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老伞兵跳伞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跳伞训练时空降兵新、老兵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比较新老兵对跳伞应激的适应能力。方法:选择空降兵新兵40人(新兵组)、老兵30人(老兵组),一起进行跳伞训练,并完成10次跳伞任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跳伞前、后及休整10天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并同时记录心电图和血压变化。结果:跳伞后新、老兵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均明显升高,新兵组血压、心率升高。休整10天后老兵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回落至跳伞前水平,醛固酮浓度明显降低;新兵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回落,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仍高于跳伞前水平,且明显高于老兵组。结论:跳伞训练中新兵较老兵处于更强烈的应激状态,严重的跳伞应激可通过一定的跳伞训练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测定跳伞训练对空降兵新、老兵血浆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观察空降兵跳伞时的应激水平。 方法 空降兵新兵 4 0人、老兵 30人 ,每人均完成 10次跳伞。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跳伞前、后及休整 10d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结果 跳伞后新、老兵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均明显升高 (P <0 0 5或0 0 1) ;休整 10d后老兵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回落至跳伞前水平 ,醛固酮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新兵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明显回落 ,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仍高于跳伞前 (P <0 0 5 ) ,且明显高于老兵组 (P <0 0 1)。 结论 跳伞训练中新兵较老兵处于更强烈的应激状态 ;严重的跳伞应激可通过一定的跳伞训练而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内关穴对尾吊7 d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对抗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尾吊组、穴位刺激尾吊组和对照组,尾吊组和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均头低位-30°,尾吊7 d,穴位刺激尾吊组大鼠需进行每天30min的电针刺激内关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组均在7 d后测量血浆和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吊7 d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股动脉中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给予电针刺激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显著低于尾吊组(P0.05),而股动脉中3种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尾吊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穴可有效维持7 d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盐和冷应激对大鼠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高盐、冷应激和复合组,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左室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RT-PCR检测心肌AT1和AT2 mRNA表达,结果表明,高盐组和冷应激明显增加大鼠血压和心率,以复合组改变更加明显,复合组大鼠血压和心脏/体重指数高于其他3组(P<0.05),复合组大鼠血浆和左室心肌RASS系统显著激活(P<0.05),高盐组和复合组大鼠心肌AT1mRNA表达明显增加,高盐和冷应激对AT2mRNA表达无影响,提示高盐与冷应激对心血管具有协同作用,这可能与体内RAAS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2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11例健康者的血浆PRA、AngⅡ、Ald浓度,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UA、NSTEMI、STEMI三组PRA、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组间相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高血压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药理研究已从常规的生理、生化扩大到内分泌、细胞膜离子转运等新的领域.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及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啶对高血压病(E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浓度的影响,作者对24例EH患者分别用上述两药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病及生姜合剂抗运动病时血液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的变化,探讨运动病、抗运动病与内分泌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运动病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诱发运动病的旋转刺激大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此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及血清醛固酮的水平,并观察生姜合剂(灌胃1.8ml/200g体重,生药含量1g/ml)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旋转刺激组及生姜合剂组血浆肾素水平(ng*ml-1*h-1)分别为(7.26±3.59),(6.59±3.69),(10.8±4.76)(P>0.05);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g/ml)为(302.2±180.4),(303.7±200.7),(607.2±196.1)(P<0.05);血清醛固酮水平(pg/ml)为(546.4±277.3),(664.2±248.6),(1081.5±256.7)(P<0.05)。模拟运动病时大鼠血液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未见升高,生姜合剂能抗运动病,可提高大鼠血液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结论结合文献及本研究所以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运动病亦是一种应激反应,运动病的发生可能与异常运动刺激下机体应激不足有关,提高机体的应激水平可能有抗运动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氧对飞行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1名男性飞行员,平均年龄29.5岁,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基础试验值和在中度缺氧(低压舱上升至5000m,停留15min)和严重缺氧(6500m,停留5min)时的激发试验值,观察缺氧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肾素型受试者在缺氧时反馈调节能力比较稳定。在中度缺氧时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最强,重度缺氧时的反应则受抑制。提示就缺氧效应而言,飞行员以正常肾素型为好。应鼓励飞行员在飞行后参加体育活动,加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angiodonsin Ⅱ,A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系统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关的酶组成,在机体的血压、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该系统的影响,笔者在成都(海拔500 m)和拉萨(海拔3658 m)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某部同一男性新兵人群的AⅡ和ALD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原环境下止血带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原环境对止血带安全应用的影响,采用犬为动物实验模型,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探讨止血带下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流时间对肢体骨骼 影响,并与低海拔环境下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1)高原组和平原组缺血期间的组织学改变基本相惟;(2)高原组平原止血带缺血1小时组再灌流后的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3)缺血3-6小时,其高原组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显著重于平原组,并发生严重的肺损伤。因此,高原环境下,止血  相似文献   

12.
