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RhoA/ROCK信号通路在人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行关节置换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取其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为骨性关节炎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取其正常软骨组织为对照组。2组取软骨组织培养软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软骨细胞RhoA、ROCK1、ROCK2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组Ⅱ型胶原蛋白均阳性,其中骨性关节炎组细胞染色明显深于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软骨细胞RhoA、ROCK1、ROCK2mRNA(0.772±0.160、0.979±0.152、0.916±0.143)和蛋白(1.15±0.04、1.65±0.68、1.94±0.4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RNA:0.501±0.136、0.762±0.125、0.683±0.114,蛋白:1.02±0.09、1.11±0.4、1.41±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A/ROCK信号通路在人骨性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软骨,可能是导致骨性关节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胃癌及其正常组织中COL3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究COL3A1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从胃癌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其正常组织中收集新鲜标本各10例,石蜡标本各50例,分别使用实时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L3 A1 mRNA及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有关作用机制。方法:共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OA模型组(B组)、OA+LIPUS组(C组)、OA+LY294002(PI3K/Akt抑制剂)组(D组)、OA+LY294002+LIPUS组(E组),每组各6只。采用右后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造模。于造模后第6周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切取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Mankin评分;提取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COL2)、MMP-13、Akt、pAkt、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COL2、pAkt、Bcl-2蛋白含量较A组降低,MMP-13、P53蛋白含量较A组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COL2、pAkt、Bcl-2蛋白含量增高,MMP-13、P53蛋白含量下降(P<0.05);D组COL2、Bcl-2、pAkt蛋白含量下降,MMP-13、P53蛋白含量升高(P<0.05),E组COL2、MMP-13、P53、Bcl-2、pAkt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与C组、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LIPUS能通过PI3K/Akt通路降低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率,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P53水平,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1998年10月,我院应用自体骨泥植骨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1例,57髋,以期加强早期的假体稳定,减少远期假体松动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35髋,女21例,22髋;51~81岁,平均63.6岁。新鲜股骨颈骨折23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14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髋,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3髋。采用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17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假体使用情况:Austin Moore型7例,Bateman型10例,改良Muller型全髋40例。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仰卧位S…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硫酸氨基葡萄糖作用于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胶原酶和磷脂酶A2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进行研究,为硫酸氨基葡萄糖的作用机制提供基因学证据,并验证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胶原酶和磷脂酶A2基因表达差异的可靠性。方法收集9例软骨样本,其中正常膝关节软骨样本3例,6例来源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软骨样本,体外分离培养组织样本。将每株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炎症对照组(炎症介质刺激)、药物干预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炎症介质)。行基因芯片杂交,并进行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分别对比正常对照组与炎症对照组、炎症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筛查出细胞样本中与前列腺素E2代谢相关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并对胶原酶和磷脂酶A2基因筛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细胞株样本的炎症对照组与药物干预对照组筛选出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143条,其中与前列腺素E2及磷脂酶A2、胶原酶代谢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PTGS1基因上调,CXCL13、TNFSF17、PTGS2、PTGES表达下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炎症介质能激活前列腺素E2的表达,进而促进软骨分解代谢中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异常表达趋势;而硫酸氨基葡萄糖能够抑制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素E2表达。结论炎症介质能激活前列腺素E2的表达,促进关节软骨炎症的发生及关节软骨细胞的分解代谢;硫酸氨基葡萄糖抑制磷脂酶A2和胶原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生成的同时,能够调节前列腺素E2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对抗炎症保护关节软骨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软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软骨组织和维持软骨完整性的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细胞凋亡、老化和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的:通过线粒体PCR芯片技术研究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线粒体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收集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成人车祸后截肢者的关节软骨细胞,经过细胞的提取和培养、RNA提取和质量检测、mRNA提取和cDNA合成等处理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所检测到的84个与线粒体相关的待检测基因中有18个线粒体基因在骨性关节炎中发生了显著改变。以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线粒体基因相对正常成人软骨细胞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倍数表示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其中倍数改变和倍数调节均大于2的上调基因有BBC3,BCL2,SLC25A37等15个,倍数改变小于0.5和倍数调节小于-2的下调基因有CPT1B,SLC25A16,SLC25A24共3个。18个线粒体差异基因功能分类如下:膜极化和电位:BCL2,BCL2L1,TP53,UCP1,UCP3;线粒体转运功能:BCL2,BCL2L1,CPT1B,FXC1(TIMM10B),MFN2,STARD3,TP53,UCP1,UCP3;小分子转运功能:SLC25A16,SLC25A2,SLC25A24,SLC25A31,SLC25A37;靶蛋白:FXC1(TIMM10B),MFN2;线粒体蛋白转入:COX18,FXC1(TIMM10B);内膜转运:FXC1(TIMM10B),TIMM17B;线粒体裂变和融合:COX18,MFN2;线粒体局限化:MFN2;凋亡基因:BBC3,BCL2,BCL2L1,SOD2,P53。结果表明,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线粒体发生了明显的能量代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对30例人工全髋置换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和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30~84岁,平均57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髋部骨折畸形愈合1例,先天性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12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2例,男54例,女68例;年龄20~8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8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1例为右股骨骨折术后粗隆间再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3例,其他4例.施行单侧全髋置换术94例,双侧全髋置换术8例,半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20例.  相似文献   

9.
