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报告19 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 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 例,鼻腔1 例,均为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施行上颌窦根治术,6 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除术,6 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使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志俊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352-1353
报告19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例,鼻腔1例,均无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 除术,6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例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1975~ 2 0 0 1年 ,我院收治鼻腔内翻型乳头状瘤6 2例 ,现就其外科治疗中的手术入路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2例中 ,男 4 0例 ,女 2 2例 ,年龄16~ 72岁。病史 2月~ 30年 ,一般 3~ 5年 ;左侧32例 ,右侧 30例。单纯发生于鼻腔 10例 ,累及鼻窦 5 2例。侵及上颌窦 18例 ,筛窦 15例 ,蝶窦 6例 ;同时累及各鼻窦 13例。绝大部分为鼻—鼻窦型。1.2 手术入路和疗效 鼻外筛窦入路 33例 ,上颌窦入路 14例 ,鼻内入路 7例 ,鼻侧切开 8例。术后随访 5~ 19年 ,鼻外筛窦入路复发 3例 ;上颌窦入路复发 3例 ,并发泪囊炎 2例 ;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覃冠锻 《华夏医学》2003,16(3):385-386
目前对鼻窦真菌病的治疗术式及术后是否用抗真菌药仍有不同看法 ,我院近 5年来共收治 19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31~ 70岁 ,平均 4 5岁。病程10 d至 2年。病变部位均为单侧 ,上颌窦 12例 ,上颌窦筛窦 3例 ,筛窦 1例 ,蝶窦 2例 ,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1例。其中非侵袭型 16例 ,侵袭型 3例 (急性暴发型 1例 ,慢性侵袭型 2例 )。症状 :鼻塞 10例 ,抽吸性血涕 12例 ,脓涕 9例 ,单侧头痛 7例 ,单侧面颊部疼痛 3例 ,单侧头面部、眶部疼痛及开口受限 1例。伴糖尿病者 4例 ,其中糖尿…  相似文献   

6.
郑岩  康守会 《安徽医学》1998,19(6):72-73
<正>近一年来,我们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75例,用于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上颌窦囊肿、筛及上颌窦血管瘤、鼻腔腺癌等,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11~68岁;病程长者15年,短者1年。全部病例CT扫描,筛窦、上颌窦炎61例,其中伴额窦炎9例,伴鼻息肉26例,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伴鼻中隔偏曲2例,伴中隔结节2例;全组鼻窦炎8例;单纯筛窦炎2例;上颌窦囊肿2例;单侧筛窦上颌窦血管瘤1例;单侧鼻腔腺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引流支架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引流支架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2~4周,平均3.5周,将上颌窦引流支架放置到上颌窦开口处,定期随访2周、4周、2个月、4个月、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筛窦腔和上颌窦口开放情况,本组治疗22例(26侧);另随机选择对照组24例(30侧),术后按常规定期随访换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鼻腔清洁,上颌窦口及筛窦腔开放良好,临床好转率100%。对照组鼻塞、流脓涕9侧,同时伴鼻息肉复发3侧,筛窦腔粘连闭锁4侧,上颌窦口狭窄<3mm4侧,闭锁1侧,有2例因再发头痛需行二次手术,临床好转率(21/30)70%。两组疗效相比,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安装上颌窦引流支架的治疗作用为①预防上颌窦开口及筛窦腔粘连和再闭锁;②保证筛窦腔和上颌窦开口手术区完好的上皮化;③术后延缓全愈病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正> 自Eimmerman(1995)提出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随抗生素及化学药物的发展而增高以来,鼻腔及鼻窦真菌病国内外报道相应增加。我科自1980年2月至1998年9月共收治鼻腔及鼻窦曲菌病2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35~56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8年。发病前有鼻息肉手术史3例,慢性鼻窦炎史9例,有多种慢性病3例,平素健康者6例。右侧14例,左侧7例。鼻腔4例,上颌窦7例,鼻腔及上颌窦8例(其中1例窦腔有异位齿),鼻腔、上颌窦及筛窦2例。  相似文献   

