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碘伏湿敷会阴伤口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产后应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2003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204例为实验组1,选取2004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204例为实验组2。于产后伤口缝合完毕,分别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2h及1h,比较2组产后24h会阴伤口水肿及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1会阴伤口局部肿胀无脓性分泌物34例,局部红肿伴针眼少许脓性分泌物为3例,会阴伤口红肿率18.14%,愈合良好率98.53%;实验组2会阴伤口局部肿胀无脓性分泌物43例,局部红肿伴针眼少许脓性分泌物为5例,会阴伤口红肿率23.53%,愈合良好率97.55%;2组会阴伤口均无出现部分裂开伴有脓液流出。2实验组会阴伤口水肿及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产后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的最佳时间为1h,能有效减轻会阴伤口水肿,明显地降低会阴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浓度碘伏冲洗消毒加综合措施处理会阴侧切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行会阴侧切术病例260例为观察组,产妇分娩时在常规冲洗消毒的基础上,切开缝合前后加用5%碘伏局部消毒,切口以0.5%碘伏冲洗,缝合后喷洒济安舒能,24 h后加以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局部理疗;以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行会阴侧切术行常规护理措施的25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切口肿胀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肿胀、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低(P<0.01);切口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浓度碘伏冲洗消毒加综合措施可减轻会阴侧切伤口肿胀和疼痛程度,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并发症,利于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3.
会阴创口改良缝合术后的临床观察广东省珠海市金海岸第一人民医院(珠海519040)明季春会阴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肠线排出、局部异物性疼痛、瘢痕组织增生,而影响性功能等不良反应,虽病因甚多,但缝合术的操作至关重要。我们自1994年1月~1996年6月共观...  相似文献   

4.
俞玉莲 《上海护理》2011,11(3):67-69
会阴富有静脉丛,妊娠期局部充血,分娩时经过长时间产程及胎头压迫,局部缺血、缺氧、水肿;分娩时因会阴撕裂或会阴切开(以侧切为主)缝合后,于产后3 d内出现局部水肿、疼痛,成为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为了减轻产妇痛苦,寻求一种更有利于产后伤口恢复的方法,我们用自制冰袋对247例产妇会阴伤口冷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按分娩顺序随机选取2010年1—6月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应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2003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204例为实验组1,选取2004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204例为实验组2.于产后伤口缝合完毕,分别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2 h及1 h,比较2组产后24 h会阴伤口水肿及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1会阴伤口局部肿胀无脓性分泌物34例,局部红肿伴针眼少许脓性分泌物为3例,会阴伤口红肿率18.14%,愈合良好率98.53%;实验组2会阴伤口局部肿胀无脓性分泌物43例,局部红肿伴针眼少许脓性分泌物为5例,会阴伤口红肿率23.53%,愈合良好率97.55%;2组会阴伤口均无出现部分裂开伴有脓液流出.2实验组会阴伤口水肿及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的最佳时间为1 h,能有效减轻会阴伤口水肿,明显地降低会阴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合成线会阴伤口皮内缘缝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红 《当代护士》2002,(12):29-30
目的:评价合成线会阴伤口皮内缘缝合法的优点.方法:分析140例会阴伤口皮内缘缝合的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丝线全层缝合法比较,观察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皮内缘缝合较全层缝合手术时间平均延长0.4秒(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自理能力恢复快(P<0.01),伤口甲级愈合率高(P<0.01),且伤口外观美观、疤痕小,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6天(P<0.01).结论:合成线会阴伤口缝合技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碘伏湿敷会阴伤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观察产后应用 0 .5 %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 2h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 0 0 3年 9月— 2 0 0 3年 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 2 0 4例作为实验组 ,再取 2 0 0 2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 198例作为对照组。于产后伤口缝合完毕 ,分别用 0 .5 %碘伏持续湿敷伤口 2h及 0 .5 %碘伏擦拭伤口 ,比较两组产后 2 4h伤口水肿情况。 [结果 ]实验组局部肿胀但无脓性分泌物 3 4例 ,红肿伴针眼少许脓性分泌物 3例 ,会阴伤口红肿率 18.14 % ;对照组局部肿胀但无脓性分泌物 117例 ,红肿伴针眼少许脓性分泌物12例 ,伤口部分裂开伴有脓液流出 2例 ,会阴伤口红肿率 66.16%。两组会阴伤口水肿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产后侧切伤口缝合完毕用 0 .5 %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 2h能有效减轻会阴伤口水肿 ,明显地降低会阴伤口的感染率 ,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不同坐浴时间对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清洁伤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会阴侧切伤口的愈合,是会阴侧切术后的常用的治疗措施,但在临床中发现,不同的坐浴时间效果有明显的差别。现将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恩强  刘玉珍 《天津护理》1999,7(6):234-235
本文选择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缝合术产妇60例,其中用聚羟基乙酸线(2—0 DexonⅡ)全层间断缝合30例,丝线间断缝合皮肤30例,将两组分娩后伤口缝合时间、出血量及会阴疼痛情况,伤口硬结、红肿及伤口感染、裂开情况作比较,并且产后60天随访,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了解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表明:用Dexon线全层间断缝合,产后疼痛轻,伤口红肿和感染发生率均较低(P<0.05),疼痛消失时间短,瘢痕形成少。从而得出采用Dexon线全层缝合会阴侧切伤口具有多种优点,完全可代替丝线间断缝合会阴侧切伤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疼痛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会阴侧切伤口的疼痛观察及评估、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认为使用多种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实施有效的伤口局部护理、卧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大大减轻初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燕美琴  夏春娟  王凌云 《护理研究》2005,19(30):2772-2773
