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天完全性上睑外翻──附两例报告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任力蒙,李建新先天完全性上睑外翻(ChopnltaltoaeversionoftheuPPerepelid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异常性眼病。发生于初生儿,单眼或双眼受累,临床表现为上睑完全外翻,上睑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睑术后继发上睑下垂的原因及修复方法。方法分析近3年接诊的18例重睑术后继发的上睑下垂患者,根据重睑手术方法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结果 11例患者由于术后静脉回流障碍、肿胀,经过热敷、红外线理疗后恢复,属于暂时性上睑下垂。7例患者出现提上睑肌腱膜的损伤,属于真性上睑下垂,需经过再次手术行提上睑肌修补和折叠才能矫正。结论重睑术后的肿胀和术中提上睑肌腱膜损伤均会导致上睑下垂。只要熟悉上睑的解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熟练操作,可避免重睑术后真性上睑下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皮肤外路上睑提肌缩短术可用于上睑提肌有一定功能的病例。我们按文献介绍方法进行手术,效果满意。但有2例术后发生严重的上睑外翻。事后分析了发生原因,进行了补救,并对原法加以改良,获得较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睑板大部切除治疗Hotz术后睑内翻复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睑板大部切除治疗Hotz术后复发性上睑瘢痕性睑内翻的方法。方法 对 14例 15眼Hotz术后复发性瘢痕性上睑内翻 ,除保留上下缘及底部少许睑板外 ,切除大部的睑板 ,将皮肤切口的下缘缝于睑板上缘的上睑提肌的腱膜上 ,术毕时使上睑外翻。结果  15眼完全矫正 ,随访 6月~ 3年 ,无复发 ,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用睑板大部切除矫正Hotz术后复发性上睑瘢痕性睑内翻 ,疗效可靠 ,操作简便 ,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刘红 《眼科新进展》2013,33(6):582-583
目的 观察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合并术后早期眼睑调整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2年在我院门诊行改良Fasanella-Servat法治疗,且术后早期出现眼睑峰状改变、过度矫正的上睑下垂患者16例20眼,术后1周行眼睑调整.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16例20眼患者术后1周拆线时,患者反映疗效较满意.术后无感染,无眼睑闭合不全、上睑迟滞、暴露性角膜炎、上睑内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Fasanella-Servat法治疗上睑下垂,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而结合术后早期眼睑调整可以对轻中度上睑下垂有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矫治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长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12在我科收治的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患者83例114眼,采用改良式扇形额肌腱膜瓣悬吊术进行矫治,分析术后上睑下垂矫正效果和上睑缘弧度、重睑形成及倒睫、结膜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5a。

结果:术后第5a,矫正满意和基本矫正者共有84眼(73.7%),部分矫正30眼(26.3%),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包括倒睫4眼(3.5%),其中3例3眼上睑内侧1/3灰线处缝牵引缝线牵引1wk后消失,1例1眼行二次手术; 结膜脱垂2眼(1.8%),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加压包扎1wk后结膜脱垂均消失; 术后无1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眼睑外翻、睑球分离、眼睑成角畸形、血肿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上睑回退和外侧重睑皱襞消失是长期随访最常见的问题。

