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粉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粉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既可危害粮食作物及储藏物,造成经济损失;义能引起人畜疾病,如螨病、人体变应性疾病、人畜中毒等.因此,粉螨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粉螨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革螨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螨类为一庞大的节肢动物类群 ,广泛寄生于啮齿类、食虫类等宿主动物体表及巢穴 ,部分类群是重要医学昆虫 ,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流行性出血热、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等 ,是预防医学、医学昆虫学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我省对螨类的研究起步较晚 ,2 0世纪 80年代初结合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和监测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区系研究 ,迄今已知革螨 89种 ,隶属 11科 2 6属。为方便医学昆虫工作者查找资料 ,现将青海省革螨名录报道如下。1 厉螨科 L aelapidae Berlese,18921.1 厉螨属 L aelaps Koch,1836 :(1)金氏厉螨 L.chini Wang …  相似文献   

3.
了解云南省维两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的性比及年龄结构特征. 方法选择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为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革螨. 结果在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生态学调查中共捕获小型哺乳动物(小兽)1 560只,从其体表共收集到43种2 496只革螨.绝大部分的革螨雌性多于雄性.大部分革螨种类中没有发现幼虫,且除了柏氏禽剌螨,末成年个体的比例比成年个体的比例低(0.79%~5.55%).结论这种性比的不均衡可能与革螨的不同吸血习性及孤雌生殖有关.幼虫及未成年个体比例较低可能与幼虫及末成年个体在其宿主巢穴中不进食或者没有吸血习性有关.另一种可能是一些革螨种类可以不产卵(或幼虫)而直接产生若虫,这样就导致其幼虫很难找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省25县(市)现有的112种医学革螨的动物地理区划。方法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云南省25县(市)现有的112种医学革螨在5个动物地理小区的分布作定量分析,以存在或不存在作二元属性状态分布,用联合系数来表征两动物地理小区间医学革螨种群的相似程度;用距离系数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结果云南省25县(市)现有的112种医学革螨划分为5个动物地理小区,5个动物地理小区的划分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符。结论云南省医学革螨的分布显著地受到自然地理区位和特定的自然景观所制约。  相似文献   

5.
云南西部小兽革螨群落相似性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云南西部9种主要小兽体表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并对其进行数量分析。方法:模糊聚类分析。结果:黄胸鼠、褐家鼠及小家鼠体表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大,基本属于家鼠型革螨群落;卡氏小鼠、齐氏姬鼠及大绒鼠体表革螨群落为典型的野鼠型革螨群落;大足鼠、灰麝鼠句及大臭鼠句体表革螨群落界于两者之间,呈一过渡移行型。整个聚类过程显示出家鼠型革螨群落向野鼠型革螨群落逐级并类的趋势。结论:小兽宿主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革螨群落类型的影响突出,在生境选择相近的前提下,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革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海省12科29属102种医学革螨区系特点,并结合聚类结果初步探讨我省革螨区划分布。方法层次聚类法。结果青海省医学革螨聚为两大类群,在距离系数为0.502水平上黄土高原亚区(湟水河谷)、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环青海湖地区、黄南山地、果洛玉树高原)和羌塘高原亚区(青海羌塘高原)的医学革螨首先聚合为一大类群,在距离系数0.622的水平上西部荒漠亚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西祁连山地)和青海藏南亚区部分地区(青海中祁连山地、青海东祁连山地)的医学革螨聚为一个新类群。讨论青海省革螨种类以古北区种类为主,聚类结果体现了各分类单元与其地理环境相互讨渡和渗诱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夏陶乐地区荒漠沙蜥寄生革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动物、昆虫生态学调查方法。结果发现荒漠沙蜥寄生革螨2科3属4种,体表寄生革螨平均染螨率49.23%,平均螨指数1.08只,个体最高染螨10只;寄生部位及数量后肢〈背部〈肛门周围〈前肢或腹部〈头、颈部;洞道寄生革螨平均染螨率25.00%,平均螨指数0.47只。结论荒漠沙蜥寄生革螨4种,体表寄生革螨数量较多,分布部位广泛,洞道染螨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医学革螨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云南省医学革螨的区系分布及区系特点.方法 自1990年至2004年对云南省境内25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进行区系调查,调查当晚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次晨收集所捕获小兽,从小兽体表检查、采集所有革螨,用霍氏液(Hoyer's solution)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一一鉴定螨种.结果 共捕获10 803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4目9科29属53种,从各种小兽体表共采集医学革螨68 57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10科33属112种,东洋界种类占优势达112种,古北界43种.结论 云南医学革螨区系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互相交融,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多样.不同区系革螨的分布不均衡,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带是横断山中部小区的贡山和丽江地区,海拔在3 000~3 200m之间.  相似文献   