李干  李奇  林荔军  段鑫  张西旗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721-272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兔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病理性过程中的表达,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IL-1、MMP-1及TIMP-1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A1、A2、A3组为对照组,B1、B2、B3组为模型组。B1、B2、B3组用1.6%木瓜蛋白酶膝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于2周、4周、6周后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标本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B1、B2、B3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A1、A2、A3组比较,B1组>A1组、B2组>A2组、B3组>A3组(均P<0.01);模型组B1、B2、B3组滑膜、软骨中IL-1、MMP-1、TIMP-1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B1组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诸多老化和衰老的研究中,p16INK4a是研究较多的一种产物,然而其在与衰老密切相关的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p16INK4a在正常和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讨论其在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骨性关节炎软骨标本,取材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手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正常老年、中年及青年组软骨标本分别取自无骨性关节炎患者.干预直接从软骨组织中提取蛋白和细胞的总RNA,分别进行Westernblot和RT-PCR分析,检测p16INK4a在年轻、中年、正常老年人及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中的表达情况.对p16INK4a下游底物pRb的磷酸化状态也进行了蛋白表达的分析.主要观察指标p16INK4a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在关节软骨细胞中,p16INK4a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表达量也逐渐增多;相应地,p16INK4a的主要靶物质pRb的磷酸化明显减少,相反非磷酸化的pRb的含量则相对增高.与正常人相比,这些变化在骨性关节炎的软骨细胞中尤为显著.结论p16INK4a/pRb途径可能在关节软骨细胞的老化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p16INK4a表达的升高以及随后的pRb磷酸化状态的丢失可能参与了关节软骨细胞的老化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软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女 ,34岁。以右髋活动受限 2年 ,右臀部肿物 2个月为主诉收入院。入院前 2年无明确诱因出现右髋关节活动受限 ,无疼痛感 ,未予诊治。入院前 2个月发现右臀部肿物 ,伴右下肢酸痛感 ,弯腰时加重。查体 :右臀部深部触及一 3cm× 3cm肿物 ,界清 ,质硬 ,无活动度 ,局部无明显压痛。右髋关节后伸 5° ,屈曲 4 5° ,外展 30° ,外旋 30°。肢体远侧感觉、运动未见异常。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软骨瘤。右髋CT示右股骨颈中部后侧带蒂骨性突起 ,端部呈菜花状 ,生长方向朝向股骨头侧。择期行右股骨颈骨软骨瘤切除术 ,右髋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生物学特征,分析成软骨诱导过程中软骨标志基因的表达,探索分化的最佳时间,为其以后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UCMSCs并使用特定的诱导培养基对第3代UCMSCs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培养并染色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实时定量PCR检测成软骨诱导0、3、7、14、21 d后SOX9、COL2A1、ACAN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UCMSCs经过体外培养后,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UCMSCs经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后油红O、茜素红、阿利新蓝染色分别呈阳性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UCMSCs低表达CD34、CD45,高表达CD44、CD105。成软骨标志基因SOX9、COL2A1 mRNA的表达在诱导14 d达到最高水平,ACAN的mRNA的表达在诱导7 d达到最高水平。结论 UCMSCs体外传代培养3代后依然可以保持干细胞的特性,其体外诱导成软骨的最佳时间为14 d。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12月,我院共为75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人工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47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4例,75~96岁,平均79岁,其中髋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6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合并高血压19例,冠心病24例,糖尿病5例,脑中风后遗症7例,其他疾患2例。采用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实行全髋置换术17例,单纯股骨头置换术25例,膝关节置换术5例。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效提高了生活质量。2护理2.1术前准备①患者准备:术前1d访视患者,了解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X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0A1)水平变化对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35例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OL10A1水平,同时将研究组按照Kellgren-Lawrence评估标准分为Ⅰ、Ⅱ、Ⅲ和Ⅳ级,并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血清COL10A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COL10A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Ⅰ、Ⅱ、Ⅲ和Ⅳ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血清COL10A1水平分别是(0.52±0.11)、(1.96±0.36)、(1.89±0.33)和(0.79±0.24)ng/mL。Ⅱ、Ⅲ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血清COL10A1水平明显高于Ⅰ、Ⅳ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血清COL10A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OL10A1水平可作为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指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股骨颈骨折除关节置换以外,其他治疗方法均存在股骨颈骨折愈合缓慢,预后差,并发症多,长时间不能负重的问题.课题组研制的骨折髋支撑关节是一种新型、非限制型髋关节支撑器,集骨折固定与关节支撑于一体,攻关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并发症防治难题.