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秋话月饼     
《家庭医学》2005,(8):7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月夕、八月节、拜月节等,是我国除春节外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逢三秋之半,故名.由于中秋夜月亮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古代民间就有中秋节祭月、拜月的习俗,而祭月、拜月时,其主要供品是秋季丰收的鲜果和象征团圆的月饼.因此,就形成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和赏月的习俗.时至现代,吃月饼的习俗已经沿续了几千年,伴随着时代浪潮的更迭,如今人们吃月饼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rrjk》2017,(19)
<正>唐代元稹的《菊花》里说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转眼又是一秋,菊花正当季。秋季赏菊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习俗,在古代,人们喜欢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而现在,以登高、赏秋为主题的休闲游也成为秋季旅游的高潮。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处赏菊胜地。晋风菊韵——山西太原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更是龙城太原的市花。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太原市每年举办一届菊花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英语和汉语两种习俗时间系统表示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人们习俗时间的表征模式的不同,中国人主要依赖数字加工,而美国人主要采用词表加工。随后介绍了中英两种语言系统下人们的习俗时间认知能力发展也有异同,成人都会采用表象加工,儿童的认知策略都表现出从具体向抽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英语和汉语两种习俗时间系统表示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人们习俗时间的表征模式的不同,中国人主要依赖数字加工,而美国人主要采用词表加工。随后介绍了中英两种语言系统下人们的习俗时间认知能力发展也有异同,成人都会采用表象加工,儿童的认知策略都表现出从具体向抽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孙清廉 《健康世界》2010,(1):100-101
在我国民间,每逢农历腊月(12月)初八这天,人们都有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然而这个习俗的来源,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习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三月田螺满肚籽,入秋田螺最鲜肥。”秋季,人们喜食炒田螺,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田螺,为田螺科可食水生动物的统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圆田螺,又名池螺、田螺,黄螺、螺蛳,又名方田螺、蜗螺、师螺,福寿螺,又名大瓶螺、香螺等。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城乡居民普遍喜食的贝壳类小水生物,分布广泛,在江河、水库、池塘、水田、沼泽等地均  相似文献   

7.
刘林 《现代养生》2003,(9):14-14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相传很久的重要节日。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定为秋季,八月十五是在秋季的中间,人们仰望高挂天空玉盘般皎洁的明月,自然会联想到与家人的团聚,独在异乡旅居的人,也期望借助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人们又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 中秋节在我国由来已久。据《国语周语上》记载,我国夏、商、周三代时有“暮夕月”的习俗。这夕月,即是祭拜月亮神。而“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末年《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活动。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行寒和祭月。以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到了魏晋,中秋赏月开始传到民间。  相似文献   

8.
邓棋辉 《健康天地》2010,(10):59-59
<正>秋季应重养"心""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阳消阴长,容易让人产生悲伤情绪。中医专家建议,人们在秋季要注意养"心",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河北省中医院李佃贵教授说,中医养生讲究"人与天地相应",人们要顺应天地四时变化的规律,主动调整生活方  相似文献   

9.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湿度明显减小,人们开始感到秋季的凉爽和舒适。宜人的秋季,也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尤其是中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明显,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湿闷后,人们备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常登高肺强健  相似文献   

10.
每到端午节,民间一些地方有喝雄黄酒,于房前屋后放置菖蒲、艾叶的习俗,说是可以驱除毒蛇。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因喝了许仙的雄黄酒才现出蛇形。端午节的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毒蛇的厌恶和畏惧。  相似文献   

11.
每到端午节,民间一些地方有喝雄黄酒,于房前屋后放置菖蒲、艾叶的习俗,说是可以驱除毒蛇。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因喝了许仙的雄黄酒才现出蛇形。端午节的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毒蛇的厌恶和畏惧。  相似文献   

12.
端午佳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而在这个节日里,看龙舟、吃粽子、吃龙船饭、吃艾角都是常见的习俗和饮食习俗。但是这时人们就很容易忽视了健康问题,那么端午佳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我们就从端午节的习俗来看养生保健的常识吧!  相似文献   

13.
现在,正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在这个气候干燥的季节,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肃杀意境,一片“燥”情。燥是秋季的主气,燥盛则干。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  相似文献   

14.
柳,别名小杨、杨柳,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据载,我国在隋唐时代就已经栽种。在寒食节,更有家家门前插柳的习俗。到了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此时,人们不仅在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到郊外踏青游春。可见,人们对柳是情有独钟和喜爱的。  相似文献   

15.
朱闻慧 《保健医苑》2009,(10):14-15
<正>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闷湿后,人们倍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宜人的秋季,正是健身养生的好季节。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国民间素有清明扫墓的习俗。在大城市,人们争相为死去的亲人建墓地;在没有条件的地区,人们则将亲人葬于地下,立个坟头。清明扫墓的时候,或添坟,或烧纸,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然而这样的殡葬方式和扫墓习俗所隐含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大量、长期饮酒的习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及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加,这种习俗似有扩大的趋势,酒量及酒精数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慢性酒精中毒和酒精肝病(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18.
秋季水果丰盛,它们同在这个时节成熟,似乎是上天特意送给人们驱赶秋燥、滋润肺腑的礼物。秋季是凉热交替的时节,刚刚度过炎热的盛夏,人体损耗了许多能量和津液,容易出现各种失调症状;同时,秋季空气比较干  相似文献   

19.
正秋季是胃病多发的季节,人们的养生重点不能只放在防秋燥上,秋季养胃也是关键。为何秋季胃病高发原因一:一方面,天气转凉后人们胃口大开,一下子猛增的食量使胃部不适应,产生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适,严重的还会加剧胰腺、肝脏等分泌胰液和胆汁,产生急性胰腺炎、胆囊穿孔和肝脏负担加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秋季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加之防寒保暖  相似文献   

20.
秋季养生当护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常被人们称为多事之秋。秋天不仅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落英缤纷、万木凋零的季节,此时又是人们最易患病的季节。故秋季养生在一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秋季养生得宜,人们就能健康地度过冬天。 传统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燥邪伤肺、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又是致病因子,秋燥时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最易伤人津液,即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则出现“燥象”: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燥邪伤肺,最易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