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病源流犀烛》云:"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聚在一处,……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凡外伤后经脉受损,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所伤局部可见张力性水泡.治疗之法颇多,总以活血行气为主,笔者认为若兼以发散,临证时在活血行气药的基础上加上发散之品.如桂枝、  相似文献   

2.
“气”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气”是辨证施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前人有“跌打损伤之证,当从血论”之说,但历代医家亦非常重视理气。家父谢少连屡有“治伤不理气,非治伤上工”之训,笔者亦有所体会,今不避拙劣,提出商讨。凡损必伤气机疗伤须知治气“跌打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忽然内挫,必气势之震,震则激,激则壅,壅则气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聚在一处,……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  相似文献   

3.
电磁辐射损伤火热病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波乃六气之属,为火热之气,常则养人;电磁辐射乃六淫之属,为火热之邪,过则为灾。电磁辐射之火热外邪致病,先伤皮毛后伤气,先伤卫气后伤脏气,先伤肺心之气后伤脾肾之气,并提出了治疗电磁辐射损伤从气论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释憾     
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则激,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  相似文献   

5.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最易闭塞腠理,妨碍气机,困阻脾运,使津液输布无权,湿郁而化热,则伤津耗液,化燥而渴,病程缠绵多变.加之糖尿病患者气阴不足,气之推动无力而致气血瘀滞,络脉失养,不通则痛,所以,湿热壅盛,气血瘀滞是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6.
《难经》云:“气主响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无论气病或血病,两者均可互相影响,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阻。临床治疗中,只要调理气机,疏通气血,诸证皆可减轻或消失。故理气活血法,在外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举常见病证七种的治疗体会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最易闭塞媵理,妨碍气机,困阻脾运,使津液输布无权,湿郁而化热,则伤津耗液,化燥而渴,病程缠绵多变。加之糖尿病患者气阴不足,气之推动无力而致气血瘀滞,络脉失养,不通则痛,所以,湿热壅盛,气血瘀滞是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探讨顾宁教授辨治高脂血症经验。认为脏腑失调为其发病之本,痰浊壅盛为其致病之标,治疗宜运脾化湿、疏肝达气、补肾益气。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1 情志失调涉及心、肝、脾、胃四脏 (腑 )情志失调是甲亢发生的前提和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过度忿郁、恼怒则肝气郁 ,或肝气上逆 ,过度忧思郁虑则肝脾气结 ,久则气郁化火生痰 ,火盛动风 ,风火相煽 ,气火挟痰上逆 ,阻于颈部 (肝经循行部位 )而发为本病。五脏生五志 ,情志生于五脏 ,为五脏之气所养 ,脏乱则志乱。如癫狂之证 ,乃是心神为痰热之邪所蒙蔽或扰动 ,故表现为神志失常 ,或癫或狂 ,情志紊乱 ,或悲或喜。反之 ,情志失调也能影响五脏之气的运行 ,肝气郁则肝失条达之性 ,疏泄失职 ,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 ,导致津停成痰。气滞痰凝 ,壅结颈…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体气机不畅,络闭不通;或偶有劳倦扭动腰胁,使郁闭之气受到震激,可产生腰胁急痛症。若患体素有气滞,或因血虚而背部时感隐隐酸痛之人。又因外感风冷之邪而侵入足太阳经,使本已郁闭不畅之气血,受风冷之邪的抗动而震激。正邪交击于足太阳膀胱经络部位,而产生腰胁背急痛难忍之症。采用按摩与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腰胁扭闪型1.1主证  以双侧腰胁部急痛为主。自觉有腰部扭动不适即突然发病。疼痛剧烈,痛苦呻吟,语言低弱无力,双侧腰肌轻度按压则连及两胁部剧痛,饮食不下.腰部前屈如弓不能背伸…  相似文献   

11.
于师认为: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病程缠绵,乃宿痰壅膈,阻气遏阳,聚为窠穴,一遇外感时令之邪或七情内伤则宿痰作,此即为哮证之夙根矣。故治哮当治痰,治痰则应重在消散温化,破宿痰而除病因。  相似文献   