9.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我们应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 5 0例 ,经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接受鼻窦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 5 0例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12~ 6 1岁 ,平均 39.5岁 ;根据术前检查及 CT轴位加冠状位扫描 ,诊断为筛上颌窦炎 2 8例 ,额筛上颌窦炎 12例 ,全组鼻窦炎 5例 ,鼻息肉合并筛上颌窦炎 3例 ,上颌窦囊肿 2例。1.2 手术方法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 ,用 2 %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行钩突根部粘膜下或息肉组织中浸润麻醉 ;用长柄镰状刀自下鼻甲附着处稍向前下刺入 ,有落空感时表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鼻窦真菌病37例,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29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岁;病程2~36个月;单侧28例、双侧9例;病灶位于上颌窦23例、筛窦3例、上颌窦和筛窦11例;非侵袭性30例、侵袭性7例。临床表现为涕中带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4岁,因涕中带血丝伴左侧持续性鼻塞2年入院。查体见鼻黏膜慢性充血,左侧下鼻甲慢性充血肥厚,对收敛剂不敏感,左侧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吸净后见中鼻道拥挤,鼻腔未见新生物,鼻窦区无压痛。鼻窦水平位CT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内软组织影,CT值为4 Hu,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CT诊断为左侧筛窦囊肿、左上颌窦炎症、左上颌骨根尖囊肿。入院后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及后鼻腔息肉样变,未见上颌骨根尖囊肿及筛窦囊肿。局麻下行左侧上颌窦根治术。术中见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有大量干酪样及纤维结缔组织,内伴有大量脓血块,用…  相似文献   

12.
鼻腔及鼻窦的神经鞘瘤较为少见。Iwamura 等(1972) 复习文献中累计报告了鼻腔神经鞘瘤7例、上颌窦者5例、鼻腔及筛窦并发者33例。《鼻科学》(1977) 中记载国内文献有10例鼻部神经鞘瘤的报告,计外鼻2例、鼻腔3例、上颌窦3例及部位不详者2例。我单位曾诊治了鼻腔、筛窦神经鞘瘤1例,上颌窦神经鞘瘤2例。前者曾多年来误诊为“鼻息肉”、“血管瘤型鼻息肉”及“纤维血管瘤”。本文将上述三例摘要及本瘤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所见试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鼻手术后止血的一般方法做了改进 ,效果良好 ,介绍于后。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共 132例 ,男 76例 ,女 5 6例 ,年龄 10~ 76岁 ,平均 5 1 1岁 ;其中鼻息肉切除 2 4例 ,鼻息肉切除并筛窦开放 2 3例 ,筛窦根治 16例 ,蝶窦、筛窦联合根治 5例 ,上颌窦清理 2 0例 ,上颌窦、筛窦联合根治 17例 ,鼻腔乳头状瘤 5例 ,经筛窦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3例 ,鼻中隔正中术 9例 ,下鼻甲粘膜下切除 10例 ;5 0岁以上 6 6例 ,术前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气肿、肺心病等占5 9例。1 2 方法 :于鼻腔、鼻窦手术完成后 ,彻底止血 ,对…  相似文献   

14.
1979~1986年收治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0岁,平均43岁;病程1~8年,平均3.88年。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塞,3例鼻涕带血。肿瘤原发于鼻腔、上颌窦及筛窦3例,鼻腔及筛窦3例,中鼻道及嗅裂1例。2例有恶性变。4例行鼻内肿瘤摘除及筛窦根治术,1例行上颌窦及筛窦根治术,1例癌变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58~1986年底共收治的鼻及鼻窦囊肿104例分类为1、鼻窦囊肿68例。含上颌窦粘膜囊肿、额筛窦粘液囊肿、筛窦粘液囊肿,上颌窦粘液囊肿、额窦粘液囊肿及上颌窦筛窦粘液囊肿。2、  相似文献   

