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目的:探究IL-2、IL-33佐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囊泡(OMVs)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a提取OMVs后加入IL-2、IL-33佐剂,并于0、2、4周皮下注射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组18只。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IgA及IgG亚类水平以及小鼠脾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CD4、CD8蛋白水平;CCK-8法评估IL-2、IL-33分子佐剂对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末次免疫2周后Pa滴鼻感染小鼠,感染后10 d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率,检测肺组织中菌体载量,并通过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ELISA结果显示,OMVs-IL-2、OMVs-IL-33组小鼠血清中IgG、IgA以及IgG亚类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且其中各实验组IgG2a/IgG1均大于1;IL-2、IL-33均能够显著促进OMVs诱导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2及IL-12(P0.05),但对细胞因子IL-4、IL-6分泌水平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MVs-IL-2、OMVs-IL-33免疫小鼠脾细胞上清中CD4、CD8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结果显示,OMVs-IL-2、OMVs-IL-33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最为显著(P0.05);Pa感染后,OMVs-IL-2、OMVs-IL-33组小鼠的死亡率及肺组织菌体载量均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且小鼠肺组织的炎症侵润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IL-2、IL-33佐剂能够增强Pa-OMVs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显著提高其抗感染保护作用,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重组外膜脂蛋白A(OmlA)抗原的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不同佐剂对其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OmlA抗原分别与佐剂IL-17和氢氧化铝进行混合吸附。然后将OmlA抗原以及吸附好佐剂的OmlA抗原分别在0、2、4周时注射到4~5周龄C57BL/6小鼠的腹腔进行免疫,同时设立IL-17、氢氧化铝和PBS免疫组为对照。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A、IgM、IgG、IgG1以及IgG2a的水平。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脾组织上清中Th1/Th17型细胞因子IFN-γ、IL-2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情况。最后一次免疫2周后使用致死量Pa鼻内感染小鼠,10 d后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a载量和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 ELISA结果证明OmlA、OmlA-AH和OmlA-IL-17组免疫小鼠血清中IgA、IgM、IgG以及IgG亚类(IgG1和IgG2a)的含量明显比各对照组高。OmlA-AH组中IgG2a/IgG1的比值小于1,且AH能提高脾组织中IL-4和IL-6的量,但IFN-γ和IL-2水平不变。OmlA-IL-17组中IgG2a/IgG1的比值大于1,且IL-17能提高小鼠脾细胞中IFN-γ和IL-2的量,但不影响IL-4、IL-6的表达。AH和IL-17能增强OlmA刺激导致的淋巴细胞增值。与对照组相比OmlA、OmlA-AH和OmlA-IL-17组能够减少小鼠肺组织中Pa载量和小鼠死亡率。结论 Pa Oml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且AH和IL-17能够增强其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L-2联合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P6蛋白免疫小鼠的免疫效果,探讨IL-2的佐剂效应。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P6重组蛋白组、P6重组蛋白+IL-2组、IL-2组、P6重组蛋白+弗氏佐剂组及PBS对照组,分别于第0、14、28天经腹腔进行3次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取小鼠血、脾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IgG水平,并分析其脾淋巴细胞IL-4、IL-10、IL-2和IFN-γ的产生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P6重组蛋白联合IL-2组通过腹腔免疫刺激小鼠产生的血清IgG水平,高于PBS对照组、P6重组蛋白组及IL-2组(P0.05)。P6重组蛋白联合IL-2组小鼠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所产生的IFN-γ、IL-2水平均高于PBS对照组、P6重组蛋白组及IL-2组(P0.05),而IL-4、IL-10水平各组无差异。各项检测中P6重组蛋白联合IL-2组与P6重组蛋白联合弗氏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2联合P6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优于P6重组蛋白单独免疫,IL-2可以作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重组蛋白的佐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以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对结核分枝杆菌ESAT-6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IL-2-pcDNA-ESAT-6、IL-12-pcDNA-ESAT-6、IL-18-pcDNA-ESAT-6、pcDNA-ESAT-6以及PBS对照组,分别于0、2、4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2周后各组处死5只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IgA,并分别检测0、2、4、6周小鼠阴道灌洗液中sIgA水平。CCK-8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测定脾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IL-6、IL-10的分泌水平。末次免疫2周后,腹腔注射结核杆菌H37Rv感染小鼠,感染后4周取小鼠肺组织进行菌落培养计数;同时通过HE染色以及肺组织炎症因子检测评估其炎症情况。结果细胞因子IL-2、IL-12以及IL-18均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血清IgG、IgA以及阴道灌洗液sIgA的分泌(P0.05),并促进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IL-2、IL-12及IL-18还能够显著增加脾细胞中IFN-γ、IL-2、TNF-α的分泌水平;此外,相较于ESAT-6真核疫苗组以及PBS对照组,IL-2、IL-12及IL-18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菌体载量以及炎性侵润,并减少炎性因子分泌。