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并结合文献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讨论,意在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随机对我院10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CT扫描,并对取得的CT诊断资料及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结果:10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主要表现为轻度13例,中度71例,重度22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CT诊断,能够直观的反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并对其分类,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治疗的7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结果 治愈45例,好转16例,转院11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以足月正常体重儿为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及早治疗和采用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彭雪梅  郑碧玲 《海南医学》2009,20(5):117-118
目的 探讨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频率增快或减慢、节律不整、甚至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排除了肺部严重的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头颅CT已明确诊断,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22例患儿治愈,3例死亡。结论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探讨CT在进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为脑梗死和脑水肿。其CT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r=0.798 6,P〈0.01),患儿的窒息程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701,P〈0.01)。同时CT能显示治疗过程中的病变改善情况,有2例死亡患者。结论:CT诊断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头颅CT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说明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有重要性。方法: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前后分别作头颅CT。结果: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前后CT改变明显。结论:头颅CT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分度、指导治疗、预后判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韦东明  韦桂兰 《中外医疗》2013,32(11):180+182-180,18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高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90例高危儿新生的头颅,检出缺氧缺血性脑病283例,分析28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历资料。结果 1390例高危新生儿中检出颅内病变642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8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20.6%(283/1390),轻度152例、中度88例、重度43例,大脑中动脉RI测值减低39例,大脑中动脉RI测值增高67例,大脑中动脉流速减慢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占颅内病变的44.1%(283/642)。结论新生儿囟门未闭,以囟门做透声窗进行超声检查,能检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检查无创、简单、费用低、可重复,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诊断、程度判断、治疗处置和预后康复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6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水肿43例,颅内出血2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18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15例.结论 MRI能客观的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民侠 《右江医学》2003,31(4):354-35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情况 ,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作比较分析。结果 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中、重度病人无CT轻度改变 ,而临床轻度病人CT呈中度表现较多。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时作头颅CT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尽量减少存活者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8例、好转2例、转院1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足月正常体重儿为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临床诊断主要依床表现及早治疗和采用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8例、好转2例、转院1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足月正常体重儿为主,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氧缺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临床诊断主要依床表现及早治疗和采用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余林泉 《广州医药》1999,30(2):21-22
新生儿缺氧窒息所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早期多样性,早期临床诊断与CT分度并不平行,而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转归与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观察了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酶增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扶沟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临床分度分为轻、中、重3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心肌酶增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测定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其中肌酸激酶(CK)值升高程度尤为明显(P<0.05);治疗后心肌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肌酶增高对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中CK值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评估及指导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分析,并分别在患儿出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采用彩超及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颅内终末动脉对照检测,记录所得数据。结果:彩超诊断下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轻度23例,中度57例,重度12例。采取有效治疗中,患儿均戍功治疗,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彩超在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郭孝红 《中外医疗》2009,28(17):71-71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3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患儿临床诊断分析。结果头颅CT扫描是诊断的重要手段。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危害极大的常见病,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高,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神经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笔对4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和头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86例经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按低密度病变的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结论 CT能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并发症 ,动态观察疾病发展过程和准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徐家丽  孙琦 《安徽医学》2004,25(4):282-28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5 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胎儿出生前和出生时窒息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视预防宫内窒息、早期诊断和早期正确治疗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苗晓华  梁慧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5021-5022
目的:掌握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因素,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以我院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除13例放弃治疗外,余63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2例药物治疗后加做高压氧。随访中有8例有程度不同的运动和智力障碍,3例死亡,其余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三维持、三对症治疗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我们应用大剂量苯巴比妥与纳络酮合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4 8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 8例 ,均符合 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  相似文献   

20.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及预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临床,依据CT表现,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分度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结合临床,跟踪随访.结果 CT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其影像学分度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性作用.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其影像学表现足临床必要的诊断证据,同时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