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38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74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检测血清其hs—CRP含量。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并参考比较不同hs—CRP水平各组患病数。结果:冠心病各亚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SA组;AMI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显著高于UA组与SA组,均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血清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CD40L高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包括8例PTCA)、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P<0.01),SA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2)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P<0.01),而SA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3)AMI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MI发病后24h sCD40L有一峰值;(4)PTCA后血清sCD40L明显高于PTCA前(P<0.01),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无显著性差异(P>0.05);(5)血清sCD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复杂狭窄数相关(γ=0.54,P<0.01)。提示血清可溶性CD40L同在ACS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9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TC、TG与LDL-C均高于健康人群( P<0.05),HDL-C低于健康人群( 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SAP组、UAP组与AMI组Hs-CRP逐渐升高,三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12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正常对照组(Control)32例,比较各组间TLR4、TNF—α、hs—CRP表达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TNF—α,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Control组、SAP组、UAP组与AMI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和血清TNF—α、hs—CRP水平依次增高;AMI组和UAP组TLR4表达及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Control组(P〈0.05);而AMI组与UAP组之间、SAP组与对照组之间TLR4表达和TNF—α、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TLR4与TNF—α和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TLR4表达上调,促进炎症前体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从而提示TLR4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TLR4表达与TNF-α和hs—CRP水平,可作为易损斑块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 (CHD)病情程度及冠脉病变程度与C 反应蛋白 (CRP)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关系。方法 测定 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CHD患者的CRP、LDL水平 ,并与 4 0例正常者相比较 ,分析CRP及LDL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浆CRP、LDL水平显示 :CH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CRP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SA) ,AMI及UA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冠脉多支病变组CRP及LDL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 ,CRP浓度与LDL浓度呈正相关 (r=0 36 ,p <0 0 5 )。结论 CRP在临床评价CHD病情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RP与LDL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及室间隔厚度(IVST)测量值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行冠脉造影的161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非高血压组63例。均测量血清CRP、UA、空腹血糖(FBG)、肝肾功能。结果:高血压组血清CRP和IVST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高血压患者CRP和IVST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高血压患者CRP、UA和IVST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CRP和IVST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
潘高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88-108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5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8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中检测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也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监测其病情、评价疗效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前列地尔对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血清总胆红素(S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胱抑素C(Cys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60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组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退黄、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前列地尔10μg,连用2周。检测各组患者血浆ALT、Alb、STB、CysC及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浆ALT、Alb、STB、CysC及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ALT、STB、CysC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ALT、STB、CysC及CRP水平,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有保护作用能降低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09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另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1)血清hs-CRP变化:SAP组为(1.55±1.05)mg/L,UAP组为(3.81±3.23)mg/L,AMI组为(9.97±4.32)mg/L,对照组浓度为(0.85±0.91)mg/L。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MI组与对照组、SAP及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MDA变化:SAP组为(9.55±2.12)μM,UAP组为(13.34±3.14)μM,AMI组为(15.54±4.57)μM,对照组为(7.12±4.82)μM;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s-CRP和MDA从SAP组到UAP组及AMI组逐渐升高,提示两者与斑块稳定性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重构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影响其水平的临床指标。方法:所有研究对象114例包括EH组81例和健康对照组33例。EH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患者分为增高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血钾(K^+)水平。结果: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之间差异显著(P〈0.05);LVMI增高组与LVMI正常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显著(P〈0.05),前者显著增高,且随着LVMI的增加,C反应蛋白呈上升趋势。C反应蛋白与TG、CR、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P〈0.05)。结论:(1)血清CRP浓度与EH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2)CRP是EH患者合并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在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入选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20例,并设立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1例,单支病变组16例,多支病变组21例,比较不同组间IMT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厚(P〈0.01),且在冠心病不同严重程度组中颈动脉IMT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间IMT进行比较,结果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中血浆FIB、hs—CRP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3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FIB、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组相比较,血管病变支数越多,FIB、hs—CRP、LDL—C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FIB、hs—CRP能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辉  张红霞  张磊 《人民军医》2011,(2):120-121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化亚氮(NO)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率(FMD)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郭武辉  张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41-124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差异显著(P〈0.01),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且可以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A1,B(apoA1,B)水平及apoB/apoA1比值与急性冠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的11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设为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apoA1、apoB,计算apoB/apoA1比值,比较各组各项测定指标及apoB/apoA1的水平变化,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UA组与AMI组apoA1分别为(1.10±0.12)mmol/L,(1.07±0.14)mmol/L,与对照组(1.19±0.17)mmol/L相比显著偏低(P均〈0.01);UA组与AMI组apoB分别为(1.00±0.14)mmol/L,(1.10±0.13)mmol/L,与对照组(0.92±0.14)mmol/L相比显著偏高(P〈0.05,P〈0.01);UA组与AMI组的apoB/apoA1分别为0.91±0.19,0.97±0.18,与对照组(0.79±0.18)相比显著偏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oB/apoA1(OR=4.462,95%CI2.153~9.255,P〈0.001)及apoB(OR=2.764,95%CI1.174~6.511,P〈0.001)与ACS显著相关。结论 apoB与apoB/apoA1均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B/apoA1是ACS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胺酸(Hcy)、血尿酸(SUA)、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性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其中:①单纯糖尿病组( SDM组)105例;②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85例;③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70例,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组。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010型检测CysC、FFA、Hcy、SUA、β2-MG和CRP含量。结果①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sC、FFA、Hcy、UA、β2-MG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明显显著变化(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组相互比较:对照组、SDM组、EDN组和CDN组的CysC、FFA、Hcy、SUA、β2-MG和CRP水平呈趋势性升高,差异有明显显著变化(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CysC、FFA、Hcy、SUA、β2-MG和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若将这六种指标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预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应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AMI3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UA)23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年健康自愿者36例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OPP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黄嘌岭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水平。结果:老年AMI组和UA组的AOPP、MDA、SOD和ox-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AMI组AOPP和ox-LDL水平均高于UA组(P〈0.05),而MDA、SOD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亚组与多支病变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AMI发生时具有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炎症和机体免疫反应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 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取 10 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包括心肌梗死 (AMI) 3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 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42例 ,并测定其血清CRP ,IgG ,IgA ,IgM ,C3,C4 等指标。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CRP ,IgG ,IgA ,C3,C4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P <0 .0 0 5 ;P <0 .0 5 ;) ;SAP组的IgA水平高于对照组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AMI组 ,UAP组和SAP组的IgM水平和SAP组的CRP ,IgG ,C3,C4 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CRP ,IgG ,IgA ,C3,C4 水平的增高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