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0在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用免疫抑制剂。动物移植模型是研究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实验平台,最常用的皮肤移植模型动物是小鼠,但小鼠属于小动物模型,移植技术要求较高。目的:建立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取家兔背部皮肤修剪成含真皮层的全厚皮片、中厚皮片和不含真皮层的薄层皮片进行家兔自体皮肤移植,随机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固定组用自制脖套对家兔头颈部活动进行一定限制;药物抗家兔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组、环孢素A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观察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殖指数。在30d内连续观察移植皮肤出现排斥的时间和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与结论: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呈增殖反应,表明家兔同种异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同,相互皮肤移植可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皮片厚度以含真皮的中厚皮片为最佳;自制脖套固定可有效限制家兔脖头颈部活动,有利于移植创面的保护。实验成功建立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模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具有抗移植排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大型动物(猪)上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探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组织学改变,以及皮肤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对9只不同窝的猪进行前肢移植,其中3例为未用药组,6例为用药组。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对移植体的皮肤进行了72次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术前皮肤为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CD3、CD4、CD8检测。结果 术后皮肤均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未用药组发生了严重排斥反应,移植肢体在1周内坏死。用药组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移植肢体获得了长期存活。皮肤的排斥反应中CD3均有不同程度表达(100%);CD4及CD8表达分别为(23.61%)及(9.72%),主要表达在发生严重排斥反应的病例中。结论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可获得长期存活。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排斥反应的可靠依据。皮肤的排斥反应可能主要为一种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有助于判断移植肢体的存活和诊断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潘乐  李世光  左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53):10043-10046
背景:异体肌腱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既保持原有的生物结构特性,又能满足供体质与量的要求。但是,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大。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损伤的效果,总结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0-01/2011-11关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损伤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方法研究的文章,关键词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3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最主要的问题是组织相容性较差,免疫排斥强烈。未经过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损伤后,植入的肌腱会出现坏死、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良现象使移植失败率较高。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冷冻异体肌腱、冷冻干燥异体肌腱、药物浸泡肌腱、射线灭菌法保存肌腱。提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临床应用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但低温冷冻异体肌腱等方法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鼠皮肤移植排异反应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在皮肤移植组织排异反应中浸润的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 ,分析其与排异反应的关系。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III度烫伤后 2 0例同种异体 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和 15例大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织在移植后 4或 5、 7、 14、 2 1和 2 8d时CD4+ 和CD8+ 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同种异体 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 7~ 14d时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大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 (P <0 0 5 ) ,在移植后 4或 5dCD4+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CD8+ 淋巴细胞。大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在移植后 7~ 14dCD4+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CD8+ 细胞 ,在植皮后 7~ 2 8d高于同种异体 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 ,2 1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 7~ 14d时CD4/CD8比值高于同种异体 自体皮肤混合移植组 (P <0 0 5 )。提示同种异体 自体皮肤混合移植排异反应以CD8+ 淋巴细胞为主 ,而在大张同种皮肤移植排异反应中CD4+ 淋巴细胞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诱导CD4+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表达的机制及其在移植耐受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构建新生移植耐受小鼠动物模型,分析移植耐受与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Tregs表达及嵌合体的关系;运用过继转移实验、EGFP转基因小鼠,研究移植排斥过程中Tregs表达及抗原特异性.结果 新生耐受小鼠形成嵌合体,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被克隆清除,但Tregs表达与初始小鼠相同;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识别抗原诱导免疫反应,Tregs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表达升高,且不仅同种异体反应性Tregs表达升高,非同种异体反应性Tregs表达也升高.结论 Tregs在移植排斥中非特异性诱导产生,可能为一种负反馈免疫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器官移植事业在不断的发展, 但怎样解决移植器官的排斥问题, 一直是阻挡着器官移植继续进展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被移植的器官绝大部分终究将被排斥掉。这个排斥的过程, 首先是树突状细胞(DC)在抗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提呈抗原, 激活受体的T细胞; 然后是受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T细胞 )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识别和活化; 结果是T细胞介导的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应答通过多种机制直接杀伤细胞或是分泌细胞因子活化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炎症, 最终使移植物被排斥掉。而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主要组…  相似文献   

7.
