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美卡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8例行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31例为替米沙坦加常规治疗,联合组32例为替米沙坦与辛伐他汀加常规治疗。疗程1个月,并监测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替米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疗效,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依那普利、吲达帕胺联合组(治疗组42例)和依那普利、吲达帕胺组联合组(对照组42例),疗程均为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和76.19%,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LB,Scr,BUN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更加合理有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24)与对照组(n=23)。治疗组给予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以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钙、磷、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替米沙坦单用或与雷米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mg·d^-1组、雷米普利5mg·d^-1组和替米沙坦80mg·d^-1+雷米普利2.5mg·d^-1组,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患者降压的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血压明显降低(P〈0.05),单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更明显(P〈0.01)。替米沙坦和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少见。结论: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丁祥云 《中国药业》2012,21(23):106-10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二联治疗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口服;二联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苯磺酸氢氯地平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二联治疗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0.8%)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联治疗组患者颜面潮红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其改善。肾功能和疗效作用优于单用替米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娜  徐振华 《中国药房》2013,(44):4175-4177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早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片80mg/次,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小檗碱0.4g/次,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BG、HbA1c、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压、排便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显著高于对照组(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疗效优于单用替米沙坦,但临床使用时要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145例并随机分成3纽,分别服用替米沙坦(48例)、氨氯地平(51例)、卡维地洛(46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质量(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及卡维地洛组LVM及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与氨氯地平组LVM及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患者均有逆转LVH作用,但替米沙坦作用优于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艺  姜蕾 《中国医药》2008,3(12):755-75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百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各33例,2组分别口服替米沙坦80mg和培哚普利4mg,均1次/d,疗程共8周。结果①治疗8周后,替米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72.7%,培哚普利组总有效率68.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替米沙坦组11.4%和12.3%,培哚普利组8.9%和11.1%,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替米沙坦组为3.2%,培哚普利组为1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特尔联合万艾可治疗D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DED患者9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的IIEF-5评分、PADAM评分及血清睾酮等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IIEF-5评分显著提高(P〈0.05),PADAM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睾酮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睾酮无明显变化(P〉0.05);IIEF-5评分,PADAM评分及血清睾酮等变化表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万艾可联合安特尔可纠正DED的低睾酮水平而显著提高了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替米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各为30例,甲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乙组及丙组分别采用替米沙坦、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压、血糖、尿素氮、尿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甲组患者血压、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P〈0.05);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甲组与乙组、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白蛋白排泄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谢岚  毛欣 《成都医药》2013,(1):8-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组,即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分别测量2组患者血清CysC、β2-MG、肌酐(Cr)水平和阳性率,并将结果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ysC、β2-MG水平DN组、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组高于DM组(P〈0.05)。3组血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N组CysC、β2-M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5),DN组血清CysC、β2-M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r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β2-MG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钟天书  龙欣 《中国药业》2012,21(17):61-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脉压差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程度与各项血脂指标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例(90眼)诊断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中央50。数字彩色眼底照片分析硬性渗出的范围并依据视网膜硬性渗出的程度进行分组:黄斑区未见明显硬性渗出者为A组;黄斑区有硬性渗出且硬性渗出面积〈1/2视盘面积者为B组;黄斑区有硬性渗出且硬性渗出面积≥1/2视盘面积者为C组,各30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胰岛素治疗情况及血压、血Cr水平并进行血脂分析(TC、LDL—C、HDL—C、TG)。结果A、B、C组患者血清Cr分别为(88±31)、(103±24)、(106±42)mmol/L,TC分别为(4.9±2.6)、(5.34-1.2)、(5.9±1.3)mmol/L.LDL—C分别为(2.9±0.9)、(3.1±1.1)、(3.5±1.0)mmol/L,TG分别为(1.7±0.5)、(2.0±0.7)、(2.1±0.7)m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B、C组患者血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6±0.19)、(1.14±0.22)、(1.17±0.24)mmol/L,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硬性渗出程度与患者血清TC、LDL、TG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国华 《河北医药》2010,32(15):1995-199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共治疗24周。观察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FBG、2hBG、BMI较单用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显著下降(P〈0.05),FINS较二甲双胍组显著下降(P〈0.05);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OMA-IAI升高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二者单用疗效好,可作为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使用曲伏前列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的76例患者分为S组和B组,S组38例(38眼)患者在曲伏前列素基础上合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B组38例(38眼)患者则合用布林佐胺治疗,于2周和1、3、6个月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后2周和1、3、6个月平均眼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联合用药后6个月昼夜眼压差较B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患者心率在联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S组患者心率则在随访6个月时出现明显心脏抑制(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疗效显著,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用药相对更稳定、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分析。方法将84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使用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常规降糖降脂,疗程均为l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8及12周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UAE均有下降,但是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8周及12周,UAE均显著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BG、TC、TG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1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疗程均为l2周。观察并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hPG(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UPE(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PG,TC,TG,2hPG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PG,TC,TG,2hPG下降更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UP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12周,两组UPE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疗效确切,延缓DN进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改善明显(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也改善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50(38.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0(18.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用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好,具有显效快、疗效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