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提高听神经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9例听神经瘤的CT表现。结果9例听神经瘤中,单侧8例,双侧1例,单侧多见,位于桥小脑角区,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结论CT在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特征性表观。  相似文献   

2.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和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并对全切肿瘤的显微外科技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63例,对听神经瘤的供血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63例听神经瘤均有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术中发现面神经绝大多数位于肿瘤的前方(占84.1%),其中面神经位于听神经瘤前上方13例,正前方31例,前下方9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51例(81%),肿瘤全切53例(84.1%)。结论掌握听神经的显微解剖特征和手术技巧对全切除听神经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报道听神经瘤经枕下-乙状窦后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经验。提高大型听神经瘤的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39 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对影响肿瘤全切除的因素及手术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4例(占87.2%),次全切5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31例(79.5%),听神经解剖保留15例(38.5%),其功能保留率分别为56.4%、17.9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率和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的关键。术中诱发电位的应用可提高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面神经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74例听神经瘤,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肿瘤手术全切除72例,近全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67例,解剖未能保留7例,其中4例行颅内离断的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全切除听神经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于面神经解剖保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104例听神经瘤分级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分级与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根据10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所见,将肿瘤分为四级,选择不同的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全切除91例,次全切除13例。面神经保留率达93.27%,听力保存率达16.35%。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听神经瘤的大小、扩展方向及临床特征,可以将肿瘤分级,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有效地保护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辅以内镜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 16例大型听神经瘤,均施行患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同时辅以神经内镜配合。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者3例。面神经保留14例,短期并发症4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具有微创及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影像学分析,选出一个较为可靠且快速鉴别听神经与三叉神经鞘瘤的指标.方法 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和三叉神经鞘瘤病人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8例听神经鞘瘤除1例肿瘤体积巨大外,其余病例瘤体均未骑跨或未达到岩骨尖部;9例三叉神经鞘瘤除1例肿瘤较小外,其余均骑跨或半骑跨岩尖部(即跨中后颅凹).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听神经瘤71例,其中17例采用内窥镜辅助小骨窗(3.0cm×3.5cm)手术。结果肿瘤镜下全切除63例(88.7%),次全切除8例(11.3%)。面神经解剖保留54例(76.1%),功能保留37例(52.1%),有效听力保留2例(2.8%),无手术死亡。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能获得对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的良好显露,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治疗听神经瘤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12例,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结果:12例听神经瘤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全切10例,次全切2例,手术全切率(83.3%),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91.6% ),无手术死亡.结论:肿瘤大小与肿瘤全切率及面听神经保留率密切相关,熟练掌握内镜及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对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技巧、手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临床应用15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3例,耳蜗神经解剖学保留6例。术后短期并发症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安全的手术方法,对脑组织结构的创伤小,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有效保护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疗效、适应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用1.0T磁共振仪/CT扫描定位,Version2.1版剂量规划系统作治疗方案设计、剂量规划、采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93例。全部患者治疗经18~72个月(平均48.6个月)随访,其中80例做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随访。结果 影像学随访资料表明,肿瘤生长控制率达到92.5%;听力保存率96%,仅有2例出现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结论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具有疗效高,对颅神经损伤的危险性低,并可能保存听力等许多优点,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全切除已成为可能,但面神经损伤仍是听神经瘤尤其是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彻底切除肿瘤而完整保留面神经甚至耳蜗神经功能是听神经瘤手术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做于术治疗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疗效。方法分析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手术切除30例听神经瘤的资料,全部病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做外科技术。结果听神经瘤手术全切除29例(96.7%),次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3.3%),手术后1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21例(70%);耳蜗神经解剖保留25例83.3%),手术后2周有效听力保留2例(占术前存在有效听力患者的28.6%),有效听力丧失但可测听力保留15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的听神经显微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4.
大型听神经瘤是指肿瘤直径大于3 cm的听神经瘤,因其生长部位隐蔽,解剖结构复杂,常常累及脑干及其他颅神经,临床处理很棘手.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7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在全麻下经岩骨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7例患者恢复顺利,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提出根据岩骨入路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患者围术期的特点,于术前做好心理、胃肠道和环境等准备,术后除一般护理措施外.重点进行神经系统的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是源于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肿瘤位于桥小脑角附近。对于临床症状明显,随访中肿瘤逐渐增大,压迫周围脑组织的听神经瘤,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由于桥小脑角神经、血管丰富,如何完整切除肿瘤又避免对周围脑组织、神经、血管损伤是手术治疗的关键。随着对听神经瘤周围膜性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了解听神经瘤周围膜性结构的组成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利用其膜性结构在手术中的特点,通过一定技巧保护所有术中膜样组织,可能是既能尽量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又避免对肿瘤周围组织造成伤害导致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环节,利用听神经瘤膜性组织可能是切除听神经瘤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Su WD  Li XG  Liu R  Jian WC  Liu YG  Zhu SG  Du SR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3):205-207
目的 总结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22例患者术前均应用CT和MRI进行诊断,应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囊性听神经瘤。结果 22例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3例、Ⅴ级2例、Ⅵ级2例;次全切除4例,面神经功能Ⅱ级。结论 由于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差,应把它作为一种特殊亚型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正听神经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随着神经影像的进步,显微镜、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效果得到不断改善[1]。目前对于听神经瘤治疗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而是要同时更好地保留面神经和耳蜗神经功能。因此,手术医生为保留面神经和耳蜗神经,会常常纠结肿瘤切除程度,甚至提出了手术中要心中有"膜"的虚无理论。那么,听神经瘤到底有无包膜,其包膜结构到底是什么,在切除听神经瘤时如何处理包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由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施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听神经瘤63例。采用先囊内后包膜的分块切除方法,磨开内耳道,切除内耳道内肿瘤。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定位面神经。 结果 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l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前庭蜗神经保留29例。63例中获得随访58例,平均随访7.2年,复发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远期面神经效果:Ⅰ级23例,Ⅱ级29例,Ⅲ级5例,Ⅳ级l例。听力好转9例,同术前8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肿瘤和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方面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听神经瘤又称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1]。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6%~9%,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0%~90%。听神经瘤发病率约8~10/10万人,好发于30~50岁中年,无性别差异[2]。目前,听神经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涉及遗传、理化和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从血腥启蒙开始,已历经二百余年发展。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