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起菜豆角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9月12日15:35,保德县卫生监督所接到县人民医院报告,神华枣林中煤公司劳务队一批民工在该院抢救治疗。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分析,判定为食用职工食堂未炒熟的菜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1 发病与临床表现中煤公司劳务队有一所职工食堂,是劳务队自行组织  相似文献   

2.
一起由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26日,某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认引发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福氏志贺氏菌4a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 ,又是沿海地区和国家的重要食物中毒病菌。该菌属嗜盐性细菌 ,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 ,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引起。由于今年持续高温 ,我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大饭店酒楼时有发生 ,为确定一次由家庭喜宴引起疑似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在农村中发生类似食物中毒 ,现将这次由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3年 10月 1日 11:3 0 ,上海市南汇区某村民举…  相似文献   

4.
一起小学生桐油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食物中毒发生原因,提出应对措施,防止中毒事件发生。方法 对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依据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WS/T6-1996桐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判定。结果 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判定该起食物中毒为桐油中毒。结论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匮乏,卫生监督不到位是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起都柏林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2日,我市某有限公司的20名职工先后出现了发热、恶心、腹疼、腹泻等症状。经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现场卫生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确定这是一起因食用被都柏林沙门菌污染的盐水鸡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某公司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为查明原因,卫生监督员进行了现场调查,但在调查取证中存在影响认定食物中毒事件的不全因素,以致最终不能确定该起事件为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该属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迄今为止已发现2100多个血清型,它们大多具致病性并广泛存在于家畜、家禽、野禽和鼠类等各类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以及被动物粪便污染的水和土壤中。沙门氏菌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人的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目前在世界各地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所有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约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2.6%~60%,是食物中毒占居首位或第二位的病原菌。为此,WHO  相似文献   

8.
防治食物中毒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是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本文就食物中毒防治中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供同道参考。1 食物中毒的概念问题关于食物中毒的确切定义 ,目前并无完全一致的意见。一般认为是摄入“有毒食物”所引起的 ,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 [1 ]。但对其进一步说明时 ,就有一定的歧见。《辞海》一书对食物中毒的论述是 :“由于食用含有某种细菌、细菌毒素或混有重金属、农药或其他毒物 ,以及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之后所引起的急性中毒”[2 ]。在这基础上 ,其他定义还有几点补充 :1认为食物中毒还包括“亚急性中毒”[3- 5] …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厦门市组织10名卫生监督员,参加我省卫生监督队,于5月21日奔赴汶川,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卫生防疫监督工作,确保责任范围内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重大食物中毒,无食品、饮水污染事件发生,做到灾后无大疫.作为队员之一,亲身经历这重大历史意义的抗震救灾防大疫工作,感触颇多,谨在此做个浅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2日,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陆续收治了某公司20名以腹痛、腹泻、发热、恶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该院以疑似食物中毒报告余姚市卫生监督所,该所立即派卫生监督人员会同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经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因食用被都柏林沙门菌污染的盐水鸡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按照GB/T4789-2003、GB/T4789-2008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对采集样品进行病原菌检测,从4份样品中检出肯塔基沙门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毒者临床症状及潜伏期、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肯塔基沙门菌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起误用引起的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餐馆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患者症状与亚硝酸盐中毒症状相似。垃圾桶内剩菜、餐桌剩菜、食盐调味罐、呕吐物中亚硝酸盐为阳性,其含量分别为761.1、2 998.0、803 200.0和34.4mg/kg,包装食盐、味精、油和生粉中未检出亚硝酸盐。经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结论应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落实卫生部相关规定;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杜绝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经常遇到的应急事件 ,由于它能够反映监督单位的应急能力和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故在防疫站等级评审工作中被列为对单位和专业人员的考核内容 ,这就要求卫生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必须具备对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的技术能力。对此 ,我们对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规程作了初步探讨。1 调查前准备1.1 成立处理食物中毒的相关组织1成立食物中毒领导小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 ,平时应成立由卫生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主任组成的食物中毒领导小组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 ,负责安排和指挥 ,使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始终忙而不乱 ,有条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特点,为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依据,并就相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行探讨。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4~2008年5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深圳市南山区共发生食物中毒46起,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共38起,引发食物中毒的疑似食物主要为凉菜类及烧卤熟肉类食品,共27例次,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感染,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8.70%。结论充分了解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地域特征,有利于今后综合指导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对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分析了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报案时间、调查取证、实验室检测手段等影响因素,提出了强化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提高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工作水平,加强实验室监测手段等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北京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全面掌握北京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2004年度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的57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年共发生食物中毒57起,中毒人数1375人,无死亡,与2003年比,报告起数增加1.8%,中毒人数增加40.0%;集体食堂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均最多,共计43起,中毒人数1202人,分别占总数的75.4%和87.4%。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多发于第四季度,主要集中在10月份及11月上旬;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性和细菌性为主。结论 建立食物中毒季节性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管和公共卫生知识宣传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预防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历来是各级人民政府、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在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秦皇岛市的食物中毒无论是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都得到有效控制,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制定了《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成立了全天候应急事件处置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发现场进行处置和对中毒人员进行调查、救治。卫生监督机构始终围绕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这一主线,不断强化对食品卫生…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1996—2000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河南省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趋势,探讨预防措施,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河南省1996-2000年全省各地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个案报表汇总统计,根据其发生中毒的种类、场所、致病因素等进行归类,食物中毒的诊断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 食物中毒的发生在河南省种类多是植物性食品,场所以农村乡镇家庭聚餐为最多,致病因素多是农药和化学物。结论 针对食物中毒发生的种类,场所及致病因素。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掌握北京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的67起发生在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8~2012年,北京市集体食堂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67起、发病人数1181人、无死亡病例。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主要发生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发病高峰季度为第三季度。造成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为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企业事业单位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结论加强集体食堂的监管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督促集体食堂餐饮服务提供者当好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及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02-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2-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季节分布、诱因和中毒场所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食物中毒3 546起,121 034例,死亡2 234例。2006年发生的中毒人数最多,2003年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三季度是每年的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性的,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家庭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结论目前食物中毒形势比较严峻,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监测和防控,开展食物中毒应急演练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