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骼性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OP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现患病人数超过2亿,据统计我国1999年OP患者约为8 400万,预计2010年可达1.2亿,到2050年可达2.12亿。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OP,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OP的治疗原则是当骨密度高于骨折阈值时,可选择抑制骨吸收药,以防止骨质进一步丢失;当骨密度低于骨折阈值时,可选择促进骨形成药,以提高骨量降低,抑制骨折发生率。OP的治疗药物主要包…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OP)是全身性骨骼退化,表现为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提高。OP引起的脆性骨折是老年人最主要的骨折原因,骨折是OP的重要并发症。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OP及其导致的骨折已成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常见病及多发病。OP骨折愈合慢,并发症高,其治疗较一般骨折尤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  相似文献   

4.
廖海浪 《当代医学》2008,14(20):26-27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并易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近年来中药对OP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中药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被应用于防治OP。本文对防治OP常用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方药和成药进行总结整理,以期加深人们对中药治疗OP的认识,并为抗OP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髋部骨折危害最大,据报道其病死率达10%~20%,50%会致残;女性以椎体骨折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股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嘉禧  范忠庆 《河北医学》2006,12(7):650-652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原因。方法:通对33例运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股骨干骨折出现骨不愈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骨不愈合的病例中,手术所致占24例,闭合治疗所致占9例。结论:指出手术内固定失效及牵引不当,软组织嵌插为骨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组织含量减少及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骨量改变的疾病。目前治疗OP的药物有抗骨吸收剂、促成骨制剂、骨矿盐药物及中医药等。我科联合应用阿伦磷酸钠(Alendronafe,ALN)和云南白药治疗原发性骨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慢性骨骼病变,其主要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显著降低~([1]),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主要发病原因为缺钙。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每年有150万人左右因为OP而发生椎体或非椎体骨折,给人们的生活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观察自拟健脾补肾汤对OP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sto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骨转换率增高,骨形成低于骨吸收是导致绝经后OP的主要机制~([2])。福美加是一种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抗OP药物,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组织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OP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积极预防和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拥有健康的必要。近年采用综合疗法治疗5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 ,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骨病 ,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1 ]。随着人口老龄化 ,OP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 ,约有 1/ 3的 OP患者经受着骨折的痛苦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预防和治疗尚有困难。近年来 ,骨重建局部因子对骨量的影响及在 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新认识的细胞因子越来越被应用于多门学科的研究中 ,本文用去卵巢制作大鼠 OP模型 ,并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OP,初步探讨 NO在其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拟通过初步观察老年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OP)的证候特征并比较其异同点,探讨老年性骨量减少至OP的证候演变规律,寻找可引起骨量减少进而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危险证候,为老年性OP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证候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osteopenia,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患。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OP并发的骨折日益成为临床常见现象,髌骨是此类骨折的好发部位,在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上与不伴OP者有所区别。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3年3月间处理的82例伴OP的髌骨骨折住院病人(A组)及116例非OP的髌骨骨折住院病人(B组)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A组82例患者均利用CR-X光片行OPSingh分度筛选而来,其中男31例,女51例,年龄60岁~85岁,平均年龄为(70.2±5.0)岁。手术治疗69例,保守治疗13例。B组116例,其中男56例,女60例,年龄16岁…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SW  Wang JW  Li W  Wang Y  Zhao G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205-120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84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去卵巢骨质疏松 (OP)组和假手术对照 (SO)组 ,两组各 4 2只。去势后 10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 ,各大鼠建立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后 2、4、6、12、18周取胫骨标本行骨组织形态学、骨矿物质密度 (BMD)、生物力学等检测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与SO组比较 :( 1)OP组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过程延缓 ,骨小梁结构疏松、排列紊乱 ,可见大量破骨细胞 ;( 2 )骨折后 6、12、18周OP组骨痂BMD比SO组分别小 12 8%、18 0 %、17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 ;( 3)骨折后 4、6、12、18周OP组骨痂最大载荷比SO组分别小 2 4 3%、31 5 %、2 6 6 %、2 8 8% ;最大应力比SO组分别小 2 3 9%、33 6 %、19 1%、2 4 9% ,两指标在各时点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影响大鼠胫骨骨折中晚期愈合质量 ,主要表现为软骨内成骨过程缓慢、破骨细胞骨吸收活跃、骨矿物沉积减少和力学强度恢复障碍  相似文献   

16.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跟骨骨折系关节内骨折,主要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最常见的是高处坠落跟部着地,足跟部遭受垂直撞击导致跟骨骨折,因此骨折常波及跟距关节,导致跟骨距下关节面压缩,跟骨高度损失、宽度增加。治疗不当常出现距下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康复。我科从2002年起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共33例(38足),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原发性OP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所致。1病因:酒精性骨质疏松症(AOP)是指因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  相似文献   

18.
SLE中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OP)是指骨量减少和骨微观结构的改变 ,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病 ,OP在SLE中发生率高 ,主要与糖皮质激素 ( glucocorticoids,GCs)的应用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SLE中GCs诱发的OP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1 GCs诱发OP的特征及机制1 .1 GCs诱发OP的特征GCs主要是影响骨小梁以及骨皮质的边缘部分 ,表现为骨小梁的厚度减少、表面侵蚀增加、破骨细胞增加、成骨细胞减少及功能下降 ,同时有骨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该病本身及其并发骨折致病、致残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已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病死率最高、消耗最大的疾病之一。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又可分为绝经后OP和老年性OP。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OP已成为危害我国人口公共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OP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原发性OP,主要是由于增龄所致的性激素突然减少及生理性退变所致,包括绝经后OP和老年性OP;第二类为继发性OP,它是由于疾病或药物所诱发的;第三类为特发性OP,多见于青少年,一般伴有遗传病史,女性多见,妇女哺乳和妊娠期所致的OP往往也归入特发性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