结论细胞因子IL-2、IL-12及IL-18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强结核杆菌ESAT-6 DNA疫苗的体液以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并显著提高其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佐剂IL-27单独或与CpG2216佐剂联合使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编码IL-27的质粒(以下简称IL-27)单独或与CpG2216佐剂作为联合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10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测定3次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效价以及末次IgG1、IgG2a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2周处死小鼠,取脾细胞,用LDH法检测CTL活性、ELISPOT法检测分泌IL-4和IFN-γ的淋巴细胞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的效应记忆和中央记忆T细胞。结果 ELISA结果表明:除PBS组外,各组均诱导了高水平的IgG抗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IgG2a、IgG1分别为Th1和Th2型抗体,IL-27+G1F/M2组、IL-27+CpG2216+G1F/M2组IgG2a和IgG1的比值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IL-27作为佐剂对G1F/M2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无增强作用但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使免疫应答更平衡;CTL杀伤实验显示:IL-27~+CpG2216+G1F/M2组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ELISPOT结果显示:IL-27~+CpG2216+G1F/M2组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且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同组分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P0.05),即均诱导了Th1型优势应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说明IL-27+G1F/M2组和IL-27~+CpG2216+G1F/M2组均能诱导产生大量的CD44~+CD62L~+双阳性细胞。结论细胞因子佐剂IL-27和CpG2216佐剂联合使用可以增强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而且IL-27对Th1型优势应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联合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P6蛋白免疫小鼠的免疫效果,探讨MDC的佐剂效应。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P6重组蛋白+MDC,P6重组蛋白,MDC组,P6重组蛋白+IL-2组及PBS对照组,分别于第0 d、14 d、28 d经腹腔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4 d,取小鼠血、脾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IgG水平,并分析其脾淋巴细胞IL-10和IFN-γ的产生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是小鼠血清IgG水平,P6重组蛋白联合MDC组高于PBS对照组、MDC组、P6重组蛋白+IL-2组及P6重组蛋白组(P0.05)。P6重组蛋白联合MDC组小鼠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所产生的IL-10、IFN-γ水平均高于PBS对照组、MDC组及P6重组蛋白组(P0.05)。因此MDC联合P6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优于P6重组蛋白单独免疫,MDC可以作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重组蛋白的佐剂。  相似文献   

7.
CCK-8对KLH免疫小鼠脾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IFN-γ、IL-2、IL-4、IL-5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抗KLH抗体IgG2a和Th2型抗KLH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KLH免疫使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mRNA表达增高,KLH免疫同时给予CCK-8可使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含量进一步增加和IFN-γ、IL-2mRNA表达增高,而使IL-4、IL-5含量降低,IL-4、IL-5 mRNA表达减低和降低IL-4/IFN-γ比值。②KLH免疫小鼠血清中IgG2a、IgG1发生不同程度增高,CCK-8可使其血清中IgG1水平减低而使IgG2a水平增高。结论: CCK-8可促进KLH免疫小鼠体内Th1反应,使Th2优势反应向Th1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CpG ODN对rHBsAg免疫小鼠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CpC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联合免疫小鼠的Th1/Th2型免疫应答效应。方法: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IgG亚类IgG2a/IgG1的比值;生物活性法检测脾细胞诱生上清中的IFN-γ和IL-2含量;ABC-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10及IL-12含量。结果:加CpG ODN组与单独注射rHBsAg组相比:抗-HBs IgG亚类IgG2a/IgG1比值明显高;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CpCODN能够明显增强rHBsAg免疫小鼠Th1型抗体亚类IgG2a的产生,并且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和Al(OH)3为免疫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0天杀死小鼠,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的变化;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小鼠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G1F/M2+Al(OH)3+IL-23和G1F/M2+Al(OH)3+IL-27可诱导高效价的IgG、IgG1、IgG2a抗体,且显著高于这三种佐剂单独使用诱导的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G1F/M2+IL-23和G1F/M2+Al(OH)3+IL-23刺激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的IL-23或IL-27对G1F/M2诱导的脾细胞杀伤活性没有增强作用,而Al(OH)3+IL-23和Al(OH)3+IL-27佐剂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的IL-23、IL-27或Al(OH)3组。