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睡眠障碍、躯体、四肢及头面病变及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2.
白恩平  白中山 《河北中医》2011,33(7):1076-1077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导致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体内水湿运行障碍、潴留、泛溢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全身水肿等临床表现为特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水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患者中老年男性,以全身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1年多,加重1周为主诉.专科查体:颜面部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双侧眼睑不能开合,肩背部及四肢散在绿豆至巴掌大小结节、红斑,伴有抓痕、浸润及色素沉着.结合临床皮损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报告诊断明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随访1年内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从阴阳跷脉谈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跷脉同属奇经之脉,二者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阴阳相调则夜寐有度。然阴跷阳跷二者,失其调和,则眼睑开合无度,睡眠失常,出现不寐多寐症。本文从阴阳跷脉的循行起止、病变上探讨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相似文献   

5.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 ,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 ,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 ,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玲香  唐勇 《中国针灸》1999,19(12):737-738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水肿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证.特发性水肿因无明确病因,西医多采用利尿剂对症处理,但疗效短暂且易引起不良反应.陈永厚主任医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作者单位: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台北分院  相似文献   

8.
申智荣  赵旭斌 《光明中医》2008,23(7):930-931
阴阳跷脉循行所经之穴均非本经独有之穴,且二脉均属奇经之一,都起于跟中而连于目,可调节全身经络气血、司眼睑开合、主关节运动等。临床可用于治疗诸目疾、肢体关节病、睡眠障碍、生殖前阴疾病等诸多病变。  相似文献   

9.
马某,男性,52岁,2009年6月5日初诊,右眼睑肿胀痛半月入院.患者主诉2009年5月出现头胀痛不适,外院行CT检查示:右鼻腔占位,予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术后半月突然出现右侧眼睑重度红肿,上下眼睑皮肤多处溃烂,行手术局部清疮治疗,予阿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炎治疗十余日效差.局部仍重度红肿疼痛,伴头痛头胀,眼睑开合困难,血性及黄色分泌物多(培养无菌生长),影响睡眠,烦躁不安,寒战,口干,便干数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3)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此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中医治以发汗、利小便,以宣肺、健脾、温肾治本,水势壅盛则可酌情暂行攻逐,总以祛邪为主。黄文政教授治疗水肿时把握整体,从病机入手,通过分析其临床医案,总结黄教授治疗水肿的用药组方规律及经验,以期更好的传承,为中医治疗水肿提高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阶平系我市已故名老中医,其临床经验颇丰。笔者今将先师昔年关于肾病常见症状的治疗经验追述于后。水肿董师认为,水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且肺主宣降,能通调水道,使水液下输膀胱。脾主运化转输,使水湿敷布。肾主开合,能蒸化水液并助膀胱气化,使小便通利。若外邪内侵或正气虚损,则肺之宣化、脾之运化、肾之温化功能障碍,水液潴留泛滥而为肿,临床分三型辨证施治。1.风邪伤肺型:初起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水肿,腰及四肢酸痛,咽喉痛,胸闷咳嗽,小便短少。多兼发热恶寒,无汗…  相似文献   

12.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体内水湿运行障碍,致使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许多疾病均可引起水肿,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均属本病范畴。本人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对阳水、阴水等证型分别作了概述,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从饮食、用药、病情观察、症状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患者唐某,女,47岁,因"反复颜面红肿、多关节疼痛、四肢乏力1年余"于2006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红肿,面部淡红色红斑,在当地县医院就诊,曾考虑为"肾炎"、"红斑狼疮"等病,以激素及中药治疗后眼睑浮肿可缓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阎润茗主任医师针刺手法溯源、提插捻转开合补泻手法、擅长取背俞、四肢交叉取穴以及临床医案解析等研究,阐述了阎润茗针刺补泻手法和取穴的特点,强调了取穴和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雪梅  张博 《北京中医》2008,(9):707-707
患者,女,44岁,农民,2000年8月31日主因“反复四肢无力11年,加重2周”入院。1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睑无力,约半年后出现四肢无力,并逐渐加重,到北京某医院就诊,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经口服新斯的明等药物后,病情好转,眼睑及四肢无力症状基本消失,随即停药。约5年前病情反复,同法治疗后病情好转。半月前再次觉得眼睑及四肢无力,活动困难,咀嚼无力,进食减少,静点能量合剂、口服溴化吡啶斯的明(180mg,1日3次)后症状无缓解反加重,为求中医中药治疗而来院。  相似文献   

16.
水肿的食疗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腰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时还可伴有胸水、腹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从而导致肺失肃降,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发为本病。古人云“医食同源”故除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外,还需佐以食疗和药膳。以达到邪去正复,利水消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某,男,51岁,干部。主诉:双眼睑不自主抽动,伴有口唇不自主动4月余。以往有失眠病史,睡前需口服舒乐安定1片,近4个月逐渐出现双眼睑抽动、不自主瞬目、噘嘴等动作。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注意力集中、吃饭时症状减轻,睡眠时症状消失。头部CT、心电图及生化全项均未见异常。查体:神清语利、对答自如,查体合作,颅神经正常,双眼睑及口唇不自主动,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他检查无异常。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Meige综合征。治法:取百会、神庭、安眠(位于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处,直刺20~30mm)、太阳、  相似文献   

18.
曹洪欣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洪欣教授在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和经验介绍如下。 1 对重症肌无力病机的认识 曹老师认为重症肌无力出现眼睑下垂、全身肌肉无力、复视(视歧)、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抬头困难等症状,主要病机是脾虚气陷。因为眼睑在眼科五轮部位中定为“肉轮”,属脾胃,司眼之开合,脾虚气陷致下垂不举。《目经大成》称之为“睑废”。脾主肌肉、四肢,脾气虚弱则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正如《灵枢·本神》所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重症肌无力的特点是病在肌肉,症在无力,与脾的生理、病理范围相吻合。同时由于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藏精,瞳神为  相似文献   

19.
黄琼 《四川中医》2009,27(2):117-118
申脉、照海系临床常用穴,因其分别与阳跷脉、阴跷脉相通,故二者常配伍治疗肢节运动失常与眼睑开合失常病症;又因二者位置接近,位于内外踩下方,故二者配伍可用于治疗踝部、足跟部病症。  相似文献   

20.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失眠、发作性睡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