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调查阜阳市社区居民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情况,以了解该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及发病危险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对阜阳市颍泉区4个社区的常住成年居民进行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筛查出的可疑对象再经专科检查确诊,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变应性鼻炎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调查对象1 096人,男女性别比为1∶0.86,年龄18~73岁,以45~5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43.07%。116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10.58%。1种变应原阳性率为16.38%(19/116),2种变应原阳性率为30.17%(35/116),≥3种变应原阳性率为53.45%(62/11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62.93%(73/116),主要为粉尘螨43.97%(51/116)、屋尘螨41.38%(48/116)、草/树花粉31.90%(37/116)等;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8.79%(45/116),主要为花生25.00%(29/116)、鸡蛋19.83%(23/116)、芒果15.52%(18/116)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变应性鼻炎家族史(OR=3.800)、哮喘病史(OR=3.225)、食物过敏史(OR=1.317)、药物过敏史(OR=1.677)、饲养宠物(OR=1.766)、家中种植花草(OR=1.637)、近1年房屋装修(OR=2.154)、开窗通风(OR=0.509)、体育锻炼(OR=0.705)是阜阳市城区居民变应性鼻炎的影响因素。结论 阜阳市颍泉区城市居民变应性鼻炎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为主,多种变应原阳性居多,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以上因素可确定关注人群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变应性鼻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确诊为过敏性疾病成年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及过敏原特征。方法 以北京市某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确诊过敏性疾病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例特征及过敏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吸入组和食物组过敏原sIgE阳性率分别为38.66%和2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中排名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屋尘螨/粉尘螨(16.56%)、艾蒿(15.92%)、屋尘(10.97%)、豚草(7.29%)、蟑螂(6.39%);食物组中排名前5位的主要过敏原分别为鳕鱼/龙虾/扇贝(6.87%)、黄豆(5.64%)、鲑鱼/鲈鱼/鲤鱼(5.22%)、蟹(4.31%)、虾(2.66%)。8—10月吸入组会出现屋尘螨/粉尘螨、艾蒿过敏原sIgE阳性率峰值;1—2月食物组会出现鳕鱼/龙虾/扇贝、鲑鱼/鲈鱼/鲤鱼过敏原sIgE阳性率峰值。吸入组和食物组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入组中,除蟑螂、狗上皮与点青/分枝孢/烟曲/交链孢霉3项外,青年、中年和老年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物组中,青年、中年和老年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过敏性疾病成年患者过敏原sIgE阳性主要过敏原是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艾蒿、屋尘、豚草、蟑螂和食物性过敏原鳕鱼/龙虾/扇贝、黄豆、鲑鱼/鲈鱼/鲤鱼。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性别的过敏原sIgE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结果 2 752份合格样本中检出阳性704份,阳性率为25.58%。其中Flu A阳性率最高(7.05%),RSV次之(4.51%),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3%,主要以Flu A+RSV及RSV+AdV居多。2016—2020年各年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83%、29.16%、24.09%、22.44%、13.54%,不同年份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ARTI患者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43.35%),<1岁组及5~13岁组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50%、32.73%。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冬季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38.35%)。结论 <5岁儿童ARTI病毒感染率最高,<14岁为ARTI病毒易感人群,高发于冬季。可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ARTI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陈海娟  王红利  高峰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23-1226
目的 探究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 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流感样(ILI)儿童病例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27 231份合格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61%(2 890份)。其中H3N2阳性率3.46%,新甲型H1N1阳性率3.36%,BY型阳性率2.27%,BV型阳性率1.13%,混合型阳性率0.40%。2015年至2021年流感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间H3N2、新甲型H1N1、BY型、BV型等病毒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阳性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至次年2月)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14.13%)。 各年龄段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4~6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13.17%) 。男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35%,女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92%,不同性别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区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以H3N2和新甲型H1N1病毒占比最高,1~6岁幼儿为流感高危易感人群,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季节可随时间、年龄等差异影响变化,建议加强早教、托育儿童的流感防控,在流感高峰期前1个月做好易感人群疫苗接种,降低流感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标化率等指标,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描述。结果 2005—2015年间广东省共报告79 243例患者死于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分性别情况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1)。标化死亡率由2005年的11.36/10万降至2015年的7.58/10万,下降了33.27%。广东省21个地市2005—2015年消化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5)。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5%、-5.82%和-0.30%(均P<0.01)。