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1996年5月~2002年10月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580例,术中发现腹腔内粘连者62例,术中均采用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结果病人术后全部顺利康复,随访52例,3~24月,未发现肠粘连症状。结论部分阑尾炎腹腔内粘连发生于术前,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前发生的腹腔内粘连对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粘连缓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汤一新江幸福(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合肥230031)关键词:肠粘连缓解汤;粘连性肠梗阻1991年6月~1996年4月,我科对3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在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自拟肠粘连缓解汤治疗,...  相似文献   

3.
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粘连及腹膜内粘连是腹盆腔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90 % [1,2 ]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 ,腹部术后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仍是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因其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女性不育和盆腔慢性疼痛的主要的原因[2~ 5] ,近年来 ,不少学者在此方面作了颇多的研究 ,现将它的形成机制、粘连类型、粘连评定方法及影像诊断综述如下。1 术后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的形成机制许多因素与术后肠粘连和腹腔内粘连的形成有关 ,如手术损伤、异物残留、组织缺血等 ,这些因素[5,6 ] 引起腹膜组织及腹腔内脏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  相似文献   

4.
粘停宁对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粘停宁应用于肠粘连松解术对预防术后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以及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79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做回顾性分析,35例行单纯肠粘连松解术治疗,44例行肠粘连松解术+粘停宁(预防粘连膜片)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预防梗阻再次发生的疗效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肠粘连松解术中放置粘停宁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肠梗阻再次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单纯肠粘连松解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明显促进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P〈0.01)。结论:肠粘连松解术中应用粘停宁安全有效,与单纯肠粘连松解术相比具有可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等优点,可作为术中的常规操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已上升到急性肠梗阻总病例数的30%一60%,成为目前肠梗阻发生的主要原因[1]。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发生的方法颇多。本文介绍一种防止再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漂浮法。1病例和方法1.1病例4例均为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男2例,女2例;年龄31-64岁;2例为急性阑尾炎术后广泛肠粘连,l例为结肠癌误诊为肠扭转肠术后严重肠粘连,l例为Noble#合排列术后广泛肠粘连。1.2漂浮法的具体方法术中轻柔、仔细分离肠粘连后,关区前用生理盐水灌洗腹腔,以清除阻腔内的细菌、异物和凝血小块,两侧上腹部及盆腔各留罡胶…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早期按摩理疗防治肠粘连13例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张德福于平陈哲【关键词】肠梗阻术后按摩理疗防治肠粘连我院自1987年7月以来,在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例中,有13例在术后几日又出现了肠梗阻的症状。经用多种方法,疗效不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1年10月-2005年5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微型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2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30h,术后当天便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进食,术后平均住院4d,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粘连机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实施肠粘连梗阻手术患者51例,其中25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另26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伤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和遵循手术指证的前提下,为解决粘连性肠梗阻需反复手术的临床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腹腔内脏器较多,因此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其他部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多,腹部外科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高,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粘连性肠梗阻,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分析原因除与其疾病本身及手术方式有关外,也与术后对肠护理没有一个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很大关系,针对上述情况,本护理干预从肠生理和肠粘连的病因出发,制订一整套预防肠粘连护理模式,对行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该护理模式,并与对照组相比,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诊治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应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2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6例顺利完成,3例因粘连广泛致密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58.6min,术后5~6d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9~45个月,无肠梗阻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仅具有创伤小、术野广、腹腔干扰少、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而且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可以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理想术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施气腹造影CT检查诊断肠粘连,筛选局限性腹壁粘连患者施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以获取最佳微创效益。方法:为8例术后疑有腹壁切口肠粘连患者采用腹腔内注气,气腹造影螺旋CT平扫,分析判断肠粘连的病理类型,5例选择性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结果:气腹造影CT扫描7例均清晰显示肠管、网膜与腹壁切口局限性粘连,其余区域未见粘连,1例为腹腔弥漫性广泛粘连。施5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腹腔镜手术所见与术前判断完全吻合,仅1例发生1处肠管损伤。结论:CT气腹造影能清晰显示出术后腹壁肠粘连的粘连类型、分布和范围等形态特征,可以选择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适宜病例,获得理想的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术后粘连是愈合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病理生理现象。早期肠粘连大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最早者在术后3~4d即可发生肠粘连[1],而且粘连成角、粘连带压迫、粘连引起内迹、肠扭转,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1~3]。因此人们寻求各种方法旨在预防腹腔内术后粘连,如彻底控制腹腔内炎症、严密止血、轻柔操作、保护桨膜等技术措施;还有曾在腹腔内应用糖皮质激素、5—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石蜡油,纤维蛋白胶粘剂等,但效果均不理想。我们在术中试用透明质酸钠预防粘连,经短期随访效果很好。材料和方法1995年6月至1996年1月在本院腹部外科…  相似文献   

13.
几丁糖是几丁质衍生物之一,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本实验旨在研究几丁糖在防止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作用。以6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肠粘连动物模型,然后用1%、2%的几丁糖作为预防肠粘连制剂灌注到腹腔;同时设右旋糖酐组、基质组作为对照。术后14天处死大鼠,依标准判断肠粘连等级。结果显示:实验组肠粘连发生情况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P<0.01)。实验表明:1%几丁糖溶液即具有较好的预防术后腹腔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朋  李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49-1149
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而术后肠粘连长期以来一直是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经120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2006年8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手术成功,3例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伤小,术后再粘连少,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粘连性肠梗阻,其中36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组),42例行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开腹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开腹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少(P<0.05~P<0.01)。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在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根据患者选择抗粘连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和透明质酸钠组,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别涂以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或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肠管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肠粘连的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中,术后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现象,并且无不适症状,无脓肿、肠瘘及其他不良反应,术后改善情况良好。观察术后1周患者的各项恢复情况如发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显著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发生肠粘连表现的患者例数显著少于透明质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和透明质酸钠对腹部手术后预防肠粘连均有明显作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预防粘连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2001-2003年中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1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对手术适应证、粘连类型、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8例病人均经腹腔镜确诊并施行了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肠管损伤1例,于腹腔镜下修补成功;术后1-2周症状完全消失达83%,总有效率为94%,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手术技巧,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是目前治疗术后肠粘连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欣 《医学综述》2014,(13):2463-2464
目的比较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腔内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保定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腹腔内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组,各32例。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镇痛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原则的前提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术后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轻者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碍,重者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据统计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可达37%~64%,占据机械性肠梗阻的首位。随着外科手术的日益普及,这一问题日渐突出,预防及治疗术后肠粘连成为外科临床中的重要课题,保守方法防止术后肠粘连无疑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我科应用复方大黄灌肠液预防术后肠粘连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2000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