝大多数出现在术后 24 h以内,术后高血糖发生率与术前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其中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36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2018年5—11月收治的36例为探讨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出现概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干预,探讨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概率,降低其血糖水平,同时缩短其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倪青 《糖尿病之友》2011,(12):69-69
很多新发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实际上,近年来的研究清楚提示我们,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拟行手术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AS和SDS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评分低于手术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个性化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且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误区六:空腹血糖高,不加测夜间血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头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药物过量,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虽然都是空腹血糖高,但两者的临床处理却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而后一种情况则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因此,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流行病学资料均证实在自然人群中,已诊糖尿病患者与尚未被诊断的无症状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当.在这些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筛查空腹血糖确诊的,而更多的人是通过OGTT试验或测试餐后血糖确诊的.这是因为葡萄糖刺激后2小时血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空腹血糖则无这种改变.大多数无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仅表现为负荷后高血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临床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64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身体疼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可稳定术中血糖水平,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3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患者,14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术(2例有黄疸者加做胆管内引流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其中2例加做胰肠’吻合术),1例行胰管成型取石术。4例因胰头肿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术后证实为胰头癌)。其中16例术中应用激光碎石。结果术中见23例主胰管直径0.8~2.0cm,多发结石17例、单发结石6例。手术均成功,行激光碎石者碎石率100%。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0例术前有上腹痛者,17例术后腹痛消失,3例减轻;9例合并糖尿病者,4例血糖恢复正常,2例胰岛素用量减少,3例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术后第3年出现糖尿病1例;5例合并脂肪泻者,2例脂肪泻消失,1例减轻,2例无明显变化。2例合并胰头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a2个月、1a8个月死亡。结论手术治疗胰管结石疗效较好,但应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45例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8.02±4.56)min,出血量(81.43±23.69)mL,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78%。而且患者术前的空腹血糖平均值(7.05±2.10)mmol/L,术后的空腹血糖值(7.22±1.96)mmol/L,手术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1例室性早搏、1例低血糖反应,并发症发生率4.44%,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较好,但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基础疾病病情控制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的工作,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高龄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采取随机盲选法,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龄糖尿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医治,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治,进一步对比两组手术医治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经积极医治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项血糖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显著要比对照组低(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30.00%对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高龄糖尿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手术指标控制效果良好,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糖尿病高血压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该院收治的20例糖尿病高血压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进行血糖控制、血压控制以及电解质纠正治疗后,进行手术。结果有2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轻微的感染,在经过及时的处理后,得到治愈。2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后恢复较为良好。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对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6例经临床确诊为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病历资料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特别加强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干预。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满意情况及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较短,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对其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进行强化,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表明术前及术后优质护理对患者康复有利,同时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72例中食管癌61例,贲门癌11例;术前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10例,伴心血管疾病者13例,伴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空腹血糖6.2—14.6mmol/L;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5例,低血糖休克1例,吻合口瘘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均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均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补糖以5%等渗液体为主,按1U普通胰岛素4~5g糖的比例补液,血糖保持在略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是一较严重的临床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予以重视,胰岛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杨尚风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6):68-69
目的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39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1例(A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18例(B组)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无胆道损伤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 d即进低脂、半流饮食。随访1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不适。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少于B组(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的关联性,并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住院的轻、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96例为研究对象。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耐量试验筛查糖尿病;做肝胆B超或CT筛查慢性胆囊炎,统计并比较有糖尿病者和无糖尿病者慢性胆囊炎的发生率。以同时合并慢性胆囊炎和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72例为治疗Ⅰ组,单纯合并慢性胆囊炎者119例为治疗Ⅱ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比较治疗效果。治疗Ⅰ组无效者,加胰岛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慢性胆囊炎发生率,有糖尿病者100.0%(72/72),无糖尿病者36.7%(119/3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治疗,治疗Ⅰ组肝功能复常率及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Ⅱ组(P<0.01);胆道声像改善总有效率亦显著低于治疗Ⅱ组( P<0.01)。治疗Ⅰ组肝功能治疗无效者,加胰岛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3%。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且糖尿病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肝功能及胆道病变的治疗效果,但可通过胰岛素治疗获得良好预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时,排查糖尿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