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王孝安 《安徽医药》2017,38(10):1340-1342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1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在引流术后早期放置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清除情况、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死亡率及GOS评分差异。结果 术后7天,观察组血肿清除的患者比例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时间为(7.24±2.75)d,与对照组(11.33±4.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61%,高于对照组的47.50%(P<0.05)。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后早期放置腰大池引流能够有效促进脑室内血肿清除,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改善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沈小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78-2579
目的探讨做好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时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外流脑脊液护理干预,监测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昏迷结果评分法(GCS)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0天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存在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护理干预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定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恢复良好55例(83.3%),对照组恢复良好35例(53.O%),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组中度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以及死亡病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并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及护理干预可有效干预急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计跃  裴本根  张健  张玉华  尹玮  夏雪  孙志翔  杨奎  孙克 《安徽医药》2018,39(10):1259-1261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可行性。方法 以淮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4例aSAH患者为观察组,发病后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以同期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椎穿刺治疗的26例aSAH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脑脊液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第3、5、7天观察组脑脊液R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17%、4.17%,均低于对照组的26.92%、26.92%(P<0.05);术后2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aSAH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超早期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80例,4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超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另40例患者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大小、手术相关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优良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优良率为57.50%,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超早期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吴军  林秋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217-218
目的对应用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持续引流两种技术联合对患有脑室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脑室出血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持续引流两种技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室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脑室外引流与腰大池持续引流两种技术联合对患有脑室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马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85-286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疗效。方法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侧置管引流;观察组给予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脑室通畅时间、神志转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灌洗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2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引流并辅以尿激酶灌洗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75.0%(9/12),观察组有效率为91.7%(11/1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6例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4例可以完成日常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帮助,1例有思维意识,无死亡.对照组独立完成日常生活2例,可以完成2例,需要帮助3例,有思维意识1例,死亡4例.两组患者思维意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项分级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其疗效确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宗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66-1066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尿激酶灌注,术后3~5天行腰大池外引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动态CT观察脑室出血全部消失时间3~5天,平均4.3天,30例中,痊愈23例,4例好转,3例死亡,死亡率10%.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积极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尿激酶冲洗并手术后第 2天每日行腰穿置换脑脊液。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 5 6 .3% ,对照组为 19.0 % ,总有效率 :观察组 87.5 % ,对照组 5 2 .4% ,两组对比有差异 ;死亡率 :观察组 12 .5 % ,对照组 33.3% ,两组对比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侧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铸型出血应用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A组(31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前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B组采用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腰大池引流时间、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腰大池引流时间及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分别为(5.13±2.35)、(5.21±2.52)h,均短于A组的(7.93±3.74)、(7.90±3.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B组GO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慢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0,均低于A组的25.81%、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铸型出血应用64排CT介导立体定向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清除脑室积血,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单侧、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早期疗效。方法 28例重度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接受单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穿置管引流,对照组13例,接受双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穿置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脑室积血清除时间,90d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实验组三、四脑室积血清除时间(3.4±1.3)d,对照组三、四脑室积血清除时间(3.1±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d后实验组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与对照组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颅内感染1人,对照组颅内感染2人,实验组1人于术后2个月因慢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腰穿置管引流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单侧脑室外引流清除三、四脑室积血速度与双侧脑室外引流相同,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患者早期的疗效不一定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的36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采用双侧或单侧脑室引流治疗的36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对2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和术后6个月随访ADL和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2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ADLⅠ级和Ⅱ级病例多余对照组( P <0.05),而Ⅲ级、Ⅳ级和Ⅴ级病例少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WHOQOL-100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治疗脑室铸型出血可以降低死亡率,日常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侧到置管引流、尿激酶冲洗并手术后第2天每日行腰穿置换脑脊液。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6.3%,对照组为19.0%,总有效率:观察组87.5%,对照组52.4%,两组对比有差异;死亡率;观察组12.5%,对照组33.3%,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双侧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2008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 A组(治疗组)39例,行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术;B组(对照组)36例,单纯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两组术后均常规予尿激酶定时脑室灌注,血肿引流超过95%以上拔管,引流管留置7 d以上患者均予抗生素定时脑室冲洗预防感染。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82.05%,血肿清除时间5~11 d,平均7.2 d;B组患者有效率69.44%,血肿清除时间6~14 d,平均1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颅内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并可以减少颅内感染及脑积水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瞿香坤  荣令  田图磊  夏静  张红波 《安徽医药》2017,38(11):1464-1466
目的 比较引流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亳州临床学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16Fr (直径5.3 mm)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直径2.1 mm)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置管操作时间、拔管时间、总有效率,以及肺部感染,置管堵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肺复张时间(1.50±0.30) d短于对照组(3.00±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堵管、脱管、皮下气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使用镇痛剂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导管治疗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优于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清创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外科清创联合VSD方案治疗的48慢性创面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采用常规换药的慢性创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生物膜相关临床特征(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天,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22.92%)低于对照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清创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在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创面及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同时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75例患者中死亡13例(17.3%),其中3例死于早期脑疝,5例死于再出血,5例死于呼吸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及肺栓塞;存活62例,均于17d内复醒,平均7.1d,其中3例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及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后期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40例脑室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方法,对照组20例患者,仅给予侧脑室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的一般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的停留时间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而评价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20例患者,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0%;对照组20例患者,显效10例,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20例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5.0±2.5)d,对照组20例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8.5±1.5)d,观察组的平均拔管短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及脑室感染等现象。结论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7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同时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75例患者中死亡13例(17.3%),其中3例死于早期脑疝,5例死于再出血,5例死于呼吸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及肺栓塞;存活62例,均于17 d内复醒,平均7.1d,其中3例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及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后期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联合腰池双向持续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联合腰池双向持续引流,术后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9例(30.00%);中残12例(40.00%);重残5例(16.67%);植物生存1例(3.33%);死亡3例(10.00%)。结论 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联合腰池双向持续引流,术后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早期应用此法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