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常见而又难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综合征。尽管对重症患者的医护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国外脓毒症的发病率仍以每年1.5%~8.0%的速度上升,每年严重脓毒症发病率约为0.3%,每年全球超过1800万例。美国每年有70万人患脓毒症,发病率每年增长达8.7%,其中死亡21万,病死率达30%~70%。2002年10月,欧洲加强治疗医学会(ESICM)、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A1-14G/5G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试验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MODS的诊断标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各组中PA1—1和TLR4单个核苷酸多态性,比较试验组组和对照组中PA1-1基因型N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比较PA1—14G/5G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两组中,试验组中PA1-14G/5G在脓毒症组织表达中,试验组脓毒症组中,46/5(j多态性N脓毒症的易感性与转归呈正相关,两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在临床中.检测出PA1~14G/SG多态性与脓毒症的发生有关,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与PA1-1和TLR4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根据PA1-146/5G变化提示,可以做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工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EPS1基因对内毒素所致脓毒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非特异干扰组、特异干扰组,每组各10只。实验前12h非特异干扰组静脉转染scrambledsiRNA,特异干扰组转染SEPS1siRNA。实验当天3组动物腹腔内注射内毒素10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分别于12h、24h留取标本检测血ALT、AST,肝组织细胞因子TNF—a、IL-6含量.肝组织SEPS1蛋白表达及病理学改变。结果脓毒症小鼠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ALT、AST含量升高.24h时特异干扰组高于脓毒症组(P〈0.05);细胞因子IL-6和TNF—a水平明显升高,24h时特异干扰组高于脓毒症组(P〈0.05);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SEPS1蛋白表达显示:特异干扰组12h时和24h时表达均较脓毒症组减弱。免疫组化法显示:SEPS1蛋白12h和24h时表达均较脓毒症组减弱。病理显示:12h和24h时均为特异干扰组肝细胞病变最严重。结论SEPS1基因表达的下调与脓毒症小鼠肝脏功能损害加重相关,推测SEPS1基因对内毒素攻击所致脓毒症小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血清指标和基因多态性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科2019年5月-2021年5月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脓毒症,1∶1纳入并发脓毒症的急性胰腺炎(并发脓毒症组)和未并发脓毒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未并发脓毒症组)各7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并收集两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手术方式和感染性胰腺坏死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血糖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检测TIM-3基因rs103619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IM-3水平。结果 并发脓毒症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感染性胰腺坏死比例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P<0.05);并发脓毒症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并发脓毒症组携带TIM-3基因rs1036199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并发脓毒症组(P<0.05);两组肌酐、TIM-3基因rs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32)、严重脓毒症组(n=28)和脓毒症休克组(n=20),均给予抗凝治疗,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55)和死亡组(n=25)。检测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R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D-D、AT-Ⅲ、PC、RBP水平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APTT、PT、TT、D-D、PAI-1高于对照组,FIB、AT-Ⅲ、PC、R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APTT、PT、TT、D-D、PAI-1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FIB、AT-Ⅲ、PC、RBP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将168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对照组,142例)和脓毒症诱发肝功能障碍组(观察组,2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ET)-1、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 168例脓毒症患者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5%(26/1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OR=4.213,95% CI 1.399~13.174)、心功能不全(OR=4.210,95% CI 1.463~12.504)以及低血压(OR =5.944,95% CI 1.823~ 19.979)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糖波动范围、乳酸、ET-1、SOFA、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9±9.8)μmol/L比(27.8±6.7)μmol/L、(17.7±8.0)μ mol/L比(12.3±5.9)μmol/L、(219.6±156.4)μmol/L比(159.4±125.3) μmol/L、(7.6±4.9) mmol/L比(3.0±1.6) mmol/L、(3.8±1.3) mmol/L比(2.0±1.2) mmol/L、(79.6±25.7) μg/L比(60.8±12.6)μg/L、(8.8±2.6)分比(5.7±1.8)分、38.5%(10/26)比17.6%(25/142),P<0.01或<0.05].结论 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肝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乳酸、血浆ET-1和SOFA,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的相关检验和临床指标,旨在总结原位肝移植合并重度脓毒症这一特殊感染人群的ICU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外科ICU术后的56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者病人,分成2组:非肝移植组(A组)和肝移植组(B组)。分别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记录病人一般情况、血乳酸、器官衰竭个数、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观察住院28d的存活率和随访情况。结果非肝移植组合并重症脓毒症住院死亡率30%,而在肝移植组则为57.6%。