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丽  杨钟鸣  高家荣  夏伦祝 《安徽医药》2011,15(12):1480-1482
目的考察当归与丹参配伍前后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丹参不同配比条件下,阿魏酸在单煎液、合煎液及混合液中的含量,比较配伍前后该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高于混合液中的含量,当归与丹参按5∶5配比的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当归单煎液及混合液中的含量。结论当归丹参配伍对阿魏酸溶出有较大影响,该影响主要在煎煮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四君子汤合、单煎液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涛  江滨 《广东药学》2002,12(4):8-9
目的 比较四君子汤不同煎煮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CH3OH-[0.2MNaAc-2%HAc(1:2)](63:37),检测波长为250nm。甘草酸单铵盐在1.0-5.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19%(RSD=1.25%,n=5)。结果 四君子汤合煎液中甘草酸含量较高。结论 中药单味浓缩颗粒剂的制备应优化工艺条件,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3.
冯小艳  周国军  李焱  周铜水 《安徽医药》2013,17(11):1863-1866
目的为了验证不同产地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是否都是采后干燥诱导的产物,分别测定四川、山东、陕西三个主要产区新鲜样品晒干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鲜和晒干丹参中6种酚酸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新鲜丹参样品中丹酚酸类成分含量甚微(丹酚酸B〈0.41%),但晒干样品中含量显著增加(丹酚酸B≥3.0%)。晒干后样品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也有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重要成分丹酚酸B都是采后干燥胁迫诱导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液相色谱-紫外光谱法,乙腈-1%的冰醋酸水溶液(8:92)为流动相,测定一次性静脉注射丹七注射液(28.4mg·kg^-1)和一次性口服丹七丸(114.7mg·kg^-1)后Beagle犬血浆中丹参素钠含量。采用BAPP2.3生物利用度数据处理通用程序中的模型拟合与统计矩法计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静注和口服丹七制剂中的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二室模型,T1/2为0.573、2.258h,AUC分别为29.792、77.84h·μg·ml^-1,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3.8%。结论丹七注射液中丹参素钠在Beagle犬体内呈快吸收慢消除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欢  崔恒林  陈钧 《中国药业》2005,14(3):36-37
目的:定性分析黄连阿胶汤中黄连、黄芩、白芍单煎液与合煎液中的挥发性成分,研究其对合煎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归属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方法:分别用石油醚萃取黄连、黄芩、白芍3味药的单煎液与合煎液,浓缩萃取物并定容至1 mL,使用Agilent GC-MS色质联用仪和HP-5 MS毛细管柱对样品进行分析.柱温程序为50℃保温5 min,8℃/min,升温至250℃.结果:共鉴定出了19个主要化合物.结论:除19号峰外,单煎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在合煎液中检出.  相似文献   

6.
梁陈方 《中国药业》2007,16(2):30-31
目的考察头孢米诺钠与氨甲苯酸在0.9%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二阶导数法测定配伍液在25℃下放置0,2,4,6,8h后各成分的含量,观察混合液的pH值和外观的变化。结果头孢米诺钠与氨甲苯酸在配伍后8h内。含量及混合液pH值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与氨甲苯酸可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救尔心胶囊中丹参素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薇  李亚荣 《中国药师》2010,13(10):1462-146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救尔心胶囊中丹参素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1%醋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22℃。结果:丹参素钠在8.0—200.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0.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救尔心胶囊中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机器煎煮法与直火煎煮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优劣。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两种方法制备丹参汤剂的化学成分 ,并将其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结果 :两种制备方法对化学成分几无影响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机器煎煮法分别是直火煎煮法的2 97倍和5 6倍。结论 :机器煎煮法制备丹参汤剂可成倍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半夏厚朴汤汤剂中和厚朴酚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分析半夏厚朴汤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和厚朴酚的含量变化。结果半夏厚朴汤分煎液和合煎液中和厚朴酚含量无差异性。结论合煎液和分煎液中和厚朴酚的含量在煎煮过程中没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与硫喷妥钠混合液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异丙酚和硫喷妥钠混合液在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稳定性,将2.5%硫喷妥钠、1.0%异丙酚、2.5%硫喷妥钠与1.0%异丙酚等体积混合液各5份,分别放置在4℃、25℃、40℃环境中;在第0、1、3、7天分别取样,对不同温度下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浓度。同时对样品进行物理稳定性检测,观察有无微滴聚结物形成。结果表明,在4℃和25℃常温下,1、3、7天与0天比较,异丙酚、硫喷妥钠和二者混合液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硫喷妥钠含量在25℃第7天有所降低;在40℃高温下,单纯硫喷妥钠和混合液中硫喷妥钠在第3和第7天含量降低,单纯异丙酚和混合液中异丙酚在第7天含量降低。