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据报道,HIV感染人群中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为4%~10%,HIV病毒感染增加了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终末期肝病的风险。因此,对HIV/HBV共感染者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HBV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减少HBV相关的致病性和致死率。目前HBV抗病毒治疗药物如INF-α、拉米夫定或恩曲他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替诺福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IV病毒的作用,单药使用虽可有效的抗HBV病毒,但可能均不同程度地导致HIV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是抗病毒治疗,约88%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已成为共识。2010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  相似文献   

3.
乙肝是一种复杂、难治的传染性疾病,无论是从乙肝的病毒因素、患者个体差异还是目前治疗进展等方面来看,乙肝治疗都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活动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有关,只有清除或抑制乙肝病毒,才能防止慢性乙肝的发作,同时防止乙肝向肝硬化与肝癌发展。但是,目前仍缺乏有效对抗乙肝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治疗慢性乙肝一般有两种可行途径:一种是增强免疫系统以清除感染的肝细胞,常用药物有α-干扰素、治疗性疫苗等另一种是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有核苷类似物等。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全球性传染病,其危害大于其他类型的肝炎,全世界至少有3亿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其中20%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我国有1.2亿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约3 000万,是目前慢性传染病中第一大群体.近年来慢性乙肝在病毒及基因疫苗治疗方面有重大进展,但仍无根本性突破,因此,给慢性乙肝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患者由于缺乏有关本病的基本知识,加之疾病痛苦及精神压力,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恐惧、被歧视等多种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人的抗病能力,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对2010年4~11月165例门诊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超过2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可谓乙肝大国,因此我国的慢性乙肝治疗有着明显区别于他国的特殊性,乙肝患者群复杂而庞大,80%的乙肝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不规范用药现象普遍。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关键就是抗病毒治疗,通过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远期疗效呢?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胡天志  郑为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37-2139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若未进行规范治疗易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预后较差,甚至危及生命。根据最近的美国肝病学会及亚太肝病学会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慢性乙肝近期治疗的目的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改善组织学和使ALT正常以减慢疾病进程;长期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作者现围绕国内外慢性乙肝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与拉米夫定片在老年慢性乙肝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78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和拉米夫定片治疗2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乙肝 E抗原( HBeAg)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粒细胞降低率、血病毒转阴率及HBV脱氢核糖核酸( HBV-DNA)水平抑制率。结果实验组患者HBeAg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BV-DNA水平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在老年慢性乙肝长期治疗中较拉米夫定片疗效显著,HBV-DNA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慢性乙肝 )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该病目前缺乏能彻底治愈的特效药 ,治疗效果差 ,治愈率低 ,病死率较高[1] 。国内外不少学者的研究发现 ,该病病人存在严重的心身症状[2 ] 。慢性乙肝病人多需在家中进行护理和治疗。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进行精心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的清除病毒。我院自2005年以来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姚盈盈 《中国药业》2013,22(9):97-9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将104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比夫定治疗,600 mg/d,连服1年。结果观察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为81.4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2.96%和92.5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38.00%和72.00%(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促使HBeAg转阴。治疗期间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用药指导及心理护理对确保替比夫定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慢性乙肝患者106例。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HBV 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Ag转换率分别为48.48%;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75.8%。结论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 1.2亿左右 ,并且 ,携带者中仅有 10 %患者电镜下肝组织接近正常。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少数已有肝硬化的表现。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问题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博尔泰立、左旋咪唑治疗乙肝携带者 ,有一定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标准 :年龄 16岁~ 6 0岁 ,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 ,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产生各种影响,威胁着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应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控制肝脏炎症和改善肝功能,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减少肝癌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全球约有3.5亿的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热门内容。治疗的关键在于对病毒复制的长期抑制和(或)免疫调节,尽管已经有了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但HBV的低病毒清除动力学特征,以及其基因变异性,使得仍有必要寻找更多的新化合物。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最早于1997年在HepG2.2.15细胞中证实较拉米夫定对野生型HBV病毒具有更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胡笑红 《天坛药讯》2004,16(4):32-32
乙肝疫苗将打破目前只具有预防性的局面。近日,我国首个治疗用乙肝疫苗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进入Ⅰ期临床。该治疗性疫苗将使乙肝特别是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得到根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乙肝免疫球蛋白孕期阻断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的宫内传播是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有文献报道,活产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是10%~16%[1].在孕晚期行宫内阻断治疗是目前临床大量使用的方法.为了解阻断治疗的效果,笔者对我院近两年的治疗情况进行了统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上海医药》2015,(7):56
2015年3月18日是第十五届全国"爱肝日",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慢性乙肝治疗指导。慢性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病毒感染,它损及肝脏,每年估计会造成65万例死亡,其中大多数死者处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从全球情况看,约有2.4亿人携带慢性乙肝病毒,非洲和亚洲的感染率最高。慢性乙肝感染者面临的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更高。《世卫组织预防、关护和治疗慢性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19.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的临床应用开创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纪元,拉米夫定是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肝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作用可靠而强大,应用方便,副作用轻微,适用范围广,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中无可替代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拉米夫定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近期有效率较高而远期有效率较低,乙肝病毒DNA阴转率高而HBeAg-HBeAb转换率较低,随着疗程延长,乙肝病毒DNA多聚酶发生YMDD变异的可能性逐步增大。据资料报道,拉米夫定应用一年其YMDD变异发生率为17%,应用两年其YMDD变异…  相似文献   

20.
谭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23-1924
在我国 ,10 %左右的人HBsAg(俗称澳抗 )阳性 ,其中绝大多数人属于慢性病毒携带者。他们没有明显症状 ,肝功正常 ,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因为目前尚无使HBsAg转阴的特效药物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目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病情的继续发展 (如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等 ) ,而不是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