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视网膜眼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表型与临床分型以及基因型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基因型的D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及其同源蛋白在视网膜上的表面爱功能,揭示DMD出现ERG异常的分子机理,方法 用11对引物对22例临床确诊的DMD/BMD患者作三步多重PCR进行基因缺失分析,并行ERG检查,结果 DMD/BMD患者ERG改变与临床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与DMD/BMD的基因型有关,基因中央区缺失型的ERG异常率明显高于基因非缺失型,结论 DMD/BMD的ERG改变与DMD基因突变位点有关,可能DP260转录启动子与视网膜电信号的传导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家系进行遗传分析,以提高对DMD/BMD的基因诊断水平及有效的遗传咨询。方法对40例DMD/BMD患者应用18对引物多重PCR技术进行Dystrophin基因缺失诊断,收集完整家系资料进行遗传分析以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及评估风险。结果40例DMD/BMD患者基因诊断有27例至少存在一个外显子片段缺失(67.5%),13例未检测到缺失(32.5%)。通过对家系的遗传分析判断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多重PCR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可对DMD/BM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对风险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判断致病基因携带者以进行有效的遗传咨询,进而控制遗传病。  相似文献   

3.
X连锁隐性遗传的DMD和BMD位于同一基因位点,1987年Koenig等分离到完整的长14kb的DMD cDNA后,许多实验室应用该探针在30~60%的DMD/BMD患者中检测到了DNA缺失,但至今没有人报道过缺失的大小或位置与临床分型间的关系。本文详细分析了日本DMD和BMD患者的DNA缺乏,发现日本人DMD和BMD患者的基因缺失有着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诊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ecketmuscular dystrophy,BMD)患者,应用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技术进行DMD基因检测,将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0例DMD基因缺失或重复患者中,DMD患者238例(85.0%),BMD患者35例(12.5%),中间型患者7例(2.5%).DMD或BMD符合阅读框原则的有252例,占92.31%(252/273),不符合阅读框的有21例,占7.69%(21/273).DMD基因为整码突变而患者表现为DMD的有12例(12/273,4.40%),移码突变而患者表现为BMD的有9例(9/273,3.30%).7例中间型患者均为移码突变.结论 阅读框假说可以解释大约90%DMD或BMD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部分移码突变患者表型为BMD可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未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就诊的50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7例SMA患者,运用MLPA技术对患者的DMD基因、SMN1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有基因缺失的DMD、SMA先症者的姐妹或母亲进行DMD、SMN1基因携带者筛查。结果 DMD:55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3例有外显子重复,其中20例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8例其姐妹或母亲为缺失携带者。SMA:7例患者中5例SMN1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和1例7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没有缺失,5例患儿的父母亲中4例为SMN1外显子7+8部分缺失携带者。结论 MLPA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性价比较高的DMD/BMD、SMA分子诊断新方法。MLPA的应用不依赖患者信息,可有效对DMD/BMD、SMA致病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出遗传缺陷携带者和提高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技术。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扩增DMD基因18个常见易缺失外显予片段,以此作为探针制备出简易DNA微阵列,对30例DMD/BMD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的基因进行检测分析。部分结果与PCR方法比较结果一致性。结果应用简易DNA微阵列检测出21例DMD/BM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外显予缺失,10例经PCR检测得到了完全验证。结论DNA微阵列技术检测缺失型DMD/BMD患者简便、准确、灵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的应用已有报道。有关连锁数据的最新资料表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是同等位基因缺陷病。所以,用于DMD诊断用的DNA探针同样适用于BMD。目前已获得了位于DMD基因内的DNA探针,应用这些探针找到的限制性片段多态与DMD突变无任何重组现象。在基因的特异性突变及其功能弄清以前,对于有生育DMD和BMD患儿风险的家庭,这些紧密连锁的RFLP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来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50例(120例DMD,30例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或是重复突变进行筛查,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15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组织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同时关注蛋白定位情况,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50例患者中92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9例有外显子重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证实了对照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定位在肌细胞膜上,且染色阳性,DMD患者肌膜完全无显色,BMD患者染色弱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见沿着肌细胞膜分布的间断的且呈斑片状分布的荧光带。结论 150例DMD/BMD患儿经MLPA技术分析,101例由缺失或是重复突变所致,也能推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DMD/BMD基本病理基础,因此运用此两种方法综合诊断有助于DMD和BMD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缺陷、蛋白疏水性改变和空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发病机制。方法:分析59例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以信息生物学方法分析dystrophin蛋白疏水性和三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50例移码突变均为DMD。累及第3疏水峰的5例整码突变4例为DMD,1例BMD。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的氨基端空间位置发生扭转,影响dystrophin与肌钙蛋白结合而致病。结论: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型轻重与缺失是否破坏阅读框、累及第3疏水峰以及蛋白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例以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ecker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回顾分析以肌痛为主要症状的BMD患者的 DMD基因变异,以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完善肌酶、肌电图等辅助检查,利用多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准确检出非缺失型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家系中女性携带者,为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利用dystrophin基因中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R-44,STR-45,STR-49,STR-50和5'-DysⅡ)的特异寡核苷酸引物进行PCR扩增,经聚丙烯酰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的多态性用连锁分析其家系中各成员的基因单体型。结果 连锁分析了8个家中26名女性亲属基因型,检出16名女性DMD/BMD携带者和10名非携带者。结论 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的联合连锁分析,可较准确而简便地检出DMD/BMD家系中的女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3.
