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非肿瘤性质而又具有肿瘤某些征象的骨瘤样病变,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我科自2000年1月至今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EG)6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出院后随访1~2年,均预后好,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彻底清除病灶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网顾性分析15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15例患者经术后病检均得以确诊,手术办法包括病变刮除和病变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无复发。结论正确认识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可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CT三维重建图像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像资料。结果嗜酸性肉芽肿多发2例,单发3例,共9个病灶;其中额骨病灶4个,颞骨3个,顶骨2个。CT主要表现:病变密度不均匀,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内、外颅板,病灶内残留小骨片(钮扣骨)、脂质和周围软组织改变,硬脑膜受侵情况显示清晰。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大小、边缘范围、病灶内有无死骨及边缘骨质的受损程度。结论CT平扫与三维重建图像结合,能提高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诊断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变,术后应用吲哚美辛辅助治疗。结果 15例均手术切除病变颅骨,咬除病变组织直到正常骨缘,侵蚀到硬脑膜者则剪去病变脑膜,术后辅以吲哚美辛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吲哚美辛辅助治疗能加速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痊愈进程,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6.
颅骨是嗜酸性肉芽肿的好发部位,常呈缓慢起病,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多为年龄较小的患者[1],其中发生在额骨的病变居首位,而且该部位病变常常不同程度累及眉弓、眶上壁、眶内侧壁、额窦后壁及鼻根部,对患者的美观及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同时针对病灶切除后的颅骨缺损进行个性化修补,是决定术后美观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8.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骨修补的材料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科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对手术方法做了改进,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颅骨缺损病人共37例,男33例,女4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2岁。缺损原因:外伤23例,脑出血7例,脑脓肿2例,颅骨转移性腺癌1例,颅骨结核1例,脑膜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缺损部位及面积:颞顶部21例,额顶部5例、额部6例,顶枕部3例,颞枕部2例;面积3cm×3cm~10cm×8cm。修补时间:一期修补6例(骨折、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性腺癌、骨瘤各1例,脑膜瘤2例);二期修补(3~6个月)31例。1.2方法2例不配合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  相似文献   

9.
一、资料与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男4例,女2例;年龄4~19岁,平均9.6岁.发生于额部3例,顶部2例,颞部1例.病程1个月-1年.突眼伴阵发性头痛1例,头部疼痛性肿块伴有尿崩2例,无疼性包块3例.2例伴有全身症状.3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例同时伴有血沉增快.所有病例均于头颅局部扪及质硬、边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样肿块,有不同程度压痛,头颅X线平片均见溶骨样破坏,颅骨缺损,头颅CT平扫见软组织密度肿块,4例行增强检查,无明显强化.本组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颅骨均有不同程度地破坏,肿块呈肉红色,质脆,易出血.对4例超过3cm的颅骨缺损用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8例,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无病灶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发病率低,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8例.8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其中3例行病灶局部放疗,5例行手术及放疗,效果好,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