左健  孙皓  潘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53):10039-10042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逐渐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目的:综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点及其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10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llograft,anatomy,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同种,肌腱,移植”。检索文献量总计16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 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已逐步了解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冷冻处理法、细胞毒物质处理法解决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其既能降低异体肌腱的抗原性,又能保存肌腱细胞的活性,促使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提高肌腱愈合速度与强度,减轻或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液氮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能保持其细胞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但有关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的排斥反应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移植后移植物的免疫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将低温保存的SD大鼠带瓣主动脉异位植入Wistar大鼠腹主动脉,分组干预:同种异体移植组不进行干预;免疫干预组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对照组为假移植,将腹主动脉切断后直接吻合。移植后1,2,3,4,5周收集移植动物血清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MHCⅡ阳性表达,淋巴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4+、CD8+百分率;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后1~4周可见MHC显著阳性,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增高,并在移植后5周内维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环孢素A对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物内膜增厚、淋巴细胞浸润、MHCⅡ表达、T淋巴细胞激活、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增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说明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后有明确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环孢素A对同种异体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认为,在移植免疫中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可加重T淋巴细胞介导的同种异体反应.但近期研究发现,某些B细胞亚群,如调节性B细胞(Bregs)具有免疫耐受性,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负向调控作用,进而延缓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进程.因而研究B细胞在移植免疫中的调节作用,阐述B细胞发挥负向免疫调节机制及以B细胞为靶细胞的诱导移植耐受新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皮岛诱发移植免疫耐受的免疫机制,方法 在体外建立混合表皮淋巴细胞(MELC)培养体系,以反映移植受者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将自体表皮细胞引入已建立的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以模仿混合皮肤移植中的自体皮岛效应,并分析发挥抑制效应的细胞来源,结果 自体角质形成细胞可抑制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抗原的增殖,结论 自体皮岛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参与对同种异体抗原的的呈而诱导移植物耐受。  相似文献   

11.
尽管肺移植相关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但肺移植后慢性免疫排斥导致的移植物失功,临床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仍是制约患者长期生存率最主要因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的主要病因是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是目前减轻同种异体移植排斥,提高移植物长期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本文将就肺移植后慢性免疫排斥发生的机制,及诱导肺移植免疫耐受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与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C57BL/6小鼠杂交一代获得F1小鼠,不同剂量的F1小鼠脾脏细胞经眶静脉输注给新生24 h 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成年后移植F1小鼠来源的皮肤,建立不同耐受程度的小鼠移植耐受模型;耐受小鼠脾脏细胞经CFSE标记后注射到F1小鼠体内,分析耐受小鼠来源的T细胞在体内对F1抗原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过继转移实验分析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耐受和移植排斥过程中的表达。结果:C57BL/6小鼠在新生期输注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移植耐受,耐受程度与输注的脾脏细胞剂量有关,3×107个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C57BL/76小鼠长期皮肤移植耐受,1×107个细胞诱导可使移植皮肤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在50 d内完全排斥;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证明,长期耐受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被完全克隆清除,但低剂量组小鼠体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反应性T细胞;流式细胞分析发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小鼠体内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初始小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过继转移给耐受小鼠,移植耐受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小鼠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升高。