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选择微创直接前方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对照组和微创观察组,每组25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切口长度及平均住院时间更短(均P <0.05)。术前,两组髋关节整体功能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出血、骨穿孔以及麻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相比传统后外侧入路,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整体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艳军  邢婷婷  孙政 《安徽医药》2018,39(4):474-477
目的 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20例(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残余血肿少,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6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高、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叶猛  曹溢  张保  俞宇  董俊  胡联英  项辉  贾其余 《安徽医药》2020,41(2):198-201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髓内钉和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髌韧带入路组(34例)和髌上入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累计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Johner-Wruhs功能评分差异,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髌上入路组和经髌韧带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中累计透视次数、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低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髌上入路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ohner-Wruhs功能评定优于经髌韧带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双下肢不等长、骨折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较经髌韧带入路,髌上入路在减轻患者术后髌前疼痛,降低术中透视次数,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法与后外侧入路法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6例全髋关节翻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双入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及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并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4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手术治疗中,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术中视野显露更清楚,能有效清除髋关节周围的瘢痕挛缩组织,有利于术后髋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对患者髋部功能的恢复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孙庆鹏  何继文  张超 《安徽医药》2017,38(12):1600-1603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区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半年复查时,应用VAS评估腰背部、患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情况,并测量、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结果 纳入的47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不同时间点(第1天、第3天、第7天),Wiltse入路组术区疼痛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时,Wiltse入路组在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段,两组下肢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在纠正椎体滑移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疗效,而且出血少、对脊旁肌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快速康复护理在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1例,其中16例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护理组,15例为常规护理组,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护理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快速康复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赵强  党鹏  徐晓民 《安徽医药》2016,37(10):1276-1278
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术中操作、术后复健的影响。方法 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取不同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51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即鹰嘴截骨入路组(n=17)、舌形瓣入路组(n=18)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n=16),分析3种入路方式的操作时长、术后复健时长、失血情况等指标。结果 ①完成治疗后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复健程度,一般为3~30 d,对3组作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3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4.1±3.4)、(96.2±2.5)与(89.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操作时长,鹰嘴截骨入路组最高、舌形瓣入路组最短;术后复健,舌形瓣入路组最慢、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最快;失血情况,截骨入路组最重、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最轻。结论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操作时长比鹰嘴截骨入路组短,且失血情况轻、术后复健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DAA和PLA入路下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入路不同,分为DAA组和PLA组.观察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HS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1)与PLA组相比,DAA组手术当天Hb(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P<0.001),术后第4天和第5天Hb下降(P<0.001),以及术后2周Hb下降(P=0.021).在其他时间点,两组间ΔHb(某一时间点的血红蛋白与术前血红蛋白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A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PLA组;DAA组早期HSS评分和VAS评分优于PLA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早期功能恢复较快,远期效果与后外侧入路(PLA)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术后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手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更高(P<0.05),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微创手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相对减少,且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缩短(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2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直接前入路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王波  郭媛  刘峰  王丽 《安徽医药》2017,38(11):1444-1447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榆林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腋前线组及肋下缘组各37例,分别行腋前线TAPB和肋下缘TAPB。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12、24及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躁动-镇静评分(RASS),麻药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VAS及RA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15.16±6.72) min和(16.08±6.11) 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前线与肋下缘两种入路TAP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麻醉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余金素  董斌 《安徽医药》2018,39(3):346-34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骨科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专病规范化设计的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第2天、第7天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康复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的Harris评分、牛津大学髋关节(O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Harris评分、O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O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路径,能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能够减少术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使用后外侧入路,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术后2周、8周及24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可明显提高疗效,帮助患者髋关节恢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68例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康复组开展围术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床时间、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指标、生命质量量表分值;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满意度、髋关节功能指标、生命质量量表分值、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床时间、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DAA组(42例)和PLA组(48例)。比较2组术后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3、5 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比较分析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单腿站立试验结果、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关节位置感觉(JPS)角度。结果 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血红蛋白(Hb)下降值均少于PLA组(P<0.01)。2组HHS评分、力矩随着时间延续均呈增加趋势,而VAS、JPS角度呈降低趋势,且各时点DAA组HHS、力矩高于PLA组,VAS、JPS角度低于PLA组。DAA组各时点的单腿站立试验结果优于PLA组(P<0.01)。DAA组和PLA组并发症发生率(2.4%和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快,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应用DAA的早期疗效优于PLA。  相似文献   

16.
刘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4-14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ADL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后1个月的ADL评估结果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广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7.
吴松  王林 《贵州医药》2024,(1):103-105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将4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176)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270)。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增大髋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并总结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改良Gibson手术入路,行全髋置换术13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9例。结果随访131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年,全髋置换术病例组优良率93.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例组优良率68.6%,两组均无坐骨神经、臂上神经及血管损伤。结论结手术入路创伤小,显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快,是很好的髋关节后侧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9.
王小牛  吴兴兵 《安徽医药》2020,41(5):566-56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改良式中间上入路途径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的术式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入路途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中间上入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随访2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8.10±3.63) mL、手术时间为(139.79±40.06) min、术后引流时间为(3.19±0.51)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钙为(1.94±0.10) mmol/L、甲状旁腺激素为(2.54±0.83) p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血清钙浓度、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损伤率、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应用改良式中间上入路途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查宝娣  汪超  谢加兵 《安徽医药》2020,41(5):584-586
目的 探讨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延续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及术后4、12、24周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一例假体脱位,对照组脱位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24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视频宣教结合居家随访可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