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手术种类不断增加.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多在颈前部留下一条6~10cm长的手术疤痕。腔镜甲状腺手术是把手术切口微小化并转移到身体的隐蔽部位,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达到了裸露颈部无手术疤痕的效果。现介绍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2.
安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89-190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气工作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方法、可行性、效果及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方法:颈前单-2cm小切口径路。借助外牵吊技术建立无气工作腔室,以高频超声刀剪作为主要操作器械,辅以特选吸引剥离器等,采用统一的整体护理。对196例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结果:194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0分钟。术中出血量5~30ml,有2例因为出血失控转为开放手术,20例因冰冻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而转为开放手术。结论:颈前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颈前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实践说明。具有丰富的手术配合经验及娴熟的专业护理技能是该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椎间盘镜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具有手术切口小、损伤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首选^[1]。我科2001-D6—10为2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23例单节段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椎间融合,并获短期随访,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术前有不同程度上肢疼痛、麻木、无  相似文献   

5.
杨元勋  夏博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69-3370
目的:评价颈前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治疗。结果: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4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4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1例。优良率94.63%。结论:颈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以及传统开放手术( Open discectomy, 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29例为MED组,行传统开放髓核摘除术33例为O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出血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切口疼痛JOA以及术前、术后3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MED组相比O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以及1月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明显改善,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术后3月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患者术前的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经过3个月的随访提示两组手术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创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粘连松解术在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和B组(106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粘连松解术)。在微创术中对疑似病变椎间盘先后进行经典椎间盘造影和臭氧椎间盘造影,分别观察疼痛反应及病理分型。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出院后随访第1月和第6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第1天、随访1个月及6个月时B组的总有效率、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A组内随访6个月时的效果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结论 :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颈椎间盘源性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成传统手术对照组和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对术中手术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小切口组患者颈前切口的平均长度4.1±0.3cm,术中出血量(26.4±12.1)ml、术后引流量(27.1±11.1)ml、引流时间(2.6±0.8)d,术后24h疼痛评分(2.8±1.1)分、术后住院时间(4.9±1.8)d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最常见类型,颈椎间盘突出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是常见多发病,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危险大。我院自2000年开展了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已治疗病人5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释甲状腺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对7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注重微创观念,与常规手术方法作四点改进,一是切口的选择沿颈横纹作横弧形小切口,二是不切断颈前肌群,三是在甲状腺瘤体固有膜内分离切除肿瘤,四是切口用4个0可吸收合成线作皮内缝合。结果72例均治愈,无1例发生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及术后出血,随访4个月~12年,无1例复发。结论通过改进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方法,能有效预防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及术后出血,采用颈横纹弧形小切口、不切断颈前肌群、皮内用可吸收合成线缝合,达到功能恢复及美容效果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者可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颈椎病可涉及到颈部韧带、肌肉、血管、神经、颈椎间盘小关节等多方面内容,其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退性病理改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颈肩、上背部酸胀、疼痛、颈部僵硬、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部分患者头疼、头晕、心悸、气短、恶心、呕吐,更有甚者走路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2001年2月~2004年2月共采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LDH86例(106个椎间盘),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平均9个月的随访,82例效果优,2例良,2例可,优良率97,67%。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疗效满意、容易开展、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腋下小切口在肺部手术中应用 ,以达到减少创伤、减轻疼痛效果。方法 采用腋下弧行小切口进行肺大疱结扎修补术或肺叶切除术。结果 术后恢复快 ,疼痛轻 ,兼有美容效果。结论 腋下小切口可作为简单肺部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术前病人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的糟心护理与康复训练指导对病人的痊愈产生极大的影响,本就我院新开展的颈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另外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颈部紧缩、颈前区疼痛、切口粘连、颈部麻木、皮下结节、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6.98%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4.88%相比,明显更低,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相比,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子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62-216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就传统的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入路(对照组,n=50)与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观察组,n=50)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无切口感染,无旋肱血管损伤和腋神经损伤。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关节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化等引起脊柱平衡失调,小关节紊乱,压迫和刺激了颈脊髓、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颈椎动脉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颈型颈椎病以枕、颈、肩部酸、胀、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为特征;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部酸痛,向肩臂、前臂、手指放射或疼痛、麻木为特征,二者症状常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的腺叶组织,仍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以及过大的手术切口瘢痕是甲状腺外科工作中要经常面对的问题。笔者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小切口,不横断颈前肌肉,自峡部起向两侧游离切除腺体,通过63例手术观察,发现这种手术方法既可以保证手术切口小,又可以很好地避免甲状旁腺的切除和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构成对脊髓、神经根压迫而产生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胶原酶溶解术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1,2],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特点。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采用颈椎间盘盘内外胶原酶溶解术治疗1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5~63岁,平均52岁;主要临床症状:颈部及肩背部疼痛不适7例;上肢及手部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5例;行走无力、步态不稳伴躯干束带感3例。影像学表现:(1)颈…  相似文献   

20.
金正帅  王道新 《江苏医药》1998,24(6):410-411
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8例。前路手术41例,术后均骨融合。后路7例,术后椎管矢径容积增大。随访43例,症状体征改善39例,无改善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应明确手术指征,不同类型的突出症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强调彻底减压谨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