结论:小鼠的移植耐受程度与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克隆清除程度有关,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没有直接关系;调节细胞在移植排斥过程中表达升高,可能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参与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85年Heck等报道应用异体真皮作为自体表皮的移植载体,将二者复合移植于动物模型和烧伤患者的切痂创面,取得了较好的创面修复和抑制瘢痕增生的效果。但此后的应用和研究发现,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所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源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DA鼠移植给路易鼠模型中,用AdCTLA-4Ig免疫球蛋白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可以诱导心脏同种异体移植的长期免疫耐受。然而这种耐受是不完全的,并最终发生排斥。尤其是在心脏移植后功能良好时将供体皮肤移植给受体可以引发加速性移植心脏的排斥反应。目的:重新评价抗ICOS抗体疗法与AdCTLA-4Ig疗法相结合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的作用。验证抗ICOS疗法无论是否应用AdCTLA-4Ig疗法都起到阻断心脏加速性排斥的作用。方法:在DA(供体)→LEW(受体)鼠之间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给予受体鼠一次静脉注射109pfuAdCTLA-4Ig。生存期50d的受体鼠接受全厚皮片移植到侧胸壁,第50天开始静脉注射抗ICOS抗体(1mg/kg)或者IgG,隔天注射1次,共2周。完全移植排斥被定义为心脏停止跳动,或者组织学上通过单核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的苏木精-伊红染色证实。结果与结论:AdCTLA-4Ig处置受体生存大于100d的心脏切片可见典型的ICOS+单核细胞浸润,并表现出血管病理性改变。AdCTLA-4Ig疗法与抗ICOS抗体结合可介导出对慢性排斥稳定的耐受。抗ICOS疗法明显减少了ICOS阳性炎性细胞浸润,并阻断了皮肤二次移植引发的心脏加速性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了ICOS在慢性及急性心脏移植免疫排斥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出阻断血管化器官同种异体移植慢性排斥的革命性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技术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85年Heck等报道应用异体真皮作为自体表皮的移植载体,将二者复合移植于动物模型和烧伤患者的切痂创面,取得了较好的创面修复和抑制瘢痕增生的效果。但此后的应用和研究发现,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所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源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细胞,由此推动真皮的无细胞化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外耳廓移植模型,进行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的实验研究.方法以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吻合血管的全耳廓异体移植,观察移植耳排斥反应的大体表现及组织学特征.结果20只受体动物移植术后全部存活,吻合血管即刻通畅率为100%,移植耳廓呈现典型的免疫排斥反应过程,平均存活时间为(7.8±1.7)d.结论大鼠外耳廓移植是进行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在器官移植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而且在不同器官的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中均发现有细胞凋亡发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细胞凋亡与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损伤以及免疫耐受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记忆性T细胞识别微生物抗原的能力有利于机体长期抵抗潜在的致命性感染。但是 ,记忆性T细胞识别供体的同种异型抗原则不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因此 ,了解记忆性T细胞活化的基本机制对于研发疫苗和有效预防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记忆性T细胞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同种异体MHC抗原对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效应.方法:以C57BL/6(H-2b)为供体,BALB/c(H-2d)为受体,将受体鼠分为4组:Ⅰ:自体移植组、Ⅱ:异体移植组、Ⅲ:异体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Ⅳ:胸腺内注射组:坐骨神经移植前2周将供体MHC抗原提取物注射到受体鼠的胸腺内,移植后3周进行IL-2R、TNF-α、MLR、细胞凋亡等免疫学的检测.结果:胸腺内注射组小鼠的各项免疫指标与异体移植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内注射同种异体抗原对抑制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排斥反应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关于移植异体内皮祖细胞参与机体缺血组织血管改建的研究正成为热点。 目的:观察移植的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向大鼠皮肤损伤区趋化的情况。 方法:以BrdU标记体外培养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回输于背部皮肤有切割伤的大鼠(实验组)体内,以正常大鼠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移植后1,3,7,14 d时受体大鼠皮肤损伤区BrdU阳性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受体大鼠脾脏淋巴滤泡数量和体积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的内皮祖细胞可以向大鼠皮肤损伤区趋化,3,7 d时内皮祖细胞数量最多(P < 0.05),14 d时在损伤区血管内壁中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实验组大鼠脾脏淋巴滤泡的数量和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证实移植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没有引起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