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对恶性高位胆管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本组均进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依据梗阻情况行外引流或内引流治疗。结果:本组共穿刺胆管25支,每支穿刺(1.32±0.58)次,超声引导穿刺一次性成功率76%,二次性成功率92%,三次性成功率100%。单独超声引导外引流置管成功率84.2%。结论:超声引导胆管穿刺成功率高,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恶性高位胆管梗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经PTCD治疗48例,为观察组,3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低于对照组,高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是治疗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优于ERC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对照组采取X线引导,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比较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生命体征、疼痛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其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穿刺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变(P0.05),而观察组穿刺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可发挥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疼痛感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低于对照组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盲探操作,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操作,比较两组准备耗时及穿刺操作耗时;统计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耗时显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感染及尖端异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PICC置管,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的137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早期胆系感染分为感染组(n=25)与非感染组(n=112)。采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指标、梗阻情况、支架置入及围术期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前疼痛、肿瘤类型分布、实验室指标、支架特征、支架类型、术后功能状态评分(PS)、围术期用药、术前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术中使用球囊等因素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胆结石、高危梗阻、支架远端超过十二指肠乳头患者所占比重及术前功能状态评分(PS)、梗阻长度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位梗阻、术前PS评分、梗阻长度均是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对恶性胆管梗阻患者开展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时,需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患者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降低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07-908
对比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采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作为ERCP组;另外45例患者采取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作为PTC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PTCD组手术成功率大于ERCP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TCD组;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于PTCD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确切,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以ERCP为主,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以PTCD为主,可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已成为各种原因所致肝内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减轻黄疸和进行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术前需明确梗阻部位,对于左右肝内胆管不相通的患者需行双侧置管引流,以往临床常采用X 线下碘油造影[1] ,但存在操作不便以及过敏反应和射线危害,我们对27 例各种肿瘤所致的恶性胆道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后,经引流管注入声学造影剂行肝内胆管超声造影,观察左右肝内胆管是否相通,检查结果肯定,且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前馈控制护理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收的8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前馈控制护理;出院前,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穿刺总操作用时、平均穿刺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总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馈控制护理应用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中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操作用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便携式超声在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依据就诊时间分为2组,2006年1月--2009年8月人院31例为x线引导组,在X线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人术;2009年9月--2011年2月人院47例为超声引导组,在床旁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比较2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x线引导组穿刺时间(305±109)s,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4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6.10%,术后7d并发症发生率为22.60%;超声引导组穿刺时间(67±29)S,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2.98%,术后7d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未发生术中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6个月2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床旁便携式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人术可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导航辅助技术在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6-06深圳市中医院诊治肝内外胆管梗阻致肝内胆管扩张患者100例,均经超声、X线、CT检查等明确诊断,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3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7例,肝胆管细胞癌患者11例,壶腹部肿瘤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超声导航技术辅助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对照组行常规X线引导或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记录两组肝内胆管置管引流穿刺次数、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1.12±0.25)次、操作时间(18.54±1.31)min、穿刺成功率98%,优于对照组的(2.25±0.28)次、(32.19±4.97)min、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6.0%),P0.01。结论超声导航技术行经皮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对阻塞性黄疸肝内胆管扩张引流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穿刺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49-5650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采取单侧或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观察其手术效果,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共置入支架49枚,其中12例患者为置入单侧支架,18例患者为置入双侧支架,均无大出血、胆汁瘘等并发症出现。较治疗前相比,30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TB、DB、ALT、AKP水平明显降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PTBD40例分析胆管选择及穿刺方法。结果:40例患者38例成功,其中5例置管位置不理想;2例失败(其中1例因胆管内充满癌栓)。结论:(1)PTBD术胆管穿刺注重胆管、穿刺点、角度选择以及患者呼吸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成功率及引流管置管质量。(2)低位胆道梗阻PTBD首选穿刺右肝管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4.
陈亭  刘文清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55-956
胆道恶性梗阻一般是由于恶性肿瘤压迫侵犯胆管而引起的一组病症,主要表现为全身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手术根治率低,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通过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置入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不仅能有效引流胆汁,实现胆道生理连续性的原位恢复,更兼有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5年8月~2008年2月,我科对25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一期及二期手术在肝内外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一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肝窦道胆道镜取石术二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结石取尽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TB))。结果:①观察组结石取尽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观察组术中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康复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较低,P<0.05。同时,两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禁食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好转,ALT、AST和STB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一期及二期治疗肝内外胆道结石均能有效取尽结石,恢复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但一期手术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外周静脉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观察操作,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位置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操作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周静脉开放困难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管道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中应用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组间肝功能各项指标、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肝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长以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都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长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且有非常高的成功率,实施过程简单安全,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自制普通探头引导穿刺辅助装置的方法,对35例胆道梗阻而病因不明的患者施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UG—PTC)。穿刺成功率100%,平均1.4次穿刺成功;胆道造影诊断率91.4%;穿刺术后均无并发症。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作UG—PTC准确、安全、简便,有较大临床价值。文中着重讨论了提高穿刺准确性和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28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7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39次并常规X线胆道造影。结果穿刺肝左叶胆管11例,右叶胆管28例,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置管成功率98.5%,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8.6umol/L。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强、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