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快、疗效不佳、中位生存期短、预后极差的一种恶性肿瘤,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检出率的提升,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成为威胁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胰腺癌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分型特点越来越清晰,为攻克“癌王”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本文对2018年胰腺癌的重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肝转移发生率高, 是导致胰腺癌难治性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基因检测、综合治疗等水平的提高, 对胰腺癌肝转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胰腺癌肝转移治疗前的个体化评估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对于胰腺癌肝脏寡转移者, 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预后。对于转移灶负荷较高者, 应结合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 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胰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本文就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本中心的临床实践经验, 对胰腺癌肝转移的诊治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近年来,发病率亦明显升高.胰腺癌的治疗模式已由单纯的手术优先,走向包括外科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对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对疾病本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基础临床的转化提供了线索.该研究参考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胰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针对胰腺癌发病因素、基础研究热点、外科手术相关进展及化学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疾病进展快及化疗有效率低,患者预后极差,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约8%。近年来由于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及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模式也已由既往单纯的外科或内科治疗过渡到以多学科讨论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参考2019年发表的胰腺癌相关研究报道,就胰腺癌发病因素、基础及临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一些抗肿瘤新药如吉西他滨、紫杉醇等在胰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放疗技术的改进,使胰腺癌辅助治疗有了一定进展.现综述胰腺癌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周金意  俞浩  韩仁强 《中国肿瘤》2014,23(11):903-907
[目的]分析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死亡情况,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江苏省死因监测资料,以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主要指标分析胰腺癌的死亡特征。[结果]2012年江苏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7.24/10万,占全人群死亡的28.81%,居全死因第1位。胰腺癌粗死亡率为8.38/10万,占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为4.25%,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6位。江苏省居民因胰腺癌死亡导致的PYLL、PYLLR和AYLL分别为27 212.5人年、0.44‰和10.43人年。[结论]胰腺癌成为导致江苏省居民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胰腺癌对江苏省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门市居民1998~2010年胰腺癌死亡率。[方法]利用海门市居民全死因资料和历年人口资料,计算胰腺癌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江苏省海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从1998年的4.64/10万(标化死亡率3.59/10万)上升至2010年的11.45/10万(标化死亡率5.77/10万),年均增长率为7.82%,男性高于女性。胰腺癌死亡率与时间呈显著相关性(r=0.953,P<0.001)。胰腺癌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以后,65岁及以上胰腺癌死亡占胰腺癌总死亡病例由1998年的45.83%上升到2010年的71.55%。2010年同年龄组胰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1998年。[结论]海门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及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8.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炯炘  黄鹏  王春友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52-1355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无法行根治手术患者42例,术中植入125Ⅰ粒子及姑息性手术.结果: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v评分显著提高(P<0.05),无明显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6.7%、33.3%.其中Ⅱ期6个月、12个月生存率为90.0%、55.5%,Ⅲ期6、12个月生存率为68.2%、13.6%(P<0.05).结论:125Ⅰ组织间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能较好改善疾病相关症状,近期疗效确切,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化疗是目前晚期胰腺癌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吉西他滨为标准用药,以其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不断探索中,并取得一定进展.放疗同期化疗的应用存在一定争议,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新辅助治疗的出现.使部分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获得了肿瘤切除的可能,对延长生存期意义重大.靶向治疗的出现为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提高了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
杨秀  郑桐森  张艳桥 《中国肿瘤》2017,26(7):550-554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极差的预后及有限的治疗方法,对胰腺癌分子生物学更进一步的了解及研究,可能会明显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及治疗的有效性.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对传统测序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具有高通量、高敏感性、高自动化程度等优点.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筛选胰腺癌致病基因,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制,进而指导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有望改进胰腺癌的诊疗现状.近年来,二代测序在胰腺癌的应用中取得巨大进展,该文就二代测序及其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中国致死人数排名第六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病情隐匿,超过8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进展为晚期,错失手术切除治愈的机会;而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也极易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5%~20%。不同于其他癌种,胰腺癌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效率均较低,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技术的研究也相对落后,急需临床医疗资源的投入和优质科研成果的转化,以改善患者预后。2022年是胰腺癌转化研究领域厚积薄发的一年,见证了第1个靶向KRASG12D的小分子药物的诞生和个性化T细胞受体工程化T(T-cell receptor engineered T,TCR-T)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在胰腺癌发病因素、分子机制、代谢、免疫微环境等基础领域,以及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临床领域也各自取得了新突破。本文对2022年胰腺癌研究和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由于缺乏适当的筛查和诊断方法、胰腺位置深、组织活检困难、肿瘤进展快及对治疗应答率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一致.约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胰腺癌极具侵袭性的疾病性质和患者的低存活率,使其成为严重的全球疾病负担.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推进,使得胰腺癌在发病机制、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疾病进展快,患者预后差,早期病情隐匿;同时手术切除率及化疗有效率低。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们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加深,基础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胰腺癌的治疗模式已由单纯的外科治疗过渡到多学科综合诊治的模式。该文参考2017年胰腺癌研究领域发表的最新文献,对胰腺癌流行病学、发病因素、基础热点研究及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癌症不仅成为中国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也同样是困扰世界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每年新发胰腺癌病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仅约6%,其主要原因包括:①在疾病的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②高侵袭转移特性导致难以控制的复发和转移;③缺乏有效的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④容易对现有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根治术后早期转移复发仍是造成手术预后不良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就2015年全球范围内针对胰腺癌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基础研究热点、外科手术相关进展、内科治疗和精准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及诊疗前沿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不到8%。可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较未行手术者预后有显著差异,单纯的手术治疗仅能将胰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1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单纯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仍然极高,且复发、转移后患者生活质量欠佳,预后极差,远期生存时间短。因此,寻求胰腺癌术后更加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或者方案,并进行规范、合理、综合的药物治疗,控制微转移,对防止和延迟复发意义重大,该研究领域也是近年来针对胰腺癌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近年来胰腺癌术后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探索胰腺癌术后不同药物、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生存获益情况及胰腺癌术后治疗的药物发展趋势,为胰腺癌术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Pancreatic cancer is the fif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in Japan, with an estimated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approximately 20,000 cases. Even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disease, the long-term outcome remains unsatisfactory due to early recurrence after resection. However, surgical resection has offered the only curative strategy for pancreatic cancer. Currently availabl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have little impact on survival,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gemcitabine has renewed interest in clinical research for pancreatic canc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nonsurgical treatment is essential. Studies to identify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such as chemotherap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gene therapy, are ongoing in Japan. The expanding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and genetic biology should facilitate research to develop novel molecular-targeted agents and to establish individualized therapy regimens for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率低,综合治疗如放疗是必要的。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术中放射、局部晚期胰腺癌姑息性放疗以及胰腺癌的放射剂量和放射靶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