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医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已有2000余年,随着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开展及深入,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也逐渐被认识。气道炎症的形成过程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反复发作的  相似文献   

2.
周成华  张洪泉 《药学进展》2003,27(4):209-212
综述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作用及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β2-受体激动剂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支气管扩张药应用于哮喘治疗,近年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β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3]。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脂类炎症介质拮抗剂和抑制剂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方法:分别评价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白三烯抑制剂及拮抗剂、血栓素A2拮抗剂及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在改善哮喘炎症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脂类炎症介质拮抗剂及抑制剂在预防和治疗哮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脂类炎症介质拮抗剂及抑制剂的研究是改善哮喘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袁凯  凌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1277-1278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多种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化学的不断进展,许多与气道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受到重视[1]。本研究分析了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IL)-4、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为止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纤维状Aβ多肽和神经纤维缠结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外,阿尔茨海默病的炎症机制也已得到验证。本文将就哪种类型的细胞参与该炎症,同时就AD发病过程中释放哪些前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进行综述。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是否有一些已知的病理因素能够诱导维持神经炎症。现在神经炎症已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一个重要反应。现在更多的证据揭示神经炎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具有反馈性刺激作用,如AD多肽的产生,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自我维持的循环。由此可见,前炎症和抗炎机制可能也会促进AD的维持。因此,抗炎治疗策略可能是将来AD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头颈部肿瘤放疗后严重的并发症,损害了放疗后患者的长期健康,增加了这些患者的死亡率。颅脑放疗能引起大脑的长期和慢性炎症反应,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的产生等都可以促进神经炎症反应,造成神经元损伤,加重RBI。目前RBI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明确其炎症作用途径,不但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还将揭示有效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对RBI发病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炎症反应已被确定,且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一系列不同种类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的疗效也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被验证,但缺乏有效的临床证据。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独立进行的,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就相关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等在RBI中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RBI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为未来临床防治放射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参与的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PMN)、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研究发现,哮喘急性期PMN处于活化状态,能释放多种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常在秋冬季节或冬春之交,哮喘发作进入高潮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1 消除炎症的药物 已经比较确切地认识到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些炎症细胞释放许多炎性介质,反过来加重气道炎症,使粘膜水肿,粘液腺体增生,分泌亢进,平滑肌肥厚痉挛,致使气道狭窄,呼吸困难,因此,消除炎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的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上皮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哮喘治疗靶标,本文综述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喘可治注射液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及病原体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逐渐演变为一种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尽管目前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推荐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由于引起哮喘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的细胞及炎症介质也多种多样.糖皮质激素不可能阻断炎症的所有环节。喘可治注射液是国家二类新药,主要由巴戟天、淫羊藿等组成.具有温阳补肾、止咳平喘的作用,在治疗哮喘上取得较好疗效。下面就其治疗哮喘的药理作用机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2.
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彬  彭向东 《中南药学》2005,3(5):315-3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应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了变态反应、炎症、气道痉挛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3.
综述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作用及对血管通透 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β2-受体激动剂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支气管扩张药应用于哮喘治疗,近年来的实验及 临床研究证明β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表现为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其发病过程,其中嗜酸细胞(EOS)发挥了主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着复杂的生物调节作用。为了解TGF-β1在外周血中的作用,2003年10~12月我们测定了50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和正常对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者为过敏体质,其病理生理特点为气道慢性炎症,故任何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及加重气道炎症的药物都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 哮喘患者在应用以往没有使用过的药物时,都应密切观察。谨慎使用。一旦哮喘发作或加重,要明确是否跟所用的药物有关。并及时停药,防止再次使用而诱发哮喘再次发作。哮喘发作时要及时就诊。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洁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0):956-956
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中。虽然哮喘发作是突发性的,但是气管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患,需要每天用药,特别是缓解期病人的管理和防治尤其重要。我院门诊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哮喘患者287例,并对其实施长期管理,深入贯彻“哮喘全球防治战略”,使哮喘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有了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具体管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龙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81-278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IgE增高与哮喘的发病有关,亦与哮喘的严重程度相关,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哮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IgE的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失衡则是导致哮喘患者体内IgE增高的关键.下面就白细胞介素-9(IL-9)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两种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气道内慢性炎症性疾病,被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转录调节,产生慢性气道炎、气道高反应及气道重塑。核因子-κB(NF-κB)对炎症级联反应的上游具有调控作用,其过度激活会引起哮喘。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抑制NF-κB通路的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沙棘黄酮可通过NF-κB通路对哮喘产生抑制作用。中国沙棘分布面积大、分布种类多,其合理开发对哮喘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许多方面,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方法参阅国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26篇,从炎症及神经体液机制、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机制、主要的离子通道等方面阐述了哮喘的发病机制。结果哮喘的发生发展涉及支气管炎症、机体的免疫反应、神经体液信号分子、平滑肌细胞膜及浆膜钙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等。结论对哮喘发病机制的阐明将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抗哮喘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儿哮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凤 《河北医药》2004,26(4):356-357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梗阻性呼吸道疾病,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总结出一些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