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防治慢性肾衰竭(CRF),我们应从K/DOQI慢性肾脏病(CKD)1~2期至3期抓起,认识CKD进展的危险因素与机制,明确防治对策,改进逆转与延缓CKD进展的措施,是提高CKD防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在肾脏病临床34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CKD的追求[1,2]。1一级防治法一级防治法,指对已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经中西医治疗未能控制病情,可能发展到肾损害,或已进  相似文献   

2.
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密度变化,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以305名中老年(年龄≥50岁)慢性肾脏病3~5期且尚未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102名非慢性肾脏病中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DXA)仪测定腰椎正位(L1~4)和股骨等部位的骨密度(BMD),观察CK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按性别或CKD分期进行再分组,进一步观察不同性别或不同CKD分期条件下患者骨质疏松患病情况。结果: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总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7.8%,男性组患病率为28.2%,女性组患病率49.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或P〈0.05)。按CKD分期观察,随慢性肾衰竭程度加重,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加,其中CKD5期患者与CKD3、CKD4期患者比较其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更加明显(P〈0.01或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随慢性肾衰竭程度加重,骨质疏松患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慢性肾衰竭是否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在10%左右,我国的研究报道4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普查发现CKD的患病率高达9.4%。对中晚期CKD与发病率间关系(年龄≥20岁)的研究表明,CKD3期为4.3%,CKD4期达0.2%,CKD5期为0.1%。绝大多数CKD为进展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共识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营养素代谢失调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表现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CKD营养治疗一直受到各国肾脏病学家和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这主要由于该疗法在改善CKD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KD进展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均有其良好效果。当然,  相似文献   

5.
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提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概念,并将CKD分为5期[1]。CKD的定义与分级,是建立在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风险的预后与评估之上的。相比于正常人,CKD患者更容易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成人CKD的患病率为10.8%,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CKD常呈不可逆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ESRD)。CKD肾脏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此外肾内小动脉硬化也是CKD重要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史〉3个月)和(或)不明原因 GRF 下降60 ml/ min)超过3个月,均称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1]。CKD 终至慢性肾衰竭,其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延缓CKD 进展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本文从理论分析、疗效证据等方面比较基于“肾痿”理论的补肾活血法与通腑泄浊法治疗 CKD 的探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道路开辟新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冠心病造影患者的中重度慢性肾脏病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5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造影患者中中重度肾病的患病率为30.96%,其中慢性肾脏病CKD3~5期所占比例分别为28.35%,2.06%,0.55%,与普通社区CKD的患病率相比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正常组或者轻度肾病组相比,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可能为影响冠心病造影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冠心病造影患者中重度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社区人群,老年人是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故早期诊断、预防和干预CKD,降低造影剂肾病及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研究对象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年龄、性别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调整工作组(MDRD)方程计算目标人群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目标人群合并慢性肾脏病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患病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 665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男性4 457例,女性2 208例;HBV携带者60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 6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 428例。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eGFR<60 ml/min/1.73 m2患者72例(1.08%),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患者586例(8.79%),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2、P= 0.473)。随着年龄增长,CKD患病率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6.71、P <0.001)。肝硬化患者合并CKD患病率(3.15%)显著高于HBV携带者(0.16%)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4.00、P <0.001)。 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进展,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增加,高龄、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均为慢性HBV感染者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一直是困扰全世界的重大卫生问题,CKD患者面临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住院率的风险,因此CK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预后改善有重大意义。但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明确诊断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实与囊性肾病、法布里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病变(autosomal dominant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disease, ADTKD)等多种慢性肾脏病息息相关。这些基因通过与环境共同作用或孟德尔遗传的方式影响CK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从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治疗、生育指导和移植前评估等方面介绍基因测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提高慢性肾脏病的辨证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是证,用是药”,所以,辨证更是论治的重要依据。那么,现代西医所称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下简称慢性肾脏病,chrione kidneydisease,CKD),中医如何认识、怎样辨证?近现代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都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至少在1977年的北戴河肾炎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在我国,CKD患病率高达10%以上。识别并防治CKD的危险因素对于改善CKD发病率及进展、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KD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老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血脂异常等,作为非传统危险因素之一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4]。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3.0%,慢性肾脏病患者总数达到143万,慢性肾脏病已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肾脏病属中医"水肿"、"肾风"、"腰痛"、"尿血"、"虚劳"、"关格"等范畴.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风药不仅能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水肿、蛋白尿、血尿等),而且能够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毒损肾络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增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因此,CKD的早期综合防治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毒损肾络”与多种慢性肾脏病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从毒论治难治性肾脏病,通过祛除毒邪,进而提高脏腑自身化解毒邪的能力,对于减轻CKD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探讨浊毒损伤肾络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对于丰富CKD的治疗思路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CKD)是各种肾脏疾病的临床统称。在中国成年人中进行的最新全国横断面抽样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10.8%,我国CKD患者人数估计约为1.195亿[1]。CKD病情恶化进展或随病程迁延,最后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作为肾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目前仍然是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既往的观念认为,一旦进入透析阶段,就不再给予中医药治疗,其原因,一方面是认为已经进入透析阶段,能有效清除毒素、改善症状,无需继续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老年慢性肾衰竭是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多种肾脏病的最终发展结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肾脏病学中西医结合学派重要奠基人叶任高教授业医40年,学贯古今,兼通中西,对肾脏病的治疗学验俱丰,对老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提出采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随诊数年,临床观察疗效很好,可以较长时间延缓慢性肾衰竭发展到尿毒症而不至于进行透析等替代疗法.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严重的世界公共健康问题,占全球人口8%~16%[1]。据报道,我国CKD发病率约为10.8%,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为0.04%[2]。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重要并发症之一,是累及多个系统的症候群,与CKD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DOPPS分析提示我国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高,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积极探索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是目前肾脏病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越来越多学者指出,肠道菌群变化与CKD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CKD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后可引起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9.
新疆墨玉县农村维吾尔族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在偏远农村维吾尔族开展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调查的方法,及了解新疆塔里木盆地墨玉县农村维吾尔族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容量随机抽样方法,从墨玉县364个村抽取15个村18岁以上维吾尔族成人1650人,进行问卷调查、慢性肾损伤指标检测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1552名维吾尔族成人中,白蛋白尿患病率为4.5%(95%CI为4.4~4.6),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1.4%(95%CI为1.4~1.5)。该人群CKD患病率为5.4%(95%CI为5.3~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血压、年龄为CKD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获得了在偏远农村维吾尔族聚集地开展CKD调查的经验和方法。墨玉县农村维吾尔族成人CKD患病率为5.4%,知晓率为12.5%,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年龄。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由多重合并症且不断老化的人口进行性驱动,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一项关于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国内首个Mata分析指出中国成年人群CKD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2.50%[1]。而血脂代谢异常普遍存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引起和(或)加重肾功能的进展。目前,关于血脂异常与CKD关系的研究少且不够深入,现就中晚期慢性肾脏病血脂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