肉眼观察异丙酚和硫喷妥钠混合液0、1、3、7天未发现表面有任何不稳定的乳状液或油滴层形成;12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任何微滴聚结物形成。结论:在4℃和25℃环境下硫喷妥钠和异丙酚混合液化学性质稳定,但不能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放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丹参种子、丹参油、丹参种子饼中是否含有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以及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豫西丹参种子、丹参油、丹参种子饼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丹参种子、丹参种子饼中检出丹酚酸B,丹参油中未检出丹酚酸B,丹参种子、丹参种子饼及丹参油中均未检出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结论丹参种子及其加工品中含有丹参根及根茎中的丹酚酸B成分,为合理利用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溶液pH值对丹参、三七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沛  刘翠哲 《中国药房》2011,(11):1017-1019
目的:考察提取溶液的pH值对丹参、三七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用不同pH值溶液合提和分提丹参、三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溶液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酸性条件下丹参素提取效果较好,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丹参酮ⅡA和三七皂苷R1的提取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结果,本试验确定丹参、三七合提时pH值为7.0。结论:本试验结果可对丹参、三七的合提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颖 《中国药师》2010,13(11):1581-1583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糖环境中系膜细胞所产生的活性氧(ROS)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C组,普通MEM培养基,含5.6mmol·L^-1葡萄糖);高糖组(H组,30mmol·L^-1高糖MEM培养基);小剂量丹参干预组(S1组,H组+37.5mg·ml^-1丹参);中剂量丹参干预组(S2组,H组+75mg·ml^-1丹参);大剂量丹参干预组(S3组,H组+150mg·ml^-1丹参);单纯丹参组(S组,C组+150mg·ml^-1丹参)。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和ELISA法检测ROS及TGF—β1水平。结果:H组ROS水平较C组明显增高,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丹参干预后,ROS水平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与H组相比,不同剂量丹参干预组TGF-β1表达均降低,但仅S3组TGF—β1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单纯丹参干预组中ROS和TGF—β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可减少高糖环境中系膜细胞ROS及TGF—β1的产生,而这可能是丹参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方枇杷桔梗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复方枇杷桔梗膏中的枇杷叶、罂粟壳、桔梗和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该制剂中的吗啡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复方枇杷桔梗膏中枇杷叶、罂粟壳、桔梗和薄荷脑的TLC中,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吗啡进样量在0.0204~1.023tx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为1.4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李华  李明  钟雪梅  晁衍明 《中国药房》2010,(11):1027-1029
目的:建立复方心安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参、三七和银杏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素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阴性无干扰,分离度高。丹参素钠检测浓度在10.0~1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0.44%(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复方心安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丹参类注射液中4种水溶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及丹参注射液中 4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2 5 0mm× 4 6mm ,5 μm)色谱柱 ;以甲醇 水 二甲基甲酰胺 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流速为 1 0mL/min ;柱温为 35℃ ;检测波长 2 80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线性范围分别在 0 0 194~0 194 0 g·L-1、0 0 0 4 0 4~ 0 0 4 0 4 g·L-1、0 0 0 80 8~ 0 0 80 8g·L-1和 0 0 2 6 0~ 0 2 6 0 0 g·L-1内 ,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8)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 4 % ,98 3% ,10 1% ,10 3% ,RSD <2 0 %。结论本研究为丹参类注射液的质量综合评价和控制提供了简单、准确、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9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脑水肿等恢复时间均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正国  于立佐 《齐鲁药事》2007,26(7):401-40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山东产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为丹参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总含量8月份最高,含量分别为1.02%、1.21%。结论丹参脂溶性成分8月呈现积累最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