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确诊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与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头痛、眼部症状、颅内血管杂音,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有效。结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海绵窦及其附近硬脑膜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静脉途径血管内栓塞治疗应为目前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5年9月已造瘘的尿毒症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瘘口处动静脉吻合情况、血流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中超声诊断3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动静脉内瘘栓塞2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7例,动静脉内瘘狭窄伴栓塞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2例(其中1例伴吻合口栓塞),1例患者先后出现栓塞、狭窄、头静脉瘤样扩张和假性动脉瘤。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造瘘血管状况的监测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药》2015,36(6):680-682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 其中Ⅱ级30例, Ⅲ级5例, 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 37例治愈, 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 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钟海  白茫茫  李健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92-194,197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在硬脑膜及其大脑镰、小脑幕等附属物发生异常动静脉交通的血管性病变,在其多种治疗方法中,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就其发病原因、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栓塞材料和经不同途径栓塞治疗等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动静脉直接交通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一类血管性疾病,颅内外供血动脉直接与颅内静脉窦沟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眼、球结膜充血、颅内杂音等.随着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逐渐成为这类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手段[1].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海绵窦DAVF患者2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硬脑膜动静脉痿(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内的一支或多支动静脉之间的异常直接短路分流,其间无异常血管团.发病率低,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10%~15%.我科2011年8月12日收治1例年轻的军人患者,诊断为复杂性颅内外动静脉瘘,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护理,因病情特殊少见.故将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常见的一种类型,指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发生短路,硬脑膜动脉或颅外动脉血液向海绵窦分流。本病病因多不明确,临床以眼部症状和颅内杂音为主。但其表现又不象颈动脉海绵窦瘘(CCF)那样典型.临床易误诊为眼部疾病。笔者总结了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资料。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计跃  裴本根  张健  张玉华  尹玮  夏雪  孙志翔  杨奎  孙克 《安徽医药》2018,39(10):1259-1261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可行性。方法 以淮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4例aSAH患者为观察组,发病后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以同期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椎穿刺治疗的26例aSAH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脑脊液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第3、5、7天观察组脑脊液R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17%、4.17%,均低于对照组的26.92%、26.92%(P<0.05);术后2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aSAH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 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崔世民  陈俊华 《天津医药》1998,26(8):463-465
目的:讨论8例脊髓血管畸形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证实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全部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坏。采用血管内直接栓塞法治疗,栓塞 Ivalon(栓塞粒)。结果:6例临床症状缓解,2例无明显改变。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篾管畸形的可靠方法,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的治疗策略、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行血管内治疗的24例PICA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PICA近端13例、过渡段1例、远端10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的21例、未破裂动脉瘤3例),单纯栓塞12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7例(闭塞材料使用弹簧圈3例、Onyx胶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24例PICA动脉瘤病人术中动脉瘤均栓塞顺利。23例病人无近期并发症,1例出血病人合并严重脑血管痉挛自动出院(临床预估死亡)。随访结果:19病人远期随访无复发;4例复发,其中2例二期行支架辅助栓塞,后期随访良好、未再复发;1例首次支架辅助栓塞病人再次行穿支架网孔弹簧圈单纯栓塞,后期随访良好、未再复发;1例首次单纯栓塞病人再次行弹簧圈栓塞,后期随访良好、未再复发。结论 血管内治疗PICA动脉瘤安全、可行,疗效可靠。根据动脉瘤血管解剖位置,对于破裂出血的PICA动脉瘤首次治疗倾向单纯栓塞或载瘤动脉闭塞术。首次单栓病例术后复发,可二期行支架辅助栓塞能取得满意效果。对于...  相似文献   

12.
王瑞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1):2443-2447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根据其具体的情况采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卸弹簧圈(E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3个动脉瘤均采用E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Remodling技术)。结果33个动脉瘤均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5例动脉瘤,90%以上栓塞4例,90%栓塞3例,术后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弹簧圈栓塞材料操作简单,预后好。对部分填塞之动脉瘤需进一步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14.
Dimethly sulphoxide lowers ICP after closed head traum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mmary Ten patients with closed head trauma and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ranging from 40–127 mm Hg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dimethyl sulphoxide (DMSO) every 6 h for 1–10 days. Four patients received DMSO and intermittent oxygen.All patients showed a reduction of ICP after 24 h and 7 had normal ICP after 6 days of treatment. Two patients died of their injuries.Neurological assessment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showed 2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6 patients with mild to no deficit. After a 3 month follow-up, 1 patient remained severely impaired and 7 patients showed mild to no deficit.It appears that intravenous DMSO can rapidly reduce elevated ICP in severe closed-head injury and that it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研究的2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阿司匹林(100~300)mg/d]、降脂(阿托伐他汀20 mg/d)及非丹参类中成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d静脉滴注。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超选择子宫动脉造影后,根据子宫肌瘤血供及染色情况,经导管注入栓塞剂聚乙烯醇或海藻酸钠颗粒,直至造影证实肌瘤染色消失。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症状在术后1~3个月缓解或消失,超声随访显示肌瘤大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术后早期肌瘤缩小较快,6个月后肌瘤缩小较缓慢。结论子宫肌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其长期的有效性仍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7.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4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经子宫动脉栓塞12例、髂内动脉栓塞2例;13例栓塞后出血停止,2例因止血不完全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2例随访3~10月患者均有规律的月经来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确切,具有止血快、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咯血病灶的多血供特点及多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44例,在DSA下进行多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血供特点、栓塞方法 和临床疗效.结果 44例病例栓塞1支血管9例,2支血管18例,3支血管14例,4支血管3例.43例患者术后出血即减少或停止.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1周内复发,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 大咯血病灶血供复杂,介入治疗中多血管造影及栓塞对反复或严重大咯血的定位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保守治疗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1 49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36例患者均采用综合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夹闭肾造瘘管、调整肾造瘘管的深度和位置、经造瘘管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提前取出双J管等。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尿情况,并记录治疗结果。结果 33例患者经综合保守治疗1~3 d后血尿消失,成功率达91.67%。3例综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均治愈出院。36例患者均痊愈,随访3~32个月,均再无血尿。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采取综合保守治疗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少数经综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评价介入治疗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8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病变侧子宫动脉给予甲氨喋呤同时进行栓塞的方法实施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全部患者均获得栓塞成功,平均手术用时为(42±7)min,术后患者阴道均停止出血,但存在血性恶露,行清宫术后子宫恢复正常,对清出组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为蜕化绒毛或胎盘组织。本组全部患者未见血常规与肝肾功能异常;全部8例患者的月经均恢复正常,无子宫切除病例。结论介入疗法对胎盘植入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该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以保留子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