13.
本市对大武地区(海拔3800m)土生狗;平原地区(南京,海拔20m)实验动物兔、狗;平原动物进入西宁地区(海拔2260m)的翌日,动物进入大武地区的翌日和第7天;天峻地区(海拔3800m)藏系羊移居苏州地区(海拔10m)一月和移居平原1 1/2月后重返西宁第10天的肾ATPase活性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进行差异比较观察。结果提示:①平原和高原动物肾ATPase活性处于相似水平;②平原动物进入高原后肾ATPase活性处于被抑制状态,随海拔增高,渐趋严重;③平原动物进入大武第7天,肾ATPase活性得到部分恢复;④高原羊移居平原1月,肾ATPase活性与平原动物的水平相似;移居平原羊1 1/2月后重返西宁第10天,肾ATPase活性降低。本文对肾ATPase活性的降低和恢复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制动对兔膝关节韧带力学特性和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兔膝关节制动前后股骨—内侧副韧带—胫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测定,以及对外侧副韧带和韧带附着骨端的形态学观察,研究制动及制动后进行被动运。动对骨—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制动可导致股骨—内侧副韧带—胫骨复合装置的最大载荷、能量吸收明显下降。这种改变可能与韧带附着胫骨端破骨细胞增多,骨膜下骨吸收增加,导致韧带附着力减弱,以及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束减少有关。去制动后,由于韧带附着胫骨端的形态结构恢复较慢,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完全恢复需较长的时间。制动后的早期被动运动对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恢复及韧带组织结构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报道梭曼(GD)在蚯蚓背纵肌上的肌收缩效应可以通过生化膜处理方法或药理学受体阻断方法与乙酰胆碱(ACh)效应区别开。说明梭曼有一个胆碱能受体(ChR)以外的特殊作用部位,暂假定为“梭曼受体”。究竟蚯蚓背纵肌上这种与梭曼直接肌收缩效应无关的ChR具有什么样的药理学性质,是-烟碱(N)-ChR,还是毒蕈碱(M)-ChR,或者是N-M混合型ChR,这方面还无明确的文献报导。系统研究这种ChR的药理学性质对认识梭曼的作用机制很有意义。梭曼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遭受反坦克地雷袭击时坦克内人员的致伤情况,采用3枚反坦克破甲地雷置于坦克覆带下,坦克内布放绵羊,用电雷管引爆地雷,检查动物伤情。结果地雷被弹爆后,将车轮炸飞,履带炸断,坦克内12只绵羊有12耳出现轻度损伤,并伴有内脏轻度损伤。提示反坦克地雷袭击坦克后能造成动物听器官轻度损伤,强烈震动也可造成动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肿瘤G蛋白α亚基mRNA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G蛋白α亚基(Ga)mRNA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收集手术切除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TPC)及6例无功能甲状腺腺瘤(TFTA)组织,利用RT-PCR技术观察Gs和Gi α亚基的表达。结果发现,Gsa mRNA在TPC的表达较正常甲状腺(NT)履NFTA明显增加(P<0.05),NFTA Gs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与NT无显著性意义(P>0.05);Gia-3mRNA在NFTA的表达明显高于NT(P<0.05),两种甲状腺肿瘤组织中3种Gi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Gsa和Gia-3可能分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无功能甲状腺腺瘤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第一恒磨牙的建及建(期延长与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了解各年龄组龋均等情况,共调查2984人,其中6—8岁358人,9—12岁277人。结果:龋牙总数4663牙例,6—12岁组龋均最高(2.66),36—45岁组最低(0.87),年龄与龋均呈反关系;6—8岁组(牙合)接触率31.84%、龋发率61.93%,9—12岁组接触率62.20%、龋发率82.88%,表明建期的延长与龋病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结果提示,(牙合)的正常建立与适宜的食物结构成份对发育的生理刺激十分重要;建(牙合)后,牙体通过食物磨擦的自洁功能对龋病的预防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反坦克武器击中坦克时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在模拟实验条件下,坦克受到反我武器攻击后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用3种武器发射3种弹药攻击坦克,在远距离控制取样设备,取样后在实验室进行坦克舱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分析,结果取样成功,坦克被击中后,一氧化碳气体含量有明显的增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增高幅度不大,氧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对坦克舱室进行远距离现场控制气体采样是可行的;坦克的受反坦克武器打击后,除弹片和冲击波等致伤因素外,还会造成坦克内乘员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