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动作电位1相:动作电位的0相仅持续1~2ms的开放,在这暂短时间内,大量的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跨膜电压发生改变(除极),并使钠离子通道发生改构,使失活门关闭,跨膜电压的变化使钠通道处于关闭状态,但与4相不一样,4相时激活门也关闭,此时激活门正处于开放状态而失活门关闭。而钠通道真正开放时,先要使激活门关闭,使失活门开  相似文献   

2.
心脏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细胞K+ 通道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电压依赖性K+ 通道 (Kv通道 ) ,包括短暂外向K+ 通道 (Ito) ,超快 (Ikur)、快 (Ikr)K+ 通道 ,他们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极为重要。心肌细胞膜除极化使钠通道激活 ,钠离子在电和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快速进入细胞 ,从而构成动作电位 0相。几乎与此同时 ,Ito快速激活 (activation)后迅速失活 (inactivation) ,组成动作电位Ⅰ相和Ⅱ相 (坪相 )起始部 ,该通道电流大小决定了动作电位Ⅰ相的电位幅度 ,并能影响动作电位坪相的持续时间。此外 ,由于Ito也与部…  相似文献   

3.
在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中钠通道具有重要作用,它只限于细胞膜某些特定部位,由外侧3个M门和内侧1个H门组成,它的关闭与开放受这些闸门所控制。抗心律失常药物与钠通道脂蛋白结合,使结构改变,通道闸门变窄而妨碍钠离子通过细胞膜使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而在心肌细胞复极之后,药物又干扰钠通道从失活状态恢复,常用最大除极化速率作为钠通道恢复数目的指标即最大除极化速率越快,钠通道开放数量越多,反之亦然。世界各国广泛采用Vangham Williams的分类法。它以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对心肌细胞膜上不同离子通道的作用,可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成四类,因对不同离子通道的作用不同,使各类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影响各不相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钠通道阻滞剂或膜稳定剂。其阻断钠离子的跨膜内流,使开放的钠通道很快变为关闭状态,结束跨心肌细  相似文献   

5.
晚钠电流(34)     
<正>正常时,心肌细胞膜上钠通道激活开放时,引起快速的钠内流形成心肌细胞除极的峰钠电流,该通道激活1~3ms后很快失活,使钠通道关闭不再有钠离子经该通道流入细胞内,关闭一定时间后,通道又恢复为原来的静息状态,并应对下一次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普鲁卡因酰胺在抗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原则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在公认的VaughanWilliams分类法中,归类在Ⅰa类,即为钠通道阻滞剂,属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奎尼丁相似:(1)主要抑制跨细胞膜的Na+内流,使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时程延长及传导减慢;(2)使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系统的第4相自动除极斜率降低,自律性下降。普鲁卡因酰胺的药理作用基本上与奎尼丁相似,但有以下特点:(1)抑制心脏传导作用以房室结以下为主;(2)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而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差;(3)抗胆碱作用较轻;(4)无α肾上腺…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药理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抗心律失常作用进行分类颇为适用,但有很大局限性,因为某一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多种作用,Ⅰ类作用药物是抑制内向快速除极钠流从而延缓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的局部麻醉剂。再按抑制钠通道的强度,以及药物对于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及复极的作用,进一步分为 IA、IB 及 IC 亚类。Ⅲ类作用药物延长复极及不应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广泛,所以安全有效的治疗要求熟悉所给予的每种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并仔细评估病人的现状及病史。联合用药,例如 IA 类和 IB类合用,延缓传导的作用增强,延长不应期,而副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8.
昃峰  张海澄 《心电学杂志》2010,29(2):160-161,163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钠通道阻滞剂,应用后使钠峰流降低,动作电位除极速度减慢,兴奋性及传导性均减低,并延长复极后不应期。但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常是一把双刃剑。I类药物在降低钠峰流、抑制折返激动的同时,也为新折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钠通道阻滞剂既表现为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钙泄露     
早后除极与迟后除极是触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早后除极可以发生在动作电位的2相(2相早后除极)及3相(3相早后除极),其与晚钠电流的增加相关。而迟后除极发生在动作电位的4相(舒张期),与钙泄漏相关。近年来,对引发迟后除极的钙泄漏十分关注。[Ca2+的稳态]钙稳态对心肌细胞的电与机械功能都很重要。①心室舒张期:心肌细胞膜外与膜内的Ca2+浓度相差1万倍,当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升  相似文献   

10.
有机锗化物对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标本上,应用细胞内固定微电极枝术,观察到有机锗化物(简称 DCG)可明显升高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肌收缩力。给药15min 后使 APD_(50)和 APD_(90)分别从172±11ms 增加到186±14ms,从217±10ms 增至229±12ms。累积浓度给药发现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用高钾除极造成快钠通道失活情况下,用 DCG 可使 Vmax 降低而 Fc 减弱,APA 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 DCG 可使正常豚鼠乳头肌细胞兴奋收缩脱耦联,抑制慢反应电位及肌张力。因之,认为本药具有 Ca 拮抗剂的效应。使 APD 和 ERP 延长,这提示本药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和培养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方法 采用悬浮玻璃微电极法测定乳头肌的动作电位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测定心室肌细胞的钠电流.结果 SI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APA),且能同时缩短复极50%及90%水平的动作电位时程(APD50、APD90);SI 0.1μg/ml和1.0μg/m1对心室肌细胞钠电流抑制率是14.39%和23.48%.结论 SI对心肌有负性肌力作用,可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除极参数降低,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对钠电流的抑制是其负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当心肌细胞膜受到电刺激或传导来的兴奋并达到除极阈值时,则发生0相除极,此时,细胞外的Na~+顺浓度差(外高内低)和电压梯度(-90mV的外正内负)而快速内流(-2ms)进入细胞膜内形成+30mV的超射,随后快Na~+通道关闭,同时K~+通道短暂性开放并形成K~+外  相似文献   