16.
洪春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84-685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最大年龄 5 3岁 ,最小 15岁。筛窦粘液囊肿 2例 ,额窦粘液囊肿 1例 ,额筛窦粘液囊肿 2例 ,上颌窦粘液囊肿 1例。2 临床及 CT表现2 .1 上颌窦粘液囊肿表现为同侧鼻腔流蛋黄样鼻涕 ,面部肿胀、压痛 ,有压乒乓球样感觉。上颌窦穿刺时 ,内侧壁骨质缺损 ,抽出黄色粘稠分泌物。 CT扫描 :左上颌窦腔膨胀性改变 ,有密度不均阴影。2 .2 其他 5例均有眼球外突或移位改变 ,但视力不受影响 ,且伴有头痛及相应鼻窦胀痛或触压痛。 CT检查可见额、筛窦占位性改变或囊性阴影。手术方法除上颌窦粘液囊肿 1例按上颌窦根治术进行外 ,其他 5例均按鼻外额、筛窦手术常规术式进行 ,充分暴露窦腔 ,咬除鼻骨、上颌窦额突、额骨鼻突 ,开放筛房 ,使成宽畅之鼻筛额通道。再切开鼻丘部粘骨膜 ,呈“U”形。将粘骨膜瓣反转覆盖于额(筛 )窦底壁 ,使新建通道与鼻腔相通 ,用碘仿纱条压迫固定粘骨膜瓣 ,并置橡皮引流管于窦腔内 ,下端由前鼻孔引出。 2周后抽出窦内纱条及引流管。讨 论鼻窦粘液囊中多见于额窦及筛窦 ,而蝶窦较少 ,上颌窦则很少见。囊肿甚大时 ,可数窦同受侵...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鼻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笔者选择 4 0例鼻炎鼻窦炎病人 ,经内窥镜鼻窦手术 ,术后观察下鼻甲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选择 4 0例双侧筛上颌窦炎鼻炎病人 ,年龄在 1 8~ 5 0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岁。男 2 2例 ,女 1 8例。病程 3~ 1 0年。病例选择标准均有鼻塞 ,流脓涕症状 ;下鼻甲肿大与鼻底和中隔相贴 ,药物收缩良好 ;有鼻息肉者息肉未超过中鼻道 ;经CT确定筛上颌窦炎症。1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在局麻强化下行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 ,尽可能开放所有筛房。下鼻甲不予处理。鼻腔填塞物 4 8h取出 ,后每日吸…  相似文献   

18.
王彩霞  强云 《甘肃医药》2012,(4):286-287
目的:讨论鼻内窥镜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间连续92例鼻内窥镜手术,其中65例上颌窦病变,接受了上颌窦开放引流术;27例合并筛窦炎,接受上颌窦和筛窦开放引流术;术后随访了7月至36个月。结果:92例患者中,鼻腔鼻窦引流通畅的69例(75%),改善121例(22.5%),无效2例(2.5%)。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是治疗鼻窦疾病的有效方法;对于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窦开放引流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窦口引流问题,有助于鼻窦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自 1996年 7月至 1999年 10月 ,我科对鼻侧切开患者开展了术后伤口暴露疗法 ,共治疗患者 2 1例 ;与采用传统的敷料包扎疗法作了对照研究 ,结果表明 :暴露疗法护理直接、方便 ,疗效满意 ,能降低成本 ,减轻病员经济负担。1 临床资料暴露疗法组病人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均19 - 71岁。其中鼻腔乳头状瘤 7例 ;上颌窦癌 6例 ;鼻腔纤维瘤 5例 ;筛上颌窦癌 3例。对照组采用敷料包扎疗法 ,病例 12例。其中男8例 ,女 4例 ,上颌窦癌 5例 ;鼻腔乳头状瘤 3例 ;筛、上颌窦癌 2例 ,筛上颌癌 2例。手术均采用鼻侧切开术。2 护理2 1 术前护理2 1 …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