结论:改良式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矫治儿童重度上睑下垂长期疗效满意,效果持久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显微镜下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用显微器械在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18例20眼,观察术后局部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随访观察0.5~2a,手术结果判定为I级(良好)18眼,II级(尚好)2眼,手术后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轻微,无穹窿结膜撕裂、脱垂、睑内外翻及闭合不全者。结论:显微镜下提上睑肌缩短术解剖层次清晰,分离组织彻底,损伤轻微,使手术操作更精确,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反应轻,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9例12眼,男4例5眼,女5例7眼,均表现为后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缘遮盖1/2~1/3瞳孔,提上睑肌肌力均在10mm以上,伴有上眶区凹陷,上睑皱壁增高,部分患者行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提上睑肌腱膜分离修复术。结果:术后3~4wk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眼睑肿胀,眼睑闭合不全逐渐消失,随访4~18mo,患者双眼睑重睑基本对称,弧度流畅,上睑下垂矫正,上眶区凹陷明显改善,未出现眼睑内外翻及眼睑畸形等并发症,有1眼欠矫。结论:腱膜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腱膜分离修补术,此法符合解剖和生理,保存了M櫣ller肌及提上睑提肌的内、外角,维持了眼睑正常结构。手术过程简单,损伤范围小,术后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完全性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  刘玉青  赵慧 《眼科新进展》2005,25(3):266-26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硬脑膜应用于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完全性上睑下垂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酒精处理后的同种异体硬脑膜作为悬吊中间材料,对21例(30眼)儿童完全性上睑下垂行额肌悬吊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治愈率95.2%,未见感染、睑内外翻、睑缘畸形、倒睫、暴露性角膜炎、慢性肉芽肿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硬脑膜作为中间材料应用于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完全性上睑下垂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5岁。因出生后双上睑抬举困难15年余,于2003年11月10日入院。查:视力:右指数/80cm,左指数/60cm。双眼睑裂较小,正前视:右3mm,左2mm,上视上睑缘稍外翻,睫毛外上翘明显,压迫眉弓部双上睑上举不能。角膜映光:双眼外下斜状态,左眼明显,双眼球转动困难,各项均位中线附近。眼底:视网膜色泽稍淡。屈光:高度散光改变。诊  相似文献   

11.
上睑下垂是指提上脸肌及动眼神经先天性异常或继发损伤造成的提上睑肌功能不全,以致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掩盖上半部角膜及瞳孔,影响视觉的发育和美观,给患者思想上带来负担.其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畸形,它因提上睑肌及动眼神经先天发育障碍或继发损伤或其功能不足引起。目前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按其原理可归纳为三大类:①提上睑肌缩短术;②额肌与眼睑的粘连术;③利用上直肌的手术。上述手术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症。我们从1988年以来用睑板一腱膜切除术治疗上睑下垂62例78只眼,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初步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62例78只眼,多数为门诊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额肌腱膜瓣悬吊手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时机、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24例(36眼)施行了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3~6个月24例(36眼)全部都获得矫正,手术后2d35眼上睑下垂被矫正、仅1眼手术后第2天出现上眼睑血肿,打开释放血肿后次日恢复正常.手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眼睑闭合不全,于6个月内恢复正常.无眼睑内、外翻、睑缘畸形或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额肌腱膜瓣悬吊手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采用上睑板结膜瓣作为下睑肿瘤切除后缺损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膨胀液的麻醉下对34例(34眼)下睑基底细胞癌进行彻底切除造成的大范围缺损,以上睑板结膜瓣作为衬里,残存下睑皮肤或眼面部皮肤作为前层进行再造。结果:随访8mo~5a以上的31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存活,其外观及功能良好,无1例发生角膜炎、睑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上睑板结膜瓣及残存的下睑皮肤或眼面部皮肤滑行再造下睑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上睑疤痕性外翻临床上少见,也很少有过报导。偶然发生于烫伤,外伤,先天性鳞癣症。作者曾遇到一例带状疱疹引起的上睑疤痕性外翻,经全厚皮瓣移植而获得矫正,报导如下: 患者女性,95岁,因右眼睑严重坏死性带状疱疹而入院。病人神志轻度不清,右眼睑沿第V脑神经第一分支区,皮肤上有坏死性焦痂较多,右眼上睑明显水肿及红斑。右眼睁不大。右眼矫正视力为20/200,结膜角膜正常,前房深,无细胞及闪光,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正常,辐辏存在,无Marcus-Gunn氏综合征。晶体核硬化,周边皮质少许混浊,眼压15 mmHg,眼底有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周有色素分布,视神经及视网膜周边正常,治疗用氢化可地松及磺胺溶液外部湿敷,静脉滴注ACTH 40单位,每日一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提上睑肌缩短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与并发症。