12.
王××,女,40岁,1987年9月22日就诊。自述每晨五时左右尚未起床时出现两胁肋部胀满气壅,有气上冲,痛苦难以明状,两目昏花,发作片刻,起床后则缓解,昼间一日无恙。如此已历数日。询知有冷空气过敏史,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据其病发作时间正值秋分之前数日,且晨五时左右为寅尽卯初,是阴阳平衡之际,卯时为一日之晨。“以一日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故卯时又为春时,主风主升,且两胁肋部为肝经所过之处。一日十二时之子午卯酉,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二分二至,为一日与一年之最关键时刻,是阴阳气交的枢机,卯酉之时为阴阳平衡之际,所以此痛之病位在肝,病时属春。又病发卧时,起床则渐缓解,提示卧则为静,起主动,动则人体阳气伸展、升发,肝得舒展则调畅,得抑郁则壅胀。因为在人体阴阳之气需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谈治肺     
直接治肺之法,常用的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凡是医生,人人会用。其中宣肺、肃肺二法最为常用,但其概念却有被误解之处。宣肺:宣者通也。肺主气,气宜通畅。任何外邪,侵犯到肺,都能使肺气失于通畅,导致咳嗽上气,故谓“诸气腕郁,皆属于肺。”宣肺之宣,是宣通肺气之膹郁,则咳嗽上气自得缓解,属于十剂中“宣可去壅”之范畴。李时珍释为“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为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反复研读《素问·生气通天论》,觉得本篇某些语句令人费解,似有错简。现举三则,试作校雠。一原文: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則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相似文献   

15.
李新民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源自《续名医类案》,后收于王孟英《温热经纬》,又名普济解毒丹,为叶天士所创之方.本方具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之证.卫分证不解,邪传入里,或初感温热邪气即之中气分,湿热上蒸,则发热、汗出;湿热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内壅,则见颐肿咽痛;热灼津伤,则口渴、苔黄;热盛血涌,则舌红,脉数有力.  相似文献   

16.
李梦缘  刘汶 《北京中医药》2021,40(6):607-609
承气汤类方在温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结为承气汤证的基本病因,阴伤、气壅为其重要病机,可从"热""阴""气"的角度认识承气汤在温病中的治疗作用与应用注意.从热结角度,承气汤可用于阳明热结及兼证、热入血室证等;从阴伤角度,承气汤可用于阳明腑实兼有阴伤者、下后阴伤而邪实未净者、热结阴伤见神昏谵语者;从气壅角度,承气汤可用于肺肠、胃肠之气机壅滞,以及阳气郁遏之厥证.因而应用承气汤的过程中当细辨"热"与"结"、重视津液阴血损伤、注意应用时机及正气之荣枯.从"热""阴""气",即病因病机角度可更加系统地认识承气汤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按摩又名推拿,已有数千年历史,并创立了与之相应的按摩学理论。《内经·素问》“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郁结之  相似文献   

18.
“消者,去其壅也”。邪气留止、聚而不去,则变生以壅积为特征的病证。如宿食、瘀血、水湿、热毒等壅积为患,则癥瘕积聚,疮痈肠痈、痰饮肿胀等疾由生。故凡能去此诸邪之壅者,即可谓之“消”。《金匮要略》素称之为杂病论治之宗,八法无不赅备,虽未明言“消”,但就其论治已见消法之运用特色,兹简述于下。一、去瘀血之壅瘀为凝聚不散之血。瘀血壅滞,则因其所阻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病证。1.化癥:癥为有形之积,常因瘀血壅积而成。欲化其癥,必先  相似文献   

19.
刘兰椿  刘超  王阶 《北京中医药》2021,40(9):981-983
"胸满"多表现为患者胸胁部的胀闷不舒感,若无器质性病变,西医学多将其归为神经官能症类病.中医可从外感六经和内伤杂病两个角度来辨治胸满病证.外感传变有六经之别,病机多责之表邪郁闭肺气、少阳经气不利抑或暑热上犯,内伤病位有上下之别,病机需详辨痰实上壅胸膈、腑实腑气不降、气陷短气不相顺接等.临证时需鉴明清补两端,外邪盛则清之,内伤甚则补之,权衡祛邪与扶正的时机,在把握主要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药味配伍,方可发挥出中医学独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史伟教授运用“浊毒”理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肾脏病发展至晚期的一种严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毒性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尿毒症是其发展的终末阶段。本病属中医之“关格”、“癃闭”、“虚劳”等范畴。史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是肾元衰竭为本,浊毒潴留为标。慢性肾衰竭水湿浊邪壅盛三焦,阻滞气机,气因水壅,水因气闭,水湿浊邪不得下泄,清浊相干,久则酿为“浊毒”,患者常见面色晦浊,舌苔浊腻。若浊犯上焦,心肺不利,则见胸闷、烦燥,甚则气短心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