肝移植组第l天血乳酸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之有所下降,但7d内仍然高于非肝移植组;肝移植组器官衰竭个数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观察期间APACHEⅡ动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动态评分在肝移植组比非肝移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位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住院28d死亡率约是非肝移植组的2倍,值得高度重视。原位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更容易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且病情较难逆转。肝移植合并重症脓毒症病人判断病情和器官功衰竭程度的轻重,MODS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建议改进或者制定器官移植特有的评分标准并且应该加入血乳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脓毒症大鼠血浆应激激素及骨骼肌IGF-1受体(IGF-1R)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1只SD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腹腔感染及颈静脉置管肠外营养(PN)模型后,将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n=10)、PN组(n=10)及IGF-1组(n=10),另设正常组(n=10)。正常组和脓毒症组给予生理盐水,PN组给予营养支持,IGF-1组为PN+IGF-1静脉注射,连续5天。第6天行颈动脉置管,开腹取门静脉血测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IGF-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和骨骼肌IGF-1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IGF-1显著下降(P〈0.01);IGF-1组前5项指标较脓毒症组和PN组显著降低,IGF-1则显著升高(P〈0.05,P〈0.01)。脓毒症组肝脏和骨骼肌IGF-1R蛋白质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P〈0.01);IGF-1组的IGF-1R蛋白质及mRNA表达较脓毒症组和PN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IGF-1可改善应激激素之间的平衡,降低脓毒血症大鼠IGF-1R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核分枝杆菌(MTU)感染手术病例免疫功能状况与围手术期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外科收治的HIV、HBV、MTU感染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免疫功能缺陷与围手术期脓毒症的关系.结果 共有298例手术病例纳入研究,分为HIV组144例、HBV组96例、MTU组58例;3组病例脓毒症发生率依次为55.6%、19.8%、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8,P<0.01),HIV组脓毒症发生率高于H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0,P<0.01),与MT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组中,肝胆手术脓毒症发生率最高为81.8%,HBV组和TB组中,均以胃肠手术脓毒症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6.4%和70.0%;HIV组手术前CD4+T细胞数低于HBV、MT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的值低于HBV、MTU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多因素两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发生风险,HIV组是HBV组的6.0倍,MTU组是HBV组的14.3倍,肝胆手术是脾切除术的8.0倍,脓肿清除引流术是脾切除术的6.5倍,术前CD4+T细胞数每减少一个等级,脓毒症发生风险就增加2.1倍;HIV组手术后死亡率为3.5%,高于HBV组的3.1%及MTU组的1.7%.结论 HIV、MTU组较HBV组脓毒症发生率高,不同感染类型、手术分类和术前外周血CD4+T细胞数,是影响围手术期患者脓毒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卫 《现代保健》2009,(35):46-4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樟树市人民医院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48例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剂量肝素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比较住院天数、治疗10d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48例脓毒症患儿治疗前40例D-二聚体升高,36例抗凝血酶Ⅲ下降,小剂量肝索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及第5天相比,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1),抗凝血酶Ⅲ明显升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同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豫组患者PT、APTT、FIB、PL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的病死率小剂量肝素治疗组33.3%,常规治疗组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肝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升高、抗凝血酶Ⅲ降低可反映婴幼儿脓毒症的早期凝血状态。小剂量肝素可改善婴幼儿脓毒症的凝血状态,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病发展过程中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肾上腺作为人体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中尚未引起重视。迄今为止,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仍然是危重患儿的一个重大威胁,研究表明儿童脓毒症的死亡率高达18%~30.3%。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被认为是脓毒症早期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的重要脏器。有文献报道抗磷脂综合征、重症胰腺炎、抗凝治疗等危重状态均可以导致肾上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率的途径。方法随机抽取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有严重脓毒症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分别测得D-二聚水平。实验组给予小剂量肝素钙,每次给药11~21IU/kg,每5小时皮下注射1次,连续5天持续用药;对照组只给予少剂量抗毒素血清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并加以分析。结果对照组的D-二聚水平(851.3±130.7)明显高于实验组的D-二聚水平(653.5±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8,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60.0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死亡率(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2,P<0.05)。