方法:对40例58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28眼行额肌腱膜瓣悬吊术,20例30眼行改良的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mo,提上睑肌缩短术组及额肌瓣悬吊术组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正矫率分别为:8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倒睫、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等,提上睑肌缩短术组少于额肌瓣悬吊术组,且有更好的外观。提上睑肌缩短术后6mo复诊时,眼睑闭合不全15眼,暴露性角膜炎共1眼,结膜脱垂2眼; 额肌瓣悬吊术后6mo随诊,眼睑闭合不全23眼,暴露性角膜炎2眼,上睑倒睫3眼。

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及额肌瓣悬吊术均能有效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但前者并发症少,术后外观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成年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单眼或双眼发病的成年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27例(36眼)。患者年龄18~45岁。方法 对上述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排除眼肌疾患,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腱膜深面固定手术,术中单纯分离提上睑肌腱膜,保留Müller肌与睑板和结膜的关系。术后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以平视时上睑缘位置作为评价标准:位于角膜上缘下1~2 mm,睑缘弧度自然,无并发症者为满意,位于角膜缘以上者为过矫,低至瞳孔上1/3者为欠矫,遮挡瞳孔大于1/3者为复发。主要指标 上睑缘位置、眼睑弧度及有无并发症(睑内翻、结膜脱垂、暴露性角膜炎)。结果 27例患者术后1年,矫正满意者22例(31眼),眼睑高度基本正常,弧度自然。1眼上睑内翻、2眼结膜脱垂、2眼欠矫。结论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成人患者采用改良的提上睑肌缩短术疗效确定,1年内在矫正眼睑生理功能和改善外观上达到满意效果。(眼科,2018, 27: 362-3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筋膜结膜瓣滑行修补眼座暴露手术的疗效及其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因眼座暴露行筋膜结膜瓣滑行修补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轻度暴露(≤5mm)5例,术后无上睑下垂发生;中度暴露(6~10mm)26例,术后6例发生上睑下垂;重度暴露(〉10mm)12例,术后4例发生上睑下垂。其中,提上睑肌肌力为4~10mm的轻中度下垂6例,应用提上睑肌修补及缩短术治疗;提上睑肌肌力为0~3mm的重度下垂4例,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术后随访3-6月,10例上睑下垂完全矫正,效果满意。结论 筋膜结膜瓣滑行修补术中提上睑肌腱膜的损伤是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主要原因;应用提上睑肌手术以及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8岁.右眼上睑肿物10余年有6mm×7mm大小,近1月渐增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上睑肿块"行切除术.术后4d复发,且发展迅速.术后1周病理结果:右眼上睑鳞状细胞癌.遂于2009年9月2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视力右眼0.8,左眼1.2,右眼上睑轻度肿硬,其中内侧见一1.5cm×1.0cm×0.6cm的菜花样溃疡连于睑缘,边界清楚,边缘外翻状似火山口.隆起较高,顶部见有黑痣,下方有破溃,流有血水,表面附着一些角化痂状物,肿物质地是等,移动度差,无压痛.右眼上睑抬举尚可,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睑球结膜光滑,无充血,角膜虹膜无异常,晶状体前皮质密度增高,眼底无异常.耳前及颌下淋巴结未触及.眼眶CT:未见异常.眼部B超:未见异常.上腹部CT:肝、脾末见明显异常.胸片:心、肺未见活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肿瘤指标全套:正常范嗣.诊断:右眼上睑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一种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时术前量化的方法。

方法:收集64例102眼儿童上睑下垂患者, 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轻度(<2 mm),中度(3~4 mm)及重度(>4 mm)。所有病例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前采集标准照片, 并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患眼上睑缘至角膜下缘的高度,利用公式计算出术中上睑缘需达到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实施手术。术后评价标准包括上睑缘高度,巩膜暴露度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wk,1mo、6mo时进行随访。

结果:在术后早期阶段,轻、中度组各1眼出现过矫情况,轻度组和中度组所有患者的上睑缘位置均位于正常高度。术后6mo时,中度组的过矫眼有所提高,轻度组的过矫眼仍处于过矫状态,重度组中有7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欠矫。术后眼睑闭合良好,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结论:这种术前通过公式计算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患者术中需要达到的上睑缘高度的方法,不仅为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