结论:这些结果表明:IL-23或IL-27质粒与传统铝盐佐剂Al(OH)3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RSV重组疫苗G1F/M2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Hp)外膜蛋白Omp18 的免疫优势表位,并进一步验证确定其免疫优势片段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 的潜在优势表位,并由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相应的优势片段;片段通过口服免疫的方式免疫接种雌性BALB/ c 小鼠,每周1 次共免疫4 次。末次免疫10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IgG、IgA 水平,取肠道灌洗液检测sIgA 水平;取小鼠脾细胞ELISA 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 水平,并通过MTT 比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末次免疫10 d 后Hp 标准株攻击小鼠2 次,4 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并计算每组的感染率。结果:ELISA 法检测各片段免疫小鼠血清IgG、IgA 以及肠道s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脾细胞上清INF-γ、IL-2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6水平较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TT 比色法结果显示各片段刺激后小鼠淋巴细胞均有显著增殖(P<0.05);快速尿素酶实验结果提示各片段免疫后均能显著减少小鼠胃组织中Hp 的感染(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的外膜蛋白Omp18 优势片段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且对Hp 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IL-23/IL-17炎症轴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咪喹莫特组,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对比检测两组小鼠血清及皮损组织中细胞因子谱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对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及脾细胞成分。结果: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红斑、鳞屑、增厚等典型的银屑病样皮损,并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呈现一个抛物线型的动态变化;经咪喹莫特外用刺激后,小鼠皮肤及血清中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Th1、Th2和Treg类细胞因子含量及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IL-23/IL-17轴细胞因子表达也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咪喹莫特组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升高,约为正常对照组的3~4倍,Treg细胞比例约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结论:咪喹莫特诱导小鼠产生的皮损症状、病理学特征及细胞因子改变都与银屑病相似,是进行银屑病研究可行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制备后第1~8天可模拟疾病的发展阶段。Th17细胞活化及IL-23/IL-17轴参与了该模型皮损的形成,并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过程。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也参与了该模型皮损的形成,并且伴随Treg 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反馈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脂蛋白前体-LpqH(LC3-LpqH)DNA佐剂对Ag85B抗结核分枝杆菌(MTB)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纯化的pCMV-Ag85B、pCMV-LpqH/pCMV-Ag85B、pCMV-LC3-LpqH/pCMV-Ag85B、pCMV质粒DNA对BALB/c小鼠进行3次肌肉注射免疫。末次免疫2周后,ELISA检测血清中抗Ag85B IgG亚型及滴度。Ag85B刺激下培养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4、IL-10分泌水平。末次免疫3个月后,用MTB标准毒株H37Rv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计数肺和脾脏MTB载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Ag85B免疫组相比,LC3-LpqH/Ag85B免疫组抗Ag85B的IgG2a水平显著提高,而IgG1水平显著降低,并伴随IL-2、IFN-γ分泌增加及IL-4、IL-10减少,肺和脾脏内MTB载量降低,肺组织病变程度减轻。结论 LC3-LpqH可显著增强Ag85B抗MTB疫苗的Th1型免疫应答,并显示较好的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磷酸铝(AP)和氢氧化铝(AH)佐剂对布鲁菌外膜蛋白31(Omp31)诱导产生体液、细胞免疫反应以及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AP佐剂以及AH佐剂,并与纯化的布鲁菌Omp31进行混合吸附,检测吸附率;将AP、AH吸附完成的Omp31蛋白分别于0、2、4周腹腔注射免疫BLAB/c小鼠,同时设立未吸附佐剂的Omp31蛋白免疫组与PBS免疫组作为对照。分别于0、2、4、6周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 G、Ig G1、Ig G2a水平以及生殖道分泌物分泌型Ig A(s Ig A)水平;于第6周取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Omp31刺激细胞48 h后,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CCK-8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小鼠于第6周用布鲁菌强毒株进行攻击,并分别于攻击后1周、2周检测小鼠脾脏组织菌体含量。结果 AP、AH佐剂对于不同浓度Omp31吸附率分别可达到70%与85%以上;ELISA结果显示AP组与AH组诱导产生的血清Ig G、Ig G1、Ig G2a以及生殖道s Ig A水平均在末次免疫2周后到峰值,其中AH组高于AP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K-8实验结果显示AH组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高于AP组,且均高于对照组,AH组脾细胞上清中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AP组,而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强毒株16M攻击后2周,AH组小鼠脾脏菌体载量显著低于AP组。结论 AP佐剂以及AH佐剂均能有效增强布鲁菌Omp31的免疫原性及其抗感染保护作用,且AH佐剂效果好于AP佐剂。  相似文献   

14.