对照组凝血率、原发病恢复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452、5.0125,均P<0.05);对照组出现凝血障碍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6,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儿使用肝素钙降低了婴幼儿的死亡率,并明显改善了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用于ICU重症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同样给予液体复苏等其他相同治疗外,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均静脉滴注,分别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后,比较炎症指标、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无论在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还是APACHEⅡ评分的改善方面均占优势;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7%和60.0%、9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可作为重症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一种广谱、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MGB1、HBP、IL-10、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BP、IL-10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清HMGB1、HBP、IL-10水平与IL-6、CRP、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住院15 d, 92例脓毒症患者死亡22例,生存70例,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MGB1、HBP、IL-10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IL)-23、IL-17水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7例,其中脓毒症组29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症休克组31例。另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23、IL-17、TGF-β1、Smad2和Smad7含量。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APACHE II和SOFA高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清IL-23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清TGF-β1、Smad2和Smad7水平高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均P<0.05)。结论血清IL-23和IL-17及TGF-β/Smad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监测创伤脓毒症及非脓毒症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量,初步探究创伤脓毒症发生发展中部分细胞因子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创伤脓毒症组(14例)、创伤非脓毒症组(14例),正常对照组(20例)。收集确诊时、第1天和第2天患者血浆,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HMGB-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非脓毒症组和创伤脓毒症组患者HMGB-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创伤非脓毒症组各时相点比较,创伤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在两组组内各时相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监测HMGB-1含量的变化,可更敏感地判断创伤脓毒症的发生,评估其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发骨折严重毁损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容易发生脓毒症,我们收治此类患者1例,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以提示临床医生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重视程度及综合治疗能力,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降低临床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脓毒症外周血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SAP继发脓毒症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同期老年SAP未继发脓毒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SIGIRR、TOLL样受体(TLR)2、TLR4和白细胞介素受体-1R(IL-1R)水平。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床边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BIS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SIGIRR、TLR2、TLR4和IL-1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AP、SIGIRR、TLR2、TLR4和IL-1R均为SAP继发脓毒症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IGIRR、TLR2、TLR4和IL-1R水平预测继发脓毒症曲线下面积均>0.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IRR与TLRs及IL-1R协同参加老年SAP患者继发脓毒症发病过程,其水平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将168例脓毒症患者按是否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分为单纯脓毒症组(对照组,142例)和脓毒症诱发肝功能障碍组(观察组,26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浆内皮素(ET)-1、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并分析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脓毒症患者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5% (26/168).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糖波动范围、动脉血乳酸、血浆ET-1、SOFA、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9 ±9.8)μmol/L比(27.8 ±6.7) μμmol/L、(17.7±8.0)μμ mol/L比(12.3±5.9)μmol/L、(219.6±156.4) μmol/L比(159.4±125.3) μmol/L、(7.6±4.9)mmol/L比(3.0±1.6) mmol/L、(3.8±1.3) mmol/L比(2.0±1.2) mmol/L、(79.6±25.7) μg/L比(60.8±12.6) μμg/L、(8.8±2.6)分比(5.7±1.8)分、38.5%(10/26)比17.6%(2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诱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血乳酸、血浆ET-1和SOFA,且长期饮酒、心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患者的凝血障碍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80例急性感染患者,根据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为单纯感染组(29例)、脓毒症组(31例)、重度脓毒症组(20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的病死率为40.0%,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的6.9%、12.9%(P<0.05);与单纯感染组、脓毒症组比较,重度脓毒症组的SOFA得分明显增高至(8.79±3.14)分(P<0.05);D-二聚体明显增高至(5201±1123)μg/L(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至(133.0±70.33)×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均有增长趋势但不明显;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感染患者的凝血障碍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检测凝血功能对判断患者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