目的:分析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力学效应.方法:采用AutoCAD导入方式建立3组2D有限元模型,即正常髋关节、股骨颈骨折2钉固定、2钉固定+骨折髋支撑关节模型.选用ANSYS(PLANE82)划分网格二维4节点单元,等同条件下分别完成计算.结果与结论:正常髋关节组、股骨颈骨折2钉固定组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力峰值为1.029,1.63 MPa,2钉固定+骨折髋支撑关节组仅为0.1~0.4 MPa.股骨颈骨折2钉固定组的骨折固定螺丝钉应力峰值为37.186 MPa,2钉固定+骨折髋支撑关节组仅为7.474 MPa.结果提示,在多钉固定基础上安装骨折髋支撑关节,可保护股骨颈和股骨头修复愈合,为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背景:S-ROM假体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使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最佳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目的:观察使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11/2007-02收治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7例(63髋),均应用S-ROM型假体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进行Harris评分比较置换前后髋关节功能,拍摄X射线片随访假体松动、下沉、断裂、骨质吸收和骨折等情况.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4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予以手法复位牵引,肌力恢复后不再脱位.其余患者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Harris评分为70.20~92.10分,平均88.30分,与置换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X射线片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断裂、骨质吸收和骨折等现象.结果提示,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苏伟  谢文  关明 《检验医学》2008,23(1):42-46
目的 检测骨性关节炎(OA)关节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应用SYBRGreen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例OA和10例外伤患者关节软骨中VEGF mRNA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关节软骨组织VEGF含量.结果在OA和对照组患者软骨组织中都存在VEGF121、VEGF165和VEGF189 3种亚型的mRNA表达,但OA的VEGF121和VEGF165表达高于对照组.ELISA定量显示,OA患者的软骨组织分泌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1.27±7.81)ng/g总蛋白、(5.15±2.69)ng/g总蛋白,P<0.01)].结论 VEGF在O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治疗对策.方法:收集75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例,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原因以及治疗对策.患者75例,男31例,女44例,年龄60~84岁,平均63.8岁.75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头坏死17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良性肿瘤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扁平髋和髋臼发育不良各1例.并存疾病:高血压28例,冠心痛10例,糖尿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脂肪肝8例,泌尿系感染5例,脑血管病变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疗效优35例,良31例,优良率88.7%.术后并发症12例,占16%.再骨折2例(2.66%),脱位1例(1.33%),急性化脓性感染1例(1.33%),泌尿系感染1例(1.33%),肺部感染1例(1.33%),深静脉血栓1例(1.33%),脂肪液化2例(2.66%),异位骨化1例(1.33%),假体松动2例(2.66%).结论:人工髋关节王换术是髋关节功能重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合理处置是防治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骨水泥对老年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于2000-07/2008-0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入选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3例,左髋54例,右髋39例, 年龄60~70岁.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64例,左膝27例,右膝37例,年龄60~70岁.对其使用骨水泥前后血压及心率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髋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较膝关节置换中使用骨水泥患者收缩压降低明显.93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统计其中90例不同麻醉方式患者使用骨水泥前后体征的变化.3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的髋关节置换患者与55例全麻患者比较,骨水泥使用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注入骨水泥时必须严密监测血压.  相似文献   

20.
初步了解、评价不同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近期疗效,对THR术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145例首次THR患者随访取得59例(60髋)完整随访资料,随访34~69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诊断为新鲜股骨颈骨折16例(27.12%);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25.42%);股骨颈陈旧性骨折8例(13.56%);骨性关节炎7例(11.86%);双侧髋关节病变9例(15.25%);股骨颈肿瘤3例(5.08%),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69%)。依据诊断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鲜股骨颈骨折组由术前21.6分恢复到术后82.5分(平均63.5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由45.7分恢复到86.3分(56.9岁);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组由37.7分恢复到91.6分(58.9岁);骨性关节炎组由35.0分恢复到81.6分(59.5岁)。术后1例(1.7%)出现重度疼痛、活动严重受限;2例(3.4%)中度疼痛,活动受限;2例(3.4%)术后6周内曾经发生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并发。1例(1.7%)术后3年股骨骨折,骨折前功能评定优良;其他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均具有良好疗效,在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组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较高,但与其他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是髋关节置换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