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防治任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1 013例具有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探讨阳性病例在性别、年龄、检测季节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1 013例患者中,阳性反应者811例,阳性率为80.06%。其中,粉尘螨、屋尘螨过敏者为759例,占93.59%;葎草花粉过敏者248例,占30.58%;海蟹过敏者302例,占37.24%。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要致敏源,其阳性率为75.52%(765/1 013);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为20.34%(206/1 013)。结论台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其次是由海蟹、葎草花粉、蟑螂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海虾、猫毛、狗毛、花生、扇贝、桃子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较低,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呈正相关。明确变应原对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顺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顺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标准化变应原对5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青少年组和成年人组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青少年组175例,成年人组344例,比较两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89.4%,前3位的吸入性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79.0%)、户尘螨(74.1%)、蟑螂(46.8%);多数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多个变应原皮试反应阳性。青少年组对粉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05)。结论顺德地区尘螨是最重要的变应原,应重视对尘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法抽取阳江市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进行调查,并利用哨点监测问卷收集监测人群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等信息,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 2016—2018年共调查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1 206人,平均年龄(32.84 ± 6.90)岁,HIV抗体阳性率为0.25%,HCV抗体阳性率为0.08%,TP阳性率为1.74%。2016—2018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75%(379/400)、89.00%(356/400)及84.48%(343/406),总体知晓率为89.39%(1 078/1 206),知晓率呈下降趋势(P<0.01)。不同档次服务场所、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候使用的比例为12.19%。结论 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下降明显,应积极探索多种宣传及干预模式,并加强对阳性性服务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日照市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了解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以指导相关防治工作。方法 选取2019年1至12月在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就诊的当地荨麻疹患者,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的血清学检测,分析过敏原状况。结果 637例荨麻疹患者中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为64.7%(412/637)。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4.7%(285/637),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7.3%(174/637),吸入、食入过敏源均阳性比例为9.4%(60/637)。1、2、≥3种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16.2%、35.8%和12.7%。不同性别、病程的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的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日照市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较高,需加强相关防治工作,该地区荨麻疹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并且具有一定年龄分布特点,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疾病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情况,为临床诊疗及流行病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4年8月—2020年7月年龄小于14周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312例的特异性IgE结果,按性别、变应原阳性例数、变应原阳性的种类数量、检测时间等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 变应原阳性例数前三位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34.1%)、艾蒿(18.6%)、猫(8.9%),后三位为羊肉(0.3%)、花生(0.6%)、螃蟹(0.9%);单一变应原患者126例,双重及以上变应原患者18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P=0.031);变应原种类最多的依次为双重(47.8%)、三重(26.3%)和四重(14.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变应原个数与相应人数之间呈负相关(r=-0.800,P=0.017),最多有11种变应原阳性,仅1例。占比最高的双重变应原患者中,屋尘螨/粉尘螨+艾蒿组合数量最多,其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猫组合。两性中变应原种类阳性例数最多的前三种均为屋尘螨/粉尘螨、艾蒿和猫,男童中艾蒿、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狗、啤酒花、牛肉、虾变应原阳性患者数量多于女童(χ2=13.64、11.67、9.45、8.63、10.31、8.36、5.37,P<0.05),蛋清变应原阳性在女童中更多(χ2=18.67,P=0.027)。患者数量最高月份依次为9月(31.41%)、8月(20.51%)、7月(8.01%),此间为本地的夏末秋初,占全年患者量的59.93%;而患者数量最少的月份依次为1月(1.60%)、3月(1.60%)、2月(1.88%),此间为本地的冬末春初,仅占全年患者量的5.08%。结论 螨、艾蒿和猫是大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常见变应原,夏末秋初高发,应作为本地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结果并分析其感染人群特征。方法 以核酸扩增技术(NA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5—2021年邢台地区394 29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收集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分析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结果 394 29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测出1 602例HBV感染者,感染率为0.41%。其中经ELISA检出HBV感染者1 452例,占90.64%;经NAT检出HBV感染者150例,占9.36%。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2015—2021年不同年份HBV感染率逐渐降低(P<0.01)。无偿献血者HBV感染多发生于男性、28~4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离异或丧偶、工人(P<0.05或P<0.01)。结论 2015—2021年邢台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学历及职业有关,应加强对献血者的有效招募,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无偿献血者尽量从低风险人群中招募,以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4.