DMD和BMD为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D/BMD基因内的基因组探针和cDNA探针的分析表明,二者为同一基因突变的不同临床表型,并在50%以上的患者都能检出该基因的部分缺失,说明分子缺失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DMD和BMD的分子缺失有所不同。本文主要综述了D/BMD基因的分子缺失类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在产前诊断、携带者检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40%)未检测到缺失;8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4例集中于5’端外显子。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泳多重PCR诊断杜氏/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多重PCR方法分析DMD基因缺失位点,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的诊断技术.方法将对缺失热区18对引物分成两套,用毛细管电泳分析7个DMD/BMD家系中的7名患者的二步多重PCR产物.结果毛细管电泳能快速、准确分离18对引物多重PCR产物,判断出DMD基因缺失位点.结论毛细管电泳定量PCR方法能高效、准确、快速诊断缺失型DMD患者,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MLPA联合FISH在DMD基因突变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别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针对外周血及羊水标本分析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DMD/BMD)患者DMD基因缺失/重复突变的类型。分析在DMD/BMD产前诊断中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基因诊断的3个DMD/BMD家系共5位先证者及其15位女性亲属采用MLPA进行DMD基因的分析,获得缺失/重复片段范围,再通过BAC克隆制备相应区段的直标型FISH探针,并用X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作为对照。分别采取MLPA和FISH技术对羊水标本进行检测,与分娩后取样的MLP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LPA与FISH技术检测效果在外周血中完全一致,但3例羊水标本中采用MLPA进行检测有1例无法满足分析要求,1例出现假阳性结果,另1例为真阴性结果,MLPA联合用FISH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MLPA和FISH检测DMD基因缺失/重复在外周血中都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但对于羊水标本MLPA联合FISH进行检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BMD)一类发病率较高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DMD基因庞大,突变机制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DMD基因及其所编码aystrophin蛋白的认识不断深入,探索更简便、准确、经济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成为目前对DMD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对DMD基因、突变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突变检测技术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查和确定 Duchenne/ 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 Duchenne/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 BMD)家系的女性成员中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者 ,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用 PCR方法对 dystrophin基因第 4 4、4 5、4 9和 5 0内含子以及 5′DMD 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STR)扩增 ,然后进行基因扫描、软件分析 ,对 4个 DMD/ BMD家系中 2 7个成员的这 5个微卫星 DNA位点的多态性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在 4个家系 17名女性成员中 (有 1例女性 DMD患者 ) ,系谱和 STR多态性分析结果均符合的 DMD基因肯定携带者有 6名 ;单纯根据 STR多态性连锁分析结果确诊为 DMD基因携带者的女性成员有 5名 ,确诊为正常女性成员有 5名。在这 5个 STR位点中 ,最具多态性的位点是 STR- 4 9,多态性最少的位点是 STR- 5 0。结论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结合基因扫描能快速、准确、客观地检出 Duchenne/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女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 首先采用多重PCR对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者检测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未查到缺失突变者和可能的携带者采用MLPA检测全部79个外显子是否有缺失或重复突变.对产前诊断病例,用PCR法检测缺失突变,用MLPA法检测重复突变.结果 多重PCR对22例患者的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检测.13例有缺失突变.未查到常见缺失突变的9例患者经MLPA检测DMD基因的全部79个外显子,3例为重复突变、1例为单个第18外显子缺失、其他5例未查到缺失和重复突变.16例携带者中,3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检出突变;13例为检测到突变的散发病例患儿的母亲,有8例检测到突变.产前诊断9个胎儿(其中双胎1例),2例胎儿有突变,引产后核实无误;7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现均已分娩.结论 多重PCR可检出92.86%的缺失突变并可用于缺失突变的产前诊断,因其简便、可靠、价廉可作为临床上DMD/BMD基因诊断的初选.MLPA可用于多重PCR未检测到缺失突变的患者及携带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 首先采用多重PCR对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者检测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未查到缺失突变者和可能的携带者采用MLPA检测全部79个外显子是否有缺失或重复突变.对产前诊断病例,用PCR法检测缺失突变,用MLPA法检测重复突变.结果 多重PCR对22例患者的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检测.13例有缺失突变.未查到常见缺失突变的9例患者经MLPA检测DMD基因的全部79个外显子,3例为重复突变、1例为单个第18外显子缺失、其他5例未查到缺失和重复突变.16例携带者中,3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检出突变;13例为检测到突变的散发病例患儿的母亲,有8例检测到突变.产前诊断9个胎儿(其中双胎1例),2例胎儿有突变,引产后核实无误;7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现均已分娩.结论 多重PCR可检出92.86%的缺失突变并可用于缺失突变的产前诊断,因其简便、可靠、价廉可作为临床上DMD/BMD基因诊断的初选.MLPA可用于多重PCR未检测到缺失突变的患者及携带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