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实验、对100批次样品同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结果高符合率,无假阴性结果。结论该法适用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的抽样现场快检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检测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方法。方法样品经过70%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中药材黄曲霉毒素含量。对疑似成分进行液质确认。结果黄曲霉毒素G2和B2,G1和B1分别在0.75~22.5 pg和5~75pg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准确稳定。检测的34批次药材中,3批酸枣仁检出黄曲霉毒素,其中1批酸枣仁黄曲霉毒素B1超过5μg·k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中药材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三法采用了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利用高通量单克隆抗体筛选技术,筛选得到了中药材专属性可仅特异性识别黄曲霉毒素B_1和可以特异性识别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总量的2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优化包被抗体、酶标抗原浓度,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反应体系,分别建立了可用于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黄曲霉毒素B_1和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总量测定的专属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在实际样品测定中回收率为60%~120%,相对标准偏差15%。另外,针对现行《中国药典》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测定前处理方法复杂、昂贵等问题,通过筛选和方法优化,建立了不依赖于免疫亲和柱的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该提取方法可以对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提取。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中药黄曲霉毒素控制的有效方法,有效降低检测成本,便于操作,实现检测关口前移,有利于实现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4.
林方芬  郑志勇  黄剑  陈红 《江苏中医药》2016,48(12):65-66,69
目的:建立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方法 ,了解中药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30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测定了中药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其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一致。所检测的温州市中医院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20,(9)
目的建立ELISA法快速检测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总量。方法建立间接竞争ELISA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封闭液、包被液、包被方式、竞争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离子强度优化;对6种中药材前处理优化,检测6种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总量;并采用HPLC法测定6种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总量,并对ELISA法进行验证。结果优化后黄曲霉毒素总量在6.25~1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2)。6种中药材平均回收率94.5%~109.0%,RSD 5.11%~14.56%。ELISA检测结果与HPLC法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总量。  相似文献   

6.
范妙璇  傅欣彤  陈奕菲  陈思妮  陈晶  张婷  陈有根 《中草药》2021,52(17):5275-5286
目的利用三线胶体金侧流向免疫色谱技术,针对中药特点对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曲线进行研究,建立快速、准确的定量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总量的方法,迅速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方法利用胶体金免疫亲和法建立《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限度的24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对60种中药饮片,共计195批次样品进行分类测定。同时利用液质联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上述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并比对2种检测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加入其他真菌毒素对试纸条的特异性进行考察。结果通过胶体金侧流向免疫色谱技术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胶体金方法和液质联用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无显著性差异,加样回收率为80.3%~119.7%,与黄曲霉毒素M1和M2、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其他真菌毒素没有交叉反应。单独研究黄曲霉毒素B1与B1、B2、G1和G2总量之间无交叉干扰,且其含量测定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标准检验要求。结论胶体金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定量、快速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和低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9)
目的:建立灵芝孢子粉中的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以60%甲醇为溶剂提取,色谱柱X-Brigde-C_(18)(50 mm×3.0 mm,3.5μm)分离,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灵芝孢子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结果:4种黄曲霉毒素质谱检测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9;以6次测定值的RSD表示方法精密度,范围为1.5%~3.4%;方法回收率范围为85.2%~98.7%;定量限范围为0.5~0.8μg/L;日内精密度的RSD(n=5)和日间精密度的RSD(n=9)范围分别为1.1%~2.9%和1.5%~2.8%。结论:本方法作为灵芝孢子粉中黄曲霉毒素定量定性的有效检测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柱后光化学衍生化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同步检测常用中药材及染菌中药制剂中间体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结合柱后光化学衍生手段,建立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分析方法,并分别对14种中药材及染菌中药制剂中间体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2和G2,B1和G1分别在0.15 ~ 6.0和0.5 ~2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准确稳定.所选的14种中药中川芎和柏子仁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而以染菌中药川芎所制备的5种提取物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结论:采用此方法检测常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间体中的黄曲霉毒素无干扰性杂峰,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酸枣仁是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重的品种,为了揭示酸枣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明确产毒菌,收集了采收、加工、贮藏过程的32份酸枣仁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污染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28份样品有黄曲霉毒素检出,污染样品分布在从采收到贮藏的每个生产环节,其中有3份样品仅黄曲霉毒素B_1(AFB_1)超出《中国药典》限量标准,2份样品的AFB_1及总黄曲霉毒素(AFs)均超标,为水漂后及贮藏的样品。水漂后的样品AFB_1和AFs最高检出量分别达到94. 79,121. 43μg·kg~(-1)。所有样品均有真菌污染,新采收的鲜酸枣枣仁污染真菌总数最低,为2. 20×10~2CFU·g~(-1),随着加工过程的推进逐渐增加,水漂后样品的真菌总数升至1. 16×10~6CFU·g~(-1)。共分离鉴定了321株真菌,分属于17属,酸枣仁上黄曲霉毒素污染来源主要是采收加工环境中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并证实其中1株可以产AFB_1,AFB_2。酸枣采收后的堆沤环节真菌数量明显增加,脱去内果皮后的枣仁上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成为优势菌群。堆沤和水漂环节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对HPLC测定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的HPLC方法验证数据,对分析过程中称量、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制备等影响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各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了扩展。结果 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B1为6.218 μg·kg-1,置信概率(P)为95%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496 μg·kg-1。 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HPLC测定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为黄曲霉毒素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