515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变应原皮肤点刺结果进行分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11种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组胺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515例符合条件的交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测试以屋尘螨最高(63.7%),其次为粉尘螨(61.4%)和热带螨(40.8%).[结论]515例交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为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特征,为本地区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川东北地区3 146例新发肺癌病例资料来源于2016—2020年南充市2家病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发肺癌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新发肺癌病例3 146例中,2016、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为570、604、591、658、723例,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病例占53.3%,以60~76岁为主(47.5%)。2016—2020年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性别、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均主要有咳嗽(75.08%)、咳血或咯血(31.98%)、胸痛(64.02%)、气短或喘鸣(50.25%)、发热(39.00%)、吞咽困难(20.79%)。病理组织学分类以腺癌为主(1 515例,占48.16%),其次是鳞癌(824例,占26.19%)和小细胞癌(560例,占17.80%),其他分类247例,占7.85%。2016—2020年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中病理组织学分类主要为鳞癌,女性中病理组织学分型主要为腺癌。2016、2017、2018年不同年龄的肺癌病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以腺癌、鳞癌多见,应根据肺癌病例特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伤害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数据,分析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共报告学龄前儿童伤害患者29β328例,平均年龄(2.63±1.52)岁,男女性别比为1.49∶1,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9.86%),且多为轻度伤害(94.46%)。伤害发生年龄集中在1~<3岁(41.75%)。伤害多发于第四季度(27.32%)、一天中的16:00~20:00时(46.39%)较多。跌倒/坠落是伤害发生的首因(68.10%),其构成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发生地点以家中(67.85%)、公路/街道(13.33%)、公共居住场所(8.47%)为主,并随年龄的增长,伤害发生在家中的比例逐渐减少,发生在公路/街道的比例逐渐增加(均P<0.01)。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90.23%)。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51.31%),其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6.64%),其比例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P<0.01)。伤害部位以头部(44.29%)为主。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因,应根据年龄特征对学龄前儿童采取有效伤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吸入性及食人性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38种标准化变应原(吸人性18种、食入性20种)对天津地区6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并将患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比较其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SPT阳性率前6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53.92%)、屋尘螨(4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谱及住院费用,了解疾病构成的规律特点及经济负担,为心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某三级医院2017—2019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从医院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条目、详细病历及病例住院费用等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1 376例,2017—2019年分别有3 492、3 815、4 069例,分别占30.7%、33.5%、35.8%,病例数逐年上升。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病种均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合计分别占当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57.6%、55.5%,2019年则上升至62.8%。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有伴发疾病比例(27.6%、26.1%、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9年的患者住院时间<7 d的比例有所上升。2017、2018、2019年该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诊治自费费用分别为(5 925.6±285.7)、(5 904.2±264.3)、(5 890.9±230.8)元/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7—2019年攀枝花市某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例数增加,住院患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主要病种仍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住院天数及自费费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东省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为开展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的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选取广东省11个牡蛎消费量较大的地级市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进行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检测。结果 共采集牡蛎样品1 298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217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6.72%;其中GII型检出率(14.56% )高于GI型(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冬季检出率最高(43.40%)。产地为国外的牡蛎检出率(6.72%)低于国内(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通环节的检出率(18.21%)高于餐饮环节(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省流通和餐饮环节中的牡蛎均存在诺如病毒污染,以GII型为主,冬季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青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性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旨在为青海地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6—2019年青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为调查对象,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人口特征信息,并对其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CV-抗体、HIV-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2016—2019年共发放调查问卷154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 527份,问卷整体有效率为95.15%。男性79 003人,女性67 52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7∶1。平均年龄(32.43±2.54)岁,以本科及以上、学生为主,占比分别为41.32%、46.27%。HBsAg、HCV-抗体、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56%、0.66%、0.09%。不同年份青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HBsAg、HCV-抗体、HIV-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年不同献血点/方式(街头献血车/屋、站内献血、团队组织献血)HBsAg、HCV-抗体、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HCV-抗体、HIV-抗体检出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婚姻状态、职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学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指标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学历较高者低于学历较低者。结论 青海地区无偿献血不同特征人群HBV、HCV、HIV感染阳性率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