9.
黄胸鼠体表寄生革螨的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黄胸鼠体表寄生革螨的种多度分布,阐明革螨群落内物种数与个体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始资料来自对云南22个县(市)14年的零星调查。现场调查中所采集的革螨用霍氏液封制成玻片标本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至种。革螨种多度分布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结果 所采集到的18249份革螨标本鉴定为8科17属40种。毒厉螨、纳氏厉螨和柏氏禽刺螨占全部采集革螨的93.58%,其染螨率(7.46%~27.43%)和螨指数(0.3415~2.8324)较高,被确定为黄胸鼠的优势螨种。其中有19种革螨占全部采集革螨的6.25%,系一般种;另外18种革螨仅占0.17%,属于稀有种。在半对数直角坐标系中,黄胸鼠体表革螨种多度理论曲线拟合成功,曲线最高点(0对数区间)的11种革螨仅具有1个个体。从0对数区间到第9对数区间,革螨种类数显示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黄胸鼠体表革螨种多度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大多数革螨属于一般种和稀有种,而优势种仅为少数种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记录、分析青海省革螨和恙螨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预防控制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鼠疫疫源地内动物、昆虫区系分布与种群结构的调查工作,采集动物体外寄生螨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青海省自6种鼠疫染疫动物体表和巢穴中调查到寄生革螨和恙螨55种,隶属于10科22属,占全省已知革螨和恙螨总数的47.01%,34种为古北种,两界兼有种21种;青海藏南亚区分布最多,达50种,黄土高原亚区和西部荒漠亚区分别为23种和11种,羌塘高原亚区发现的最少,目前仅3种。结论截止目前,尚未证实青海省一种螨类能自然感染鼠疫,螨类在该鼠疫疫源地内的作用和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了解黄胸鼠体表革螨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寄生状况、种类组成、优势螨种及其空间分布和性比特征以及革螨群落结构特点。方法选择云南省境内25个县(市)作为调查点,分别在四种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用鼠笼加食饵诱捕黄胸鼠,用"全捕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革螨。革螨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指数(C′)描述。革螨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丛生指数(I)及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调查的25个县(市)中,共捕获到黄胸鼠3765只。3765只黄胸鼠体表采获到40种革螨,共计18251只,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都很高(如S高达31,H’高达220.59)。毒厉螨,柏氏禽刺螨和纳氏厉螨三种革螨数量在整个革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合计相对优势度Dr为93.58%,优势种地位突出,其余革螨相对优势度Dr只有6.43%。3种优势螨种在黄胸鼠体表的分布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均以雌成虫为主(25.66%~90.87%),幼虫比例最低(均小于1)。3种优势革螨的雌虫比例明显大于其相应的雄虫比例。结论黄胸鼠体表革螨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多样,毒厉螨,柏氏禽刺螨和纳氏厉螨3种优势螨种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雌性明显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12.
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革螨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西部独龙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1400~3500米区域进行了革螨区系调查,从487只小兽体表采获革螨156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2属31种,本文详细列出了31种革螨的科、属、种名及宿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带社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 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8月,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的12个野外调查点, 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 每天晨检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根据体型、大小、颜色, 以及体长、耳长和后足长等测量指标鉴定小兽。收集小兽体表寄生虫, 进行分类和鉴定。用染虫率和虫指数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 用统计分析中的非参数检验中的U检验分析雌雄小兽宿主间寄生虫数量(丰富度)差异, 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体表寄生虫物种数及其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的关系。 结果 捕获89只社鼠, 其中70只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9%。采集到体表寄生虫51种, 包括31种恙螨、13种革螨、4种蚤及3种吸虱。攸氏无前恙螨为优势恙螨种, 占恙螨总数的66.2%(710/1 072);土尔克厉螨为优势革螨种, 占革螨总数的38.5%(396/1 029);绒鼠怪蚤为优势蚤种, 占蚤总数的42.9%(9/21);太平洋甲胁虱为优势吸虱种, 占吸虱总数的80.1%(217/271)。U检验表明, 体表寄生虫、恙螨、吸虱、蚤类和革螨的数量和物种数在雌雄宿主体表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体表寄生虫、恙螨、吸虱、蚤类和革螨的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体重)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社鼠的体表寄生虫多样性高, 主要为恙螨、革螨、蚤和吸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