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佐剂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入E.coli XL1-Blue,IPTG诱导P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A-D四组,分别为PBS对照组、MDC对照组、P6蛋白组、P6蛋白联合MDC组。分别于0、14、28d经黏膜免疫,末次免疫后14d,每组12只小鼠取血和肺泡灌洗液,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和肺泡灌洗液中IgA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IL-17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P6蛋白。第三次免疫后,D组诱导的IgG抗体、IgA抗体、IL-4、IL-17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经NTHi攻击后,D组生存率达80%,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DC作为佐剂可以使NTHiP6疫苗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lt3L与CCL5作为联合佐剂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对HBc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增强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将两种细胞因子质粒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共免疫小鼠, 免疫3次后再用原核表达的HBc颗粒蛋白或HBc DNA疫苗加强, 观察对稳定表达HBcAg 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HBc)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8 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2、IL-4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佐剂联合DNA疫苗免疫经蛋白加强组(DDP/Adj)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佐剂联合DNA疫苗免疫组(DDD/Adj)及DDP/Adj组均可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 且DDP/Adj 高于DDD/Adj组(P<0.05);DDD/Adj 及DDP/Adj组小鼠脾脏CD8 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IL-2 表达水平及CTL杀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IL-4 表达水平在各组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 采用Flt3L与CCL5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荷瘤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IL-12对乙肝疫苗在小鼠诱导应答的强度与性质的作用,探讨将重组IL-12用作乙肝治疗性疫苗分子佐剂的可能性.方法:将乙肝疫苗联合重组IL-12肌注免疫小鼠,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乙肝疫苗联合重组IL-12能明显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2并提高IgG2a抗体水平.结论:重组IL-12可显著增强乙肝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使免疫应答转向Th1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5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SP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 mAb组以及西咪替丁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进行为期14周的HSP模型构建,通过检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CIC)水平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在建模成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为期3周的药物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各组小鼠24 h尿液并进行尿蛋白含量检测;碳粒廓清实验检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 MPS)功能;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分泌型IgE(Secretory-IgE, S-IgE)、IL-17、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以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4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皮肤和肾脏中IL-17蛋白表达量;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和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IL-17 mAb能显著降低HSP小鼠尿蛋白含量(P0.01);增强HSP小鼠MPS功能(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均有P0.01);降低血清S-IgE、IL-17、IL-4水平(均P0.01);增加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P0.01)。此外,IL-17 mAb还能显著改善HSP小鼠皮肤及肾脏的病理学变化,降低IL-17表达量(P0.01)。以上结果提示IL-17 mAb对HSP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表达进而影响其调节Th1/Th2免疫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BS对照组。分别于0、14、28 d经腹腔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每组取12只小鼠取血,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其滴度分别为1∶1 140.25、1∶3 044.38,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抗体滴度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0.05),但IL-4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的生存率达80%,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作为蛋白佐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NTHi-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蓖麻毒素B 链蛋白(rRTB)免疫雌性BALB/ c 小鼠的免疫机制。方法:雌性BALB/ c 小鼠分为rRTB 组和PBS 组,间隔14 d 皮下多点注射,共4 次。间接ELISA 分析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分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因子IFN 和IL-4。结果:血清IgG 效价达到1 107 以上,且攻毒后产生二次免疫应答,与PBS 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1 达到1 105 以上,与PBS 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2a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IFN 的表达量与PBS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L-4 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rRTB 蛋白免疫可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诱导以IgG1 为主的抗体和Th2 优势应答,为候选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主要产生IL-22的CD4~+T细胞Th1、Th17和Th22细胞以及IL-22R1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后第3、6、9、12天收集外周血、小鼠脾淋巴细胞以及肝脏和肠管组织。ELISA检测外周血IFN-γ和IL-17、IL-22的蛋白表达量;qRT-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相关因子(Ifng、Tbx21基因)、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Rorc基因)、Th22细胞相关因子(IL-22、Ahr基因)以及肝脏和肠管组织中IL-22R1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4~+IFN-γ~+)、Th17细胞(CD4~+IFN-γ~-IL-22~+IL-17~+)及Th22细胞(CD4~+IFN-γ~-IL-22~+IL-17~-)的百分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LISA、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后Th1细胞、Th17细胞、Th22细胞增高:qRT-PCR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后肝脏和肠管IL-22R1的表达增高。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早期,主要产生IL-22的CD4~+T细胞Th1、Th17、Th22细胞比例以及IL-22R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