13.
电生理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心肌的兴奋性决定于各种离子跨膜运转活动(离子流通道)。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由通过细胞膜的一系列离子(钠、氯、钙、钾)扩散或离子流所产生。例如:快速除极期(O 相),是由于钠离子快速内流所引起,心肌缓慢复极期(2相)是由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慢通道缓慢而持久的内流而引起。在心肌传导组织的电生理活动中,钙流也起着重要用作:钙离子浓度增高时,心肌自律性及传导性增强;浓度降低时则传导减慢,自律性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此外,钙离子还影响心肌的收缩作用。实验证明,当细胞内钙浓度达到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原因,其发生机制与心室肌细胞离子电流紊乱有密切关系。近期研究发现,神经元型钠通道也表达于心脏,是介导晚钠电流的重要通道,可通过以下机制触发室性心律失常:(1)神经元型钠通道活性异常增高引起内向电流增大,破坏动作电位平台期电位平衡,直接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发生早后除极。(2)神经元型钠通道与钙调控蛋白在T管微域内共定位,其介导的Na+内流通过增强钙调控蛋白功能引起舒张期Ca2+释放,发生迟后除极。(3)晚钠电流具有速率依赖性和分布异质性,可增大复极离散,构成功能性折返的发生基质。现就神经元型钠通道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体心脏的钠通道承担动作电位快除极及上抬,有可能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一个分子靶标。其中有几种有治疗心房颤动之效。曾有报道,人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的突变者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mgada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等)、进行性心脏传导异常、较复杂的表型重叠等的易患率高。虽然曾有报告反映,有几种变异见于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离子通道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因有亲水性孔道,故可使带电荷的离子进行跨膜转运,进而产生和传导电信号。目前,心肌细胞膜上已发现Na~+、Ca~+2、K~+和Cl-4种离子通道,以Na~+通道的密度最大,在每个心肌细胞膜上的数量高达100万个,而Ca~+2通道仅2万个。心肌细胞膜Na~+通道的结构和特性与神经细胞或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明显不同。Na~+通道有除极心肌细胞,传导动作电位的作用,在整个动作电位时程中,Na~+通道有着三种不同状态,并循环转换。静息关闭(左图A):Na~+通道此时处于不活动的关闭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哇巴因(Ouabain)对心肌动作电位及钙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状肌和家兔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的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 1μmol·L-1哇巴因缩短乳头状肌动作电位时程,减小动作电位幅度、0相最大除极速率,使静息电位轻度正移;10 μmol·L-1哇巴因使乳头状肌搏动节律不规则,100μmol·L-1哇巴因使乳头状肌颤动;1 μmol·L-1哇巴因能使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下降,4相除极速率及最大除极化速率增加,10μmol·L-1哇巴因可使窦房结标本出现不规则节律,100μmol·L-1哇巴因使窦房结标本颤动.且在这两种标本上,哇巴因引起节律不齐的浓度相互吻合.1、10μmol·L-1哇巴因可增加电压依赖性的L型钙通道电流,100 μmol·L-1哇巴因抑制钙电流.结论除了抑制Na+-K+-ATPase外,哇巴因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相顺序就钠通道电流、钾通道电流和钙通道电流对心房纤颤引起心房重构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有关醋丁洛尔(Acebutolol)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的重要作用。体外实验发现,醋丁洛尔是一种典型的β阻滞剂:可抑制4相除极,高浓度时可能对动作电位或快通道依赖纤维的除极速度有一定作用,可延长后者的有效不应期。然而多数病人一般接受200~600mg 每日2次,能否达到这样高的血浆效应尚有疑问。醋丁洛尔可抑制窦房结功能,但对心房有效不应期影响很小。事实表明,对于转复心房纤颤、心房扑动为窦性心律或对维持窦  相似文献   

20.
心肌老化有关心肌收缩和松弛等的亚细胞水平机理,现已完全清楚。在动作电位0相,钠经快通道流入细胞;在动作电位2相,钙经慢通道流入细胞,使其浓度梯度减小。细胞溶质内钙增加,促使细胞内贮存的钙从肌浆网释出。这种源自肌浆网的“钙触发性钙释放”(Calcium-triggered calcium release),使肌丝的调节蛋白(Troponin-tropomyosin)得以有更多的钙可供利用。结合于肌钙蛋白(Troponin)的钙,可使收缩蛋白肌纤蛋白和肌球蛋白(Actin和Myosin)的活性结合部位脱离空间抑制作用。收缩蛋白在肌球蛋白ATP酶(Myosin ATPase)的作用下,形成能量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