会阴侧切术传统的缝合方法术后伤口易水肿,局部疼痛明显.为此,我院2004年5月-2005年5月对200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伤口,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缝合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顾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57-2357
会阴切开缝合术为产科常用手术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会阴条件不好造成的分娩阻滞,严重会阴损伤,常用的方式是会阴斜(侧)切开。为预防伤口感染,笔者对术后患者伤口采用0.05%活力碘擦洗,会阴伤口愈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手术之一。是每个助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技术。往往缝合技术可直接影响着产妇产后会阴侧切伤口的愈合及疼痛。 1 并发症 1.1疼痛:由于麻醉不当,皮肤间断缝合过密、丝线结扎过紧等均可造成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需要会阴侧切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用2%利多卡因20ml~40ml在会阴侧切侧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会阴缝合。对照组:单纯用2%的利多卡因在会阴侧切处行会阴局部麻醉下进行会阴缝合。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缝合时间、伤口红肿时间、产后2h出血等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中效果好,可以缩短缝合时间,伤口红肿时间、减少产后2h出血量,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会阴斜侧切开缝合术在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行会阴斜侧切开缝合术的11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组进行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两组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切口出血量、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24 h伤口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理的会阴斜侧切开缝合术应该更符合解剖和生理结构的特征,更能减轻产妇的痛苦,加快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胡叶平  徐威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41-2043
目的: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可吸收合成缝线及皮内连续缝合技术与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在足月妊娠会阴侧切初产妇中选择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及皮内连续缝合者共200例作为甲组;选择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者共200例作为乙组。记录两组术后伤口疼痛情况、首次起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出院时间。结果:甲组与乙组相比较术后伤口疼痛轻、首次起床活动时间早、伤口愈合理想且出院时间普遍早。结论:可吸收合成缝线及会阴皮内连续缝合技术临床效果优于铬制肠线及会阴皮肤丝线外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后应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的临床效果及湿敷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2003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204例为实验组1,2004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204例为实验组2,再取2002年9—12月有会阴伤口的产妇198例为对照组。于产后伤口缝合完毕,实验组分别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2h及1h,对照组用0.5%碘伏擦拭伤口,比较3组产后24h会阴伤口水肿及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1会阴伤口红肿率18.14%,愈合良好率98.53%;实验组2会阴伤口红肿率23.53%,愈合良好率97.55%;对照组会阴伤口红肿率66.16%,愈合良好率92.93%。3组会阴伤口水肿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1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2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1、2会阴伤口水肿及愈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用0.5%碘伏持续湿敷会阴伤口的最佳时间为1h,能有效减轻会阴伤口水肿,明显地降低会阴伤口的感染率,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耿志洁  田丽 《天津护理》2009,17(2):67-68
目的:为缓解产妇阴道分娩后会阴侧切伤口疼痛所造成的恐惧心理及疼痛不适,促进产妇正常哺乳。方法:将阴道分娩并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足月初产妇1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在常规会阴切口护理基础上,实验组产后应用会阴减痛圈辅助产妇坐位活动、哺乳 对照组坐位时不予任何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切口疼痛、肿胀及坐位时对哺乳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1~3天内会阴切口疼痛、肿胀及坐位时对哺乳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应用会阴减痛圈协助产妇坐位活动、哺乳,可减轻会阴切口的疼痛及肿胀,提高产后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110例改良式会阴侧切伤口撕裂伤及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点阐述了2组顺产妇在助产过程中,胎儿娩出期施行2种不同角度(45度和25-30度)会阴侧切术,在胎儿自然娩出力,子宫收缩力,胎儿体质量,保护会阴阻力,会阴组织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施行25-30度会阴侧切组110例(改良组),伤口撕裂率为35.45%,施行45度会阴侧切组产妇116例(对照组),会阴伤口撕裂率为2.07%,统计分析,2组撕裂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改良组产妇会阴伤口具有缝合时间短,缝合针数少,减轻产妇痛苦和会阴缝合术后牵拉疼痛,使立妇能在产后较短时间内下床活动,坐式哺乳等优点。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相对缩短了产妇产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会阴伤口感染数。  相似文献   

20.
张志红 《全科护理》2011,9(18):1645-1645,1665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近年来会阴切开缝合术趋向常规进行。其虽然可以缩短第二产程,但容易引起产妇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大小便受影响等问题。如果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愈合时间延长,还可影响产妇的心理与家庭生活。为进一步提高会阴切开的愈合率,减少二次缝合,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1 707例愈合情况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