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消退、皮疹消退、咽痛消失的时间,总体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消退、皮疹消退、咽痛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IL-17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但对照组各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显著缩短手足口病患儿退热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综合疗效,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6.67%、4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咽红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84.21%,观察组、对照组咽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85.96%,观察组的咽红肿总有效率、咽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证侯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嘉  蔡振荡 《新中医》2019,51(5):232-23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学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9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显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林冰  江儒文  余德钊 《新中医》2010,(11):35-36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比较2组退热时间及症状缓解方面的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鼻塞流涕好转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愈显率治疗组为84.62%;对照组为64.29%,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能使血清TNF-α及IL-6活性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NF-α及IL-6活性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8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通过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儿同时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及IL-6水平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能够明显降低TNF-α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白小莉 《新中医》2015,47(7):209-2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A组51例患儿单独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B组52例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而C组55例患儿则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以及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儿相关症状的消退时间,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并发感染率。结果:C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皮疹、咽痛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B组2组,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73%,高于A组、B组的74.51%、82.69%;而C组的并发感染率仅为1.82%,低于A、B组的15.69%、5.7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良好,并发感染率低,其中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退热和手足口皮疹消退或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600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0例和实验组30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而实验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就其治疗后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实验组小儿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的TNF-α、IL-6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并且降低小儿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小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3次,疗程4 d。比较2组退热时间及愈显率。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愈显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挟滞证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统计2组患儿症状消失比例、退热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比较总体疗效的差异;观察2种药物对血常规及TNF—α及IL-6的改善作用。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2组白细胞计数复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上腹部疼痛、恶心3例,面部皮肤红疹1例,疗程结束后即消失。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显著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为该药可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7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136例)和对照组(病毒唑组142例)。2组对症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每日3次,3~5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口服10~15mg/kg·d,3~5d为1个疗程。结果:疗程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5.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疗程及缓解症状,优于病毒唑,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咽痛彻底缓解、无肉眼可见皮疹及口腔溃疡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结合蒲地蓝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合并高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0例AURI合并高热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0)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n=60)接受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情况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和退热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退热后上升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葛退热汤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AURI合并高热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5 mg/(kg.d),连用7天,并根据病情予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7天。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体温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例数均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121例,细菌感染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的差异。再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75例,西药组给予抗病毒、抗菌制剂治疗,中药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清hs-CRP、PCT和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余2组,PA水平显著低于其余2组。中药组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中药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西药组,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改善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结论血清hs-CRP、PA和IL-6可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参考指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更为显著地降低血清hs-CRP、PA和IL-6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感风热证)咽痛、鼻塞、流涕和纳呆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16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接受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单独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2%(82/8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两组比较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果: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38例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小儿金翘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hs-CRP、TNF-α和IL-6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痛、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较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发现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作用较快,能够显著改善患儿hs-CRP、TNF-α和IL-6血清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