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灸是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颇为流行,《孟子·离娄上》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早在《灵枢-官能》篇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继承孔子学说,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与其门徒公孔丑、万章等疑难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立说名曰《孟子》。其学术思想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宋代朱熹将《论语》《中庸》《大学》《孟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言教学,孟子曾经讲过一个发人探思的故事。他说,有个楚国大夫,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习齐语(对于楚人来说可谓是学习外语吧)于是请了一个齐国人任教。结果,“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在这里揭示了语言学习的重要规律。学习外语,老师用外语教,学生用汉语回答和交谈,就是每天用鞭子抽也不能学好。纵观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何尝不存在着这种“一齐众楚”的现象呢?课堂上老师  相似文献   

4.
《当代医学》2006,12(5):61-62
渊源于上古巫史文化的原始儒家本具民主精神,孟子更是直接提出系统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是中国哲学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诠释。想不到的是.这种理念竟然在德国百胜中国公司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5.
养心三方剂     
王晓宇 《开卷有益》2013,(10):55-55
孟子在《尽心下》里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要减少不健康的欲望,以达到涵养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店楚简是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儒家学者的观点 ,这些著作的作者距孔子不远 ,是最接近孔子的学者的著述 ,其中《唐虞之道》对禅让制有详细的论述 ,而其论述 ,与孔子至为一致。在原始儒家看来 ,尧、舜的最精华、最核心的问题是禅让 ,而不是传子 ,之所以这样做 ,原因在于尧舜把利天下看作是第一位的 ,而不自利用。把利天下看作第一位才能正世 ,所以 ,原始儒家认为在政治制度上实行禅让 ,才是实现圣治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实现“大同”终极理想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7.
神农氏考略     
神农传为古代“三皇”之一,与医药关系密切,古说有“神农本草”传世,被尊为医药始祖。本文试从中国医药史角度探究神农氏传说的源起、演变,及其与本草学之关系。一神农之说出现在战国后期,《孟子·滕文公章句》中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许行当时从楚至滕,“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后来班固解释神农之义为:“教民农  相似文献   

8.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有医草、灸草之称.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两千多年前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来医治.  相似文献   

9.
张宏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57-158
孟子的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为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谓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0.
容貌姿态在古代 ,容和貌通用时没有区别。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悲不能自止 ,容貌变更”。但单独使用时却各有侧重。容 ,本义是“容纳”、“包含”、“盛受”。《说文解字》曰 :“容 ,盛也”。“容貌”则是其假借义 ,在表示“容貌”义时 ,“容”侧重的是神气、表情 ,是通过外表所流露出来的内心感情。如《后汉书·华佗传》曰 :“晓养性之术 ,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孟子·万章上》曰 :“舜见瞽叟 ,其容有蹙”。《楚辞·渔父》曰 :“夫子犹有倨傲之容”。句中与“容”相连系的是“壮”、“蹙”和“倨傲”。“壮”是精力充沛的神态 ,…  相似文献   

11.
虽然无偿献血可能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阻碍,但中国传统文化对无偿献血并非仅有消极作用,其中的“克己”与“仁爱”等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投身于无偿献血,但传统文化对身体完整性的价值追求仍然值得注意。从“舍生取义”等观点来看,传统文化所强调的身体不可毁伤并不绝对,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公共利益而适度且轻微损伤身体是被儒家伦理所容许且支持的。无偿献血显然属于这种特殊情况,故其正当性可以藉由孟子提倡的身体伦理观证明,“克己”与“仁爱”则是指引人们践行无偿献血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医乃仁术"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征 《医学与社会》2000,13(2):53-54
“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医德宝贵财富中的精华.它揭示了医学的核心和特质。探寻其内涵和现代价值,对于弘扬国粹,继承优秀传统,提高当今中国医学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医乃仁术”的内涵 “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至今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在《尚书·商书》中就已出现,《周书》中几次提到。春秋时期,“仁”的思想得到极大发展。而作为“仁”之学说的集大成者则是孔子。 “仁术”一词首见于《孟子·梁惠玉上》,但与医学相关联,将医学称为“仁术”则在北宋以后。由于医学蕴含有博爱济众的特征,加之理学中人对仁爱思想的…  相似文献   

13.
“百姓”一词在古书中有“百官”与“平民”两个含义,《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百姓”所表之义应属前者,这是上古时期的用法,年代应在战国之前。由此传递出的信息是:《黄帝内经》中某些篇章的成书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它的出现要早于《论语》、《孟子》等古书;同时,根据对现存一些文献资料的分析,战国之前应当是已经产生了医学书籍,从而进一步说明《黄帝内经》中的某些篇章出现在战国之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是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学派 ,世称“显学” ,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 ,广泛渗透于古代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明显民族人文特色的传统医学 ,根植于儒家丰厚文化土壤之上 ,其历史渊源、学科范式与实践应用无一不打下深深的儒家烙印。儒学是以伦理道德为轴心而逐渐展开的 ,伦理观的核心是“仁” ,其宗旨可概括为“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论语·述而》) ,分别从修身、养性、益寿、济世等 4个方面上体现出内外双修、知行合一的辨证思想。《论语·学而》曰 :“泛爱众 ,而亲仁”。孟子又解为“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伟大的事业在等着你们哩!”中学老师的一句话给我的激励是如此强大和持久,至今铭记不忘。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鼓舞我面对各种艰难困苦。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伟大变革、急速发展、变动不居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易经·系辞上第十二》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形上与形下是两类走向不同研究路线的知识体系的分水岭,人们所获取的科学知识也逐步地划分成形上科学和形下科学两大类。前者关注于万事万物相互间的变化、和谐、联系及其支配万事万物的共同规律;后者关注于具体事物以及内部的结构与功能。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也称“后物理学”),即超乎物性形体之上的学问。它与中国古代的《易经》以及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先哲们所研究的“道”、“德”、“气”,都属于“形而上”的学问———超乎物性形体之上,…  相似文献   

17.
艾,又名艾蒿,香艾。它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艾的植株通体能散发出一股异香。点燃后愈加浓烈,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中医的艾灸法便是利用艾的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语序——词语的座次——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一条规则。在一般句子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又在谓语之后。比如“医生治疗病人”这句话,“医生”是主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治疗”是谓语,放在主语之后;“病人”是治疗的对象,是宾语,放在谓语之后。按照这样的语序写出的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别人看了就能理解。假如不按照这个语序,写成①“医生病人治疗”或②“治疗医生病人”或③“病人治疗医生”,就不成  相似文献   

19.
又如“兵”,本义为武器中的一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两句皆用其本义。“革”,本义为去毛的兽皮,如“羔羊之革,素丝五驼。”(《诗经·召南·羔羊》)。后又指用革制成的甲胄,如“革之射息也。”(《礼记·乐记》)“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礼记·中庸》)。“兵”“革”合称为军事装备,如“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孟子·公孙丑下》)这两句中的“兵革”都作“军事装备”讲。  相似文献   

20.
“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优军 《河北医学》1999,5(3):83-84
医院临床护理管理的效益如何,关键取决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合作。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做好人的管理极为重要。在护理管理所涉及的人中,对护